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彬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步放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0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试验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两组放射治疗均行体膜固定,模拟机下定位,6MV-X线直线加速器等中心照射。常规分割放疗DT36Gy/18次后缩野,对照组继续行常规分割放疗DT2Gy/次,每天1次,至DT70Gy;试验组改用加速超分割放疗,DT1.4Gy/次,每天2次,间隔4~6h,至DT70Gy。试验组放疗的同时,每周一均行化疗,顺铂50mg/次,静滴,共6~7次。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率42%,对照组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3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86%、56%和76%、46%,对照组为58%、36%和56%、22%,试验组1、3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较单纯放疗有明显的优势,可提高近期疗效和1、3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 王敏张汉雄林燕彬黎荣光何艳梅
- 关键词: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 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489例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IMRT一线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共489例,分析随访生存情况、复发转移及晚期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局部区域控制率、总生存(OS)率及无复发生存(DFS)率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89例病人随访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92.64%(453/489),5年DFS率为84.05%(411/489),5年OS率为91.00%(445/489)。随访过程中死亡65例,其中因局部区域复发死亡25例,因远处转移死亡35例,因其他事件死亡5例。随访3~4级晚期损伤发生率为2.04%(10/4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与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有关(P<0.05);性别、EB DNA拷贝数、临床分期及N分期均与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DFS率有关(P<0.05);年龄、EB DNA拷贝数、临床分期及N分期均与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OS率有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吸烟和EB DNA拷贝数均是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DFS率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N分期和EB DNA拷贝数均是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5年OS率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MRT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性别、年龄、EB DNA拷贝数及分期情况,而随访晚期损伤以1~2级为主。
- 胡丹陈志杰林燕彬黎荣光张汉雄
- 关键词:鼻咽肿瘤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非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进行分析。治疗方法:脑部放疗采用Co-γ线或6MV-X线两侧平行野对穿全脑放疗,每次DT180~200 cGy,剂量达DT40Gy,单一转移病灶缩野加量放疗至DT56Gy^64Gy。放疗的同时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放化组全脑放疗结束后行顺铂+盖诺方案化疗2周期~4周期。部份病例化疗结束后,肺部原发病灶加用Co-γ线或6MV-X线局部小野照射治疗,每次DT2Gy,剂量DT56Gy^66Gy。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全组1年生存率39.7%,2年生存率20.6%。放化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25.6%,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脑单发转移灶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0.4%,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病灶组(P<0.05)。只伴发颅内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7.8%,均明显高于伴有颅外转移患者(P<0.01)。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治疗方法、脑转移数、有无合并颅外转移有关。积极有效的放、化疗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 王敏张汉雄林燕彬黎荣光何艳梅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预后因素
- 模拟机下细针经皮肺穿刺78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张汉雄黄国栋邹浩元刘建华黎荣光郑志坚林燕彬
- 关键词:肺部肿块
-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组(观察组)60例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62例。两组前程放疗均行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照射至剂量46 Gy/23次,对照组后程放疗继续行常规分割照射至总剂量62 Gy,观察组后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放疗,分次剂量1.4 Gy/次,2次/d,2次间隔时间〉6 h,至总剂量62.8 Gy。两组均于放疗同期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2个周期方案化疗,放疗结束继续行1~2个周期巩固化疗,28 d为1个周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4.5%,观察组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3%、58.7%,对照组分别为53.6%、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5.0%,对照组分别为53.2%、4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不良反应和晚期放射反应以Ⅰ~Ⅱ级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
- 王敏李基胜张汉雄林燕彬何艳梅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 夫妻同期患鼻咽癌
- 2006年
- 王敏林燕彬
- 关键词:鼻咽癌夫妻鼻咽部检查鼻咽低分化鳞癌肿物活检后装腔内放疗
-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8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131例)和常规放疗组(252例),分别接受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结果调强放疗组1、3、5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93.1%、91.6%,1、3、5 a生存率分别为98.5%、87.8%、74.8%;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7.6%、82.9%、78.2%和95.2%、71.4%、61.5%,其中调强放疗组3、5 a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口干、张口受限、听力下降、颈部组织纤维化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技术能最大限度提高鼻咽癌的肿瘤控制率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王敏张汉雄李基胜林燕彬何艳梅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
- 两种放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常规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共132例临床资料,其中62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另70例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危及器官最大/平均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神经及视交叉危及器官最大/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耳、脑干和脊髓危及器官最大/平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急性腮腺损伤和听力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调强放疗方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整体疗效接近。
- 胡丹马天斌陈志杰刘伟通林燕彬张汉雄黎荣光
- 关键词:调强放疗鼻咽癌疗效安全性
- 4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同期住院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的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总有效率和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放疗组,(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传统放疗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毒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燕彬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适形
- 模拟机下细针经皮肺穿刺7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模拟机下细针经皮肺穿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10月~1999年12月,对78例不明性质肺部肿块在模拟机下用6~8号腰穿针经皮肺穿刺抽取组织物涂片病检。本组男性59 例,女性19例,年龄33岁~76岁,肺...
- 张汉雄黄国栋邹浩元刘建华黎荣光郑志坚林燕彬
- 关键词:模拟机肺肿块肺穿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