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维准

作品数:27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议题
  • 3篇全球治理
  • 3篇外交
  • 3篇国际秩序
  • 3篇一带一路
  • 2篇秩序
  • 2篇主义
  • 2篇逻辑
  • 2篇逻辑与
  • 2篇民国
  • 2篇金融
  • 2篇角色
  • 2篇霸权
  • 1篇地区秩序
  • 1篇动机
  • 1篇对外援助
  • 1篇多边主义
  • 1篇新古典
  • 1篇新文明
  • 1篇信念

机构

  • 19篇南京大学
  • 7篇康斯坦茨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27篇毛维准
  • 1篇卜永光
  • 1篇庞中英
  • 1篇阙天舒
  • 1篇祁玲玲
  • 1篇刘丰

传媒

  • 7篇世界经济与政...
  • 3篇国际展望
  • 3篇国际安全研究
  • 2篇当代亚太
  • 2篇国际政治科学
  • 1篇国际论坛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世界知识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福建理论学习
  • 1篇理论视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关系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国海外基建与地区秩序变动——以中国—东南亚基建合作为案例被引量:18
2020年
随着大国纷纷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大国发起的针对特定地区的海外基建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地区秩序塑造功能,这种功能清晰地反映在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状态和行为模式变迁上。从理论上来说,大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信号、分化、杠杆和黏性等机制影响地区秩序,发挥引入地区动力、厘清安全敌友、制造溢出效果以及巩固秩序架构等功能。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海外基建倡议和项目实施对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间合作力度、地区安全架构参与、主体行为互动、地区影响力施展和大国竞争烈度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当然,相关案例在展现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外交推动东南亚地区秩序结构与互动过程发生显著变迁的同时,也显示中国对东南亚的基建外交并不必然会实现塑造秩序并促进中国与受援国良性互动的预期目标。海外基建的秩序影响机制受制于基建项目自身和施建过程中所内嵌的不确定性、特殊性、敏感性、冲突性和系统性要求等变量,这些变量最终可能扭曲或消减中国基建对东南亚地区秩序的影响。
毛维准
关键词:地区秩序
国际贸易机制对国内武装冲突影响的研究--基于回归断点设计的数量分析(1946-2009年)被引量:7
2012年
国际机制不仅影响国家行为体,也影响国家层面之下的非国家行为体,并作用于两类行为体间的互动。作为最为成熟也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一,国际贸易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功能作用于国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另一方面施加影响于贸易议题从而刺激国内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无论是机制还是贸易都与国际和平战争研究紧密相关,如"贸易和平论"与"国际制度和平论"。基于国际原因与国内产出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机制如何影响国内政治,特别是影响国内冲突的爆发风险?通过回归断点设计(RDD)与Logit回归分析,1946-2009年之间的国际贸易机制(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及国内武装冲突数据显示,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能够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国内武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分别控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贸易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机制对各国国内冲突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性的混合影响。
毛维准
关键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浓缩了大量信息的时代。尽管战乱频繁、国弱民穷,但古今知识交汇、中西文化碰撞及国际化水平等因素推动了民国学术发展和现代学科建立,其中也包括国际关系学。本文通过文献解读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380本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图书进行分析,希望从概念建构、研究议题、哲学传统、研究方法、分析层次与单位、学术语言和学科体系建构等角度,展现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的局部轮廓,并探索当时学者在从"自发"向知识"自觉"阶段过渡过程中,面对中西古今张力和政治学术互动的定位与特征。这项研究可能会为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学派"的建构提供一些启发。
毛维准
关键词:民国时期
“国际责任”概念再审视:一种类型学分析框架被引量:8
2016年
分类研究是在理论研究中进行概念化、测量及进一步因果讨论的基础。尽管国内学界对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集中讨论已逾十年,但是针对国际责任议题的概念探讨特别是概念操作化依然不足,其中问题之一便是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责任类型化框架。近年来的责任元理论研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国际责任议题的操作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国际责任结构的三个最基本要件(主体、客体与内容),一个较为系统的理想化国际责任类型学框架便顺理成章地得以建构;该分类框架涵括着国际责任主体特征、客体属性与国际责任内容(议题优先次序与角色承担程度)等多元维度,并细化为由三个分类方法区分的14种国际责任类型。细化的类型学框架进一步呈现出国际责任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解释变量(权力、制度与身份认同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初步展现了国际责任的不同类型在国际关系理论框架中的内在逻辑。当然,对国际责任议题类型学框架的讨论不应止步于此,未来研究应该面向国际责任类型框架的精细化与综合化,关注国际责任分类框架的实际应用,并通过比较案例分析与定量探讨对当前框架及衍生命题予以进一步实证检验。
毛维准
关键词:类型学角色承担
中国与国际秩序笔谈:观念与战略被引量:7
2021年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周桂银宋德星刘丰祁玲玲毛维准毛维准何樱灏
关键词:国际秩序多边主义霸权护持外交战略
合力破解全球治理困境
2016年
1.全球治理饱受苛责之处在于其合法性,这也是长久以来困扰全球治理体制的首要问题。全球治理体系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其组成成员的代表性与涵括性方面。当今的世界处于权力转移过程中,
毛维准
关键词:全球治理权力转移合法性
国际责任的行为逻辑变迁:信念、责任与关怀被引量:8
2013年
国际责任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关注的新兴议题。但是,其理论化工作面临着来自理论框架解释力、历史维度的内涵变化以及不同视角的伦理争议等方面的挑战。作为试图调和国际政治与道德伦理张力的一种努力,文章运用政治与道德伦理论争研究成果中关于责任问题的知识资源,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寻求支配国家履行国际责任的基本逻辑,分析不同行为逻辑之下国家履行国际责任的多种表现与因果机制。在履行国际责任的历史过程中,国家行为体经历了从信念伦理指导到责任伦理指导、再到关怀伦理指导的演化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从价值理性(上帝与正义)到工具理性、再到价值理性(关怀)的螺旋式进程。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过程展示了国家履行国际责任过程中由外及里的责任来源、日益全面的相关行为体与不断加深的责任履行程度等特征。
毛维准
关键词:信念伦理责任伦理关怀伦理
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基建浪潮被引量:4
2021年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开启了中国提供全球治理新型公共产品的宏伟篇章。2015年,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视为主要内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被确定优先领域。
毛维准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资金融通区域经济合作
数据民族主义:驱动逻辑与政策影响被引量:33
2020年
数据本地化和数字保护主义正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议题。数字数据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些国家通过相关政策争夺数据所有权,数据议题日益与民族主义叙事相结合,数据民族主义由此产生。作为一种由市场、社会与国家等驱动逻辑共同促成的复杂现象,数据民族主义关注数据的排他性控制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回应性、国家中心主义和议题拓展等特征。数据民族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客观政治现象,也是对数据领域全球化与国际权力争斗的一种反应,对全球数字贸易制度、国家主体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大国互动都有较大政策影响。中国和国际社会应该认识到数据民族主义的必然性,预防其潜在风险,关注其合理诉求,维护各国数据治理自主性,约束数据处置流程中的封闭化和政治化倾向,倡导负责任的数据民族主义,在主权、能力、安全和利益之间达成平衡,积极推进全球数据治理。
毛维准刘一燊
关键词:国际秩序网络空间
气候政策金融化:问题与对策被引量:7
2019年
自20 世纪90 年代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确立之后,金融化便成为气候政策过程的主导逻辑。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代理关系、股东价值最大化偏好以及去监管与市场导向等多元变量共同推动了气候政策金融化的深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从气候政策金融化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但是,气候领域金融工具的大肆运用衍生出包括碳市场投机、碳定价下跌以及横纵双向的阶层地理分化等在内的负面政策后果,制约着全球减排目标的达成。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应调整碳交易市场买卖双方责任关系,改革失衡的碳交易体系,并适当应用碳税和碳定价等政策工具,结合气候治理与金融治理,创建平等平衡的新型气候政策金融化参与方式。此外,中国应汲取欧美气候政策过度金融化的经验教训,在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加强政策监管,预防潜在风险。
毛维准戴菁菁
关键词:金融化气候政策碳市场气候治理金融治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