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爱梅
-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肝动脉成像研究
- 本文探讨了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CTA的可能性,优选肝动脉CTA的最佳扫描方法,评价CTA显示肝动脉的准确性,并分析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005年5月至2...
- 欧阳爱梅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肝动脉成像技术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肝癌术前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手术切除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 8例巨块型及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3次TACE后平均32天手术切除,观察大体标本及显微镜下组织学改变,并随访生存率。结果:TACE使瘤体最...
- 苏新友欧阳爱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08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肌瘤42例;多发肌瘤18例,肌瘤数目2~4个,共49个。用355~500μm 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至肌瘤病理血管完全消失。观察栓塞前与栓塞后3~60个月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栓塞术前、术后3、6、9、12、24、36、48、60个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cm3)分别为132.9、92.4、60.8、44.3、42.4、41.6、40.8、38.6、38.5;栓塞术前、术后3、6、9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9个月与12、24、36、48、60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高效、并发症少。
- 欧阳爱梅苏新友李树静魏兆龙李南谢文治刘汝勤
-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管内栓塞长期疗效
- 肾癌FORCE双能量CT及增强CT表现与肿瘤微结构关系研究
-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嫌色细胞癌等,以富血供的透明细胞癌发病率最高,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乳头状肾细胞癌也较为普遍,CT增强扫描中典型表现为渐进性轻...
- 欧阳爱梅
- 关键词:肾细胞癌计算机断层扫描微血管密度
- 文献传递
- 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 2007年
- 雷雨欧阳爱梅苏新友
-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泌尿系统疾病器质性病变排泄功能
- 基于互联网的PBL和CBL带教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影像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基于互联网的PBL和CBL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选取在影像科实习的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8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和实验带教方法带教,通过综合测试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实验带教方法的学生的成绩优于传统带教方法的学生,80%以上的学生喜欢实验带教模式,基于互联网的PBL和CBL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 张春灵李琨李琨王宁周鹏
- 关键词:PBLCBL医学影像学带教
- 原发性肝癌术前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手术切除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方法:28例巨块型及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3次TACE后平均32天手术切除,观察大体标本及显微镜下组织学改变,并随访生存率。
...
- 苏新友欧阳爱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方法 全脑血管DSA检查诊断为脑AVM 2 0 1例 ,对其中 6 0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根据脑AVM血管造影特点 ,将出血可疑危险因素分 14项 4 5个水平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平均直径的平方和之比 (∑D2A/∑D2 v)属偏态分布 ,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随其值增大 ,出血组所占比例越大。综合卡方检验和Logistic单因素、全因素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2 A/∑D2v 和引流静脉受损为脑AVM出血的危险因素 ,且前者危险度大于后者。结论 由DSA图像分析 ,∑D2 A/∑D2v 升高以及引流静脉受损造成脑AVM内血流压力增高 ,致使管壁的薄弱点破裂是其出血的根源。∑D2 A/∑D2v宜作为评价脑AVM出血的主要指标 ,建议以大于 0 .5为判断出血危险度的临界点。
- 苏新友周存升刘作勤王涛孙增涛曲桂莲欧阳爱梅
- 关键词:血管构筑学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多层螺旋CT肝动脉成像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可能性,优选其最佳成像方法及16层螺旋CT肝动脉CTA最佳延迟时间。方法选取上腹部强化患者380例,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0 s、25 s、30 s)、注射流率(3.0 ml/s、3.5 ml/s)、重建层厚(0.75 mm、2 mm)和扫描方法(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随机分为6组,分析肝动脉显示情况。结果 16层螺旋CT肝动脉MSCTA最佳延迟时间25 s。0.75 mm和2 mm重建层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l/s组与3.5 ml/s组以及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肝动脉显示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MSCTA适合临床应用。
- 欧阳爱梅苏新友贾姝丽魏兆龙李淑静马祥兴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肝动脉成像技术
- 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脑囊虫病CT影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CT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脑囊虫病患者疗前CT影像表现分为单发小囊型、多发小囊型、炎症型和混合型,对比各型患者抗囊治疗后CT影像变化,并与其杀虫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CT影像呈现程度不同的吸收、钙化等病理变化。单发小囊型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患者出现钙化,疗效最佳,并且治疗时仅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杀虫反应。多发小囊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但该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需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炎症型和混合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虽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病灶吸收仍较差。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病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贾凤菊欧阳爱梅吴晓燕胡颖新张志华魏艳彬
- 关键词:脑囊虫病CT影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