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晓丽

作品数:56 被引量:1,20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流域
  • 8篇植被
  • 8篇泾河流域
  • 8篇河流域
  • 6篇种群
  • 5篇生态
  • 5篇湿地
  • 4篇亚热带
  • 4篇遥感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气候
  • 4篇群落
  • 4篇中亚热带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阔叶
  • 4篇阔叶林
  • 4篇黄河三角洲
  • 4篇保护区
  • 3篇亚热带常绿阔...

机构

  • 24篇福建农林大学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烟...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佛山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厦门鹭江大学
  • 3篇鲁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广州城市信息...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56篇毕晓丽
  • 23篇闫淑君
  • 21篇洪伟
  • 20篇吴承祯
  • 16篇葛剑平
  • 7篇洪军
  • 7篇索安宁
  • 6篇王辉
  • 5篇王兮之
  • 4篇封磊
  • 4篇高猛
  • 4篇蓝斌
  • 4篇孟灵
  • 3篇覃德华
  • 3篇吴晓青
  • 3篇范海兰
  • 3篇王秀春
  • 3篇王新功
  • 3篇柳江
  • 2篇王德

传媒

  • 5篇福建林学院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4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泾河流域平凉市城市化影响下景观格局梯度分析被引量:23
2006年
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凉市城市化的空间格局。采用以TM为基础的1∶10 0000土地利用遥感制图,以城市中心为原点分别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布设1条30 km长3、km宽的生态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并利用Fragstas软件分别在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选取一系列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平凉市与市郊的过渡地带,景观在组分上表现出多样化,斑块形状比较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随梯度变化的空间格局并不唯一,人类活动对平凉市景观的影响依赖于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的利用类型。
王辉周睿毕晓丽陈宝玉葛剑平
关键词:城市化梯度分析景观指数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被引量:56
2002年
选择闽西典型退化红壤地区,对6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封育马尾松群落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顺序与其重要值大小顺序存在一致性,同时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为普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一致。这些结果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有助于理解植被恢复动态规律,指导运用人工措施以加快恢复进程。
柳江洪伟吴承祯毕晓丽闫淑君
关键词:植被恢复灌木层种群生态位
胶东半岛近海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3-2009年春季的MODIS影像,基于修正的TASSAN模型反演了胶东半岛近岸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悬浮泥沙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03-2009年研究区内整体含沙量逐年递增;区域含沙量近岸高、外海低;半岛北部毗邻海域含沙量自西向东依次递减,南部海岸带地区无规律性变化。胶东半岛海岸带悬浮泥沙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海岸线类型及用海类型有密切联系。
孟灵毕晓丽屈凡柱
关键词:悬浮泥沙遥感反演胶东半岛
基于遥感的泾河流域植被覆盖格局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快速、准确的获取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信息是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重点。以MODIS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泾河流域各个子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进行了对比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个子流域的植被覆盖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东川、蒲河等子流域植被覆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重点保护;流域东南部的 河、达奚河、三水河、城固河、四郎河、干流区等子流域的上游局部山地植被覆盖比较好,但广大的下游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中等,破碎化严重。且退化植被呈零散状广泛分布,应成为流域植被建设的重点区域。
索安宁王兮之洪军毕晓丽葛剑平
关键词:泾河流域景观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被引量:42
2002年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桂北木姜子和浙江桂在林隙内外都占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 ;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 ,反之则较小 ;在林隙内 ,山矾和薄叶山矾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 ,而桂北木姜子和黄瑞木、尖叶水丝梨 ,浙江桂和尖叶水丝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 ;在非林隙内 ,山矾和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 ,桂北木姜子和尖叶水丝梨、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 .表 3参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毕晓丽范海兰陈睿
关键词: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树种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植被退化的格局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草地退化是中国北方草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该文以1984和2004年草原植被群落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以优势种、建群种和群落类型及其比例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并与20世纪80年代的植被类型图比较,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地的退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根据流域内草地退化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种退化类型。另外,根据近20年前后草地植被变化的实际情况,又划分了恢复和盐化两个类型。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以锡林河为标志,总体上从上游到下游退化程度逐渐加剧,表现为浑善达克沙地进入锡林河的部分及沿河地区为重度退化,锡林浩特市以北的区域,尤其是流域的西北部,已经达到了极度退化;流域中部的白音锡勒牧场主要是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则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流域;未退化类型多分布于锡林河的西部,锡林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农田退耕、草地围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锡林浩特市以北沿锡林河植被的盐化程度较重。不同的植被类型退化程度也不同,沙地灌丛植被轻度退化比例较高,占植被的43%;羊茅(Festuca ovina)草原和榆树(Ulmus pumila)疏林沙地中度退化草地的比重较高,超过50%;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杂类草草甸的重度退化面积达50%以上;极度退化比例较大的有克氏针茅(S.krylovii)草原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草原。对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导致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草地退化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近20年的时间尺度来看,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居民点布局,以及道路等是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还显示,仅以生物量的变化来划分草地退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文以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来表征草
姜晔毕晓丽黄建辉白永飞
关键词:草地退化载畜量植被类型锡林河流域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湿地植被研究及道路对该区草地退化的影响
通过群落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GIS、RS技术对锡林河流域湿地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湿地面积为301.62km2,占流域面积的3%左右。尽管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多样。植被调查数据显示基本确定...
毕晓丽
关键词:湿地植被草地退化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岷江上游河岸带土地覆盖格局及其生态学解释被引量:12
2007年
针对岷江上游干流河岸带的土地覆盖状况,将该区沿河流主干分为68个样方,结合空间信息及环境因子,对这些样方及流域内的12种土地覆盖类型,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_wayindicatorspecies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etrendedcanonicalcorrespondenceanalysis,DCCA)对种类和样方进行分类和排序,以揭示其生态学意义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覆盖可分为高植被覆盖、中度植被覆盖和低/非植被覆盖3种类别,各类别在流域不同位置分布状况不同,整个流域以中度植被覆盖为主。2)所取样方可分为8个类群,各自拥有相似的土地覆盖组成,呈聚集分布。3)根据土地覆盖特征,河岸带可分为上、中、下3段,流域上段河岸带植被覆盖度较高;中段以中度植被覆盖类型为主,占总面积最大;下段集中了大部分人工土地覆盖类型。4)气温、海拔是影响岷江上游干流河岸带土地覆盖格局的最重要因素,此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其也有影响。除干旱河谷区外,顺流自上而下,海拔逐渐降低,水热条件逐渐改善,同时人类干扰强度也逐渐增加,是造成流域3段截然不同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原因。5)干旱河谷特殊的土地覆盖格局是水、热共同作用造成的。总之,岷江上游河岸带土地覆盖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化特征,自然条件的制约是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
周睿胡玉喆熊颖王辉葛剑平毕晓丽
关键词:河岸带TWINSPANDCCA岷江上游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96个林隙的调查 ,研究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 .结果表明 ,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扩展林隙 (EG)和冠空隙 (CG)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 5 0 86 %和 16 6 6 % ,每年干扰频率分别为 0 85 %·年 -1和 0 2 8%·年-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 35 7年 .林隙形成方式由树木折干形成的最为普遍 ,占形成木总数5 8 0 4 % ,其次是由于掘根风倒而形成的 ,占 33 4 8% .林隙大多由两株树木形成 ,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 2 33株 .扩展林隙的大小多在 10 0~ 30 0m2 之间 ,其中以 2 0 0~ 30 0m2 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而以10 0~ 2 0 0m2 者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冠空隙的大小多在 10 0m2 以下 ,其中 5 0m2 以下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 .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 2 0~ 30cm之间 .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毕晓丽王新功封磊
关键词:林隙自然干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被引量:14
2022年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吴钰茹吴晶晶毕晓丽栗云召肖鲁湘
关键词:电路理论黄河三角洲湿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