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鑫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被引量:17
- 2010年
-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经过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识别水淹层、定量划分水淹级别已经成为老区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重点调整的3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砾岩油藏的实际地质特点,分析了砾岩油藏各种储层参数的影响因素。选择符合砾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的测井曲线,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六中区克下组物性、岩性、产水率以及水驱指数等各种解释模型,并从中提取出产水率、含油饱和度和水驱指数3个水淹特征参数。以3个参数为定量判断水淹级别的主要依据,结合水淹层电阻率的定性识别图版,制定了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规则和方法。以上技术应用到六中区克下组实际的水淹层解释中,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4.36%,达到了实际解释的精度,最终形成了一套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评价技术,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
- 谭锋奇李洪奇武鑫范小秦于红岩
- 关键词:水驱指数水淹层砾岩油藏克拉玛依油田
- 砾岩致密油藏直井重复压裂裂缝形态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油井重复压裂是目前国内多数低渗油田恢复老井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疆某低渗砾岩油藏采用了不同直井重复压裂改造措施,其改造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元法的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变化机理模型以及非结构化油藏数值模型,对重复压裂的裂缝形态及改造措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首次压裂和普通重复压裂,体积重复压裂后裂缝形态变化显著。生产前后地应力方位变化不显著,但孔隙压力及地应力变化对水力裂缝的形态的影响较大。对于已经射开的层位,由于地层能量亏空较大,导致其裂缝扩展难度大,缝长较短,缝宽较大;而当存在补层时,由于地层能量充足,裂缝扩展较为容易。补层位置较高井可有效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增产效果较好。重复压裂时机对增加产油效果影响明显,及时开展重复压裂更有助于提升单井产油能力。
- 雷洋洋王辉武鑫杨莉史乐王帅
- 关键词:重复压裂应力场流固耦合
- 克拉玛依油田七-八区二次开发砾岩油藏稳产对策研究
- 肖春林金萍王辉李想侯文锋周庆董兴旺杨生榛李芳胡晓云史乐武鑫
-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二次开发后密井网分类砾岩油藏注采对应约束的砂体构型解剖、渗流屏障下的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技术;二次开发砾岩油藏定量剩余油表征及密井网下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技术;不同类型油藏储层渗流特征和多方式增注技术;二次开发...
- 关键词:
- 水平井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2006-2009年采用五点法注采井网,200m井距实施二次开发整体调整。为研究水平井在非均质砾岩油藏的应用效果,对注采井距、水平段长度、产能等水平井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优化论证研究,同时对各小层油层厚度、砂体展布以及相邻老注水井注入量、注水层位和水淹状况作了进一步分析,并部署了10口水平采油井,实施后水平井初期达到设计产能,后期通过提液和调水等措施,预计水平井对比直井可提高采出程度5.3个百分点。
- 林军袁述武武鑫董兴旺冯宁
- 关键词:水平井技术砾岩油藏克拉玛依油田
- 基于复杂孔隙结构分析的低渗砂岩储层分类与表征被引量:10
- 2020年
-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核磁共振等资料,对乌尔禾油田克拉玛依组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岩心物性、测井资料和生产数据,开展微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相结合的储层分类与表征。结果显示,中值压力、分选系数和核磁大小孔隙比,与研究区储层的物性相关性较好,可作为储层品质分类的微观定量参数;孔隙度、渗透率与研究区储层产能系数、容积系数相关性较好,是储层类型划分的宏观定量参数。储层品质因子有效建立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实现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反算孔隙结构参数。反算的3项微观参数与单位厚度日产液量结合,将储层产能明显地分为了一、二、三类。研究认为,压汞曲线、核磁T2谱特征,中值压力、分选系数、核磁大小孔隙比、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因子,表征了研究区低渗砂岩的储层品质,明确了3类储层的定量划分标准。该研究方案为研究区储层类型3级精细划分提供了可靠依据。
- 武鑫吉林吴伟李芳曾利刚段朝伟魏浩元李英杰
- 关键词:乌尔禾油田孔隙结构低渗砂岩K-MEANS聚类算法储层分类
- 玛西斜坡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三段沉积相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为填补玛西斜坡白碱滩组在沉积学方面的空白,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白碱滩组三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属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共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个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5个微相;在浅水沉积背景下,研究区内发育了来自西北和东北2个物源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该前缘朵体自底部T_(3)b_(3)^(4)小层到顶部T_(3)b_(3)^(1)小层沉积时期,持续向湖盆中心方向不断进积;在T_(3)b_(3)^(2)和T_(3)b_(3)^(1)小层沉积时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在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内在储集物性条件和外在的构造圈闭与油气充注条件,可作为研究区后续油气勘探的首要目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白碱滩组未来的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武鑫胡晓云韩磊徐欣彭学红梁涛曾玉兰李维锋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