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
- 作品数:73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广西两次华支睾吸虫人群感染调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样选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粪检虫卵,问卷方式调查居民基本情况。对2次调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以右江和邕江流域居民较高,分别由第1次调查时的0.08%和4.66%上升至2.44%和10.22%。感染者中以青壮年占多数,男女性别比由第1次的2.69∶1下降至第2次的2.14∶1,干部、医师、教师、商人、农民、工人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中、重度感染者占比例,由第1次调查时的26.32%上升至40.66%,尤以重度感染者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右江和邕江等流域,居民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青壮年是受危害的主要群体,女性青壮年受感染的危险性增大,受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几率增大。
- 黎学铭欧阳颐许洪波林睿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
- 广西血吸虫病旧疫区人体蠕虫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林睿黎学铭蓝春庚余森海许隆祺谭裕光阮延清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区蠕虫感染流行病
- 三地钉螺线粒体DNA两个分子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广西、云南、湖南三地钉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1)基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Cytb)基因的遗传变异。方法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线粒体CO1和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W(1.82)软件对所测基因序列排序,用MEGA(3.1)计算其碱基组成、转换及颠换;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PCR扩增获得CO1和Cytb基因大小分别约为700及600bp(含两侧引物)。三地钉螺CO1基因中共检测到106个多态性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15.9%,Cytb基因中多态性位点为165个,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8.5%。广西靖西与湖南岳阳、广西靖西与云南洱源的钉螺CO1基因和Cyt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51、0.158和0.031、0.405。根据CO1和Cytb的基因序列,用上述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均一致。广西靖西与湖南岳阳的钉螺同属一个支系,云南洱源钉螺单独形成另一支系。结论广西、湖南和云南的钉螺CO1和Cytb基因总体上具有相对丰富的多态性。
- 胡缨黎学铭林睿牛安欧胡文庆
- 关键词:钉螺
- 男性睾酮与骨质疏松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因果关系,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以度他雄胺降低睾酮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n=3 225)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作为暴露数据集,来自骨质疏松症联盟的股骨颈(FN)和腰椎(LS)骨密度(BMD)的汇总数据(n=3 2965)作为结果数据集。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评估因果效应关系,其他方法用于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3组工具变量:创新组1,创新组2和保守组。保守组IVW结果显示,遗传决定的较高睾酮水平与FN BMD(Beta=-0.07;95%CI:-0.17~0.04)或LS BMD(Beta=-0.06;95%CI:-0.18~0.07)之间没有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证明遗传水平多效性未对因果估计结果造成偏倚,且Q统计量也未显示存在异质性。3个工具变量组在3种MR分析方法中都获得一致结果。结论: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在男性人群中未发现有因果关系,这表明改变血清睾酮水平可能不会降低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 黎远帆颜赟坤罗茜倩温政陈泽凤白玉兰龙新阳林睿林睿徐剑锋
- 关键词:睾酮骨质疏松骨密度
- 饮用油茶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饮用油茶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广西社区人群1342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46例来自饮用油茶地区的广西桂林市和恭城县社区人群,11376例来自不饮用油茶地区的广西南宁市、玉林市健康体检人群。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饮用油茶史、吸烟、饮酒、运动、近12个月饮食频率等信息。测量并收集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结果,统计饮用油茶人群中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情况。通过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纳入病例和对照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饮用油茶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13422例研究对象中,饮用油茶者3980例、不饮用油茶者9442例。饮用油茶人群中,检出糖尿病患者796例纳入糖尿病组,按1:4匹配对照者3184例纳入糖尿病-对照组;检出糖尿病前期患者870例纳入糖尿病前期组,按1:4匹配对照者3480例纳入糖尿病前期-对照组。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组中,对协变量进行校正后,饮用油茶均与糖尿病(OR=0.47,95%CI为0.26~0.82,P=0.008)和糖尿病前期(OR=0.41,95%CI为0.23~0.73,P=0.003)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尤其在超重或肥胖者中存在显著相关(糖尿病:OR=0.37,95%CI为0.15~0.99,P=0.048;糖尿病前期:OR=0.33,95%CI为0.13~0.86,P=0.023)。结论饮用油茶显著降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风险。饮用油茶可能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有益措施。
- 黄薛然胡前途罗茜倩黎远帆温政莫曾南林睿
- 关键词:油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病例对照研究
-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分布及流行趋势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分布范围及流行趋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Kato-Katz法或改良醛醚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调查数据作统计分析. 结果 2004年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县市为59个,受威胁人口3 852.6万.与1985年相比,流行县(市)增加了36个,受威胁的人口增加了2 628.8万.2002年人群平均感染率为9.8%,为1987~1989年(1.2%)的8.1倍;轻、中、重、超重度感染分别占49.5%、36.2%、9.8%和4.5%.目前某些地区华支睾吸虫成为优势虫种,感染率达33.0%. 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扩大,受威胁人口增多;有些地方华支睾吸虫已成为优势虫种,使当地人体寄生虫病谱发生了变化.
- 阮廷清黎学铭蓝春庚谭裕光张鸿满林睿黄福明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 广西居民生食肉类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布研究
-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多种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群众古老的生活习俗花样多,饮食文化丰富,食生或半生肉类习惯比较盛行,方式种类多,这些习惯源远流长,食用人数众多,造成食源性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为此,作者对广西居民生食肉类习惯进行调...
- 黎学铭欧阳颐杨益超林睿许洪波谢祖英李树林商少明
- 文献传递
- LRP1基因突变与壮族人群前列腺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壮族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探讨可能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有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突变基因。方法取26例壮族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DNA后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筛选排在前60(TOP 60)的突变基因。在DAVID在线功能通路富集数据库和人类基因变异与临床信息整合数据库中查找TOP 60突变基因中与人类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共突变结果显示,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3.1%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突变;其中检索到LRP1基因的chr12:57556206位点为致病位点,发现chr12:57603908、chr12:57548363、chr12:57567636、chr12:57554683、chr12:57549979位点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生有关,且各位点均与chr12:57556206位点相互独立(r 2<0.7)。结论 LRP1基因突变可能与壮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生有关。
- 张鸿翔林睿林睿蒙清贵张庆云易贤林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Ⅱ传播控制县达标前后疫情变化分析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传播控制(传控)地区病情和螺情逐年变化过程,探索达到传控标准前后钉螺指标变化对病情影响的规律,为今后我国修订血吸虫病传控标准中钉螺等相关指标,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8个省21个已达传控或传播阻断(传阻)阶段的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县,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记录各调查县达到传控标准前10年和以后各年的疫情资料,建立全国疫情回顾性调查数据库;分析不同年份钉螺和感染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等变化趋势,以及达标前后不同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地区螺情和人群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在达传控标准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湖沼型流行区人群平均感染率在达传控前4年左右已降至<5%,山丘型流行区则在达标前8年左右已降至<3%;两类地区在传控达标年平均感染率分别降至2.10%和1.45%,但在达传控后3~4年开始出现回升,且回升多发生在湖沼型流行区。湖沼和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和密度,均在达传控前10年开始逐年下降,其有螺面积占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较传控达标年分别降至最低点的2.75%和0.55%,活螺平均密度在达传控前3~4年至达传控后9~10年间保持较低水平;但在传控达标年后6~7年开始出现新发现钉螺环境,9~12年后出现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回升。结论湖沼和山丘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螺情能维持10年左右的较低水平而无明显波动,但病情在达传控后5年左右即出现反弹。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时,仍应重视对钉螺的控制和监测工作,并建议今后在修订我国血吸虫病传控标准时,应将"钉螺面积下降比例"和"感染性钉螺控制"作为达标验收指标。
- 朱蓉林丹丹吴晓华汪奇志吕尚标杨国静韩阳清肖瑛张奕陈文熊孟涛林睿许静张利娟徐俊芳张世清汪天平闻礼永周晓农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回顾性调查
- 广西血吸虫病十年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 张陆娟欧阳颐张鸿满林睿谭裕光阮廷清黄福明江河
- 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