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T新辅助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缓解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新辅助化疗方案(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与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pC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三阴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T NAC治疗后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NAC后根据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等方面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纳入的全部影响因素并筛选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8月31日,记录pCR组和非pCR组患者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R对生存预后的影响,计算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8例女性乳腺癌经NAC化疗,pCR 38例(24.05%),非pCR 120例(7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R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肿瘤≥2 cm、术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Ki-67<14%、糖类抗原125≥35 U/mL、糖类抗原153≥35.4 U/mL的比例明显低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钙化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2.89,95%CI 1.01~4.69)、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OR=2.95,95%CI 1.03~5.00)、TNM分期(OR=3.17,95%CI 1.21~5.31)、P53(OR=0.51,95%CI 0.27~0.94)、Ki-67(OR=3.54,95%CI 1.08~6.04)、钙化状态(OR=2.18,95%CI 1.06~3.53)、糖类抗原125(OR=3.01,95%CI 1.11~6.30)、糖类抗原153(OR=3.00,95%CI 1.12~5.90)是女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共复发60例,其中NAC化疗获得pCR 38例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
- 林力生李魁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 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246±2451)min,所有患者保乳切缘均为阴性,住院时间为(523±097)d.术后有1例受区脂肪液化,经创面处理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房外形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2个月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096±1314,与术前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165±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高,是T2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良好选择,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 李双齐李航张劲帆林力生
- 关键词:保乳手术
- 老年胸部肿瘤272例围手术期处理
- 2006年
- 刘国泉许学杰林力生
-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
- 11例食管癌颈部机械吻合临床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颈部机械吻合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1例食管癌颈部机械吻合临床资料,介绍其手术方法和操作体会。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耗时缩短,未出现吻合口瘘、狭窄、食管切缘癌残留等并发症。结论食管癌行颈部机械吻合,可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食管,与传统手工吻合相比,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值得推广。
- 林力生刘国泉许学杰林爱丽
- 关键词:食管癌颈部
-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防治
- 2008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398例乳腺癌中发生术后皮瓣坏死的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前后两个时期皮瓣坏死发生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前期皮瓣坏死66例(35.4%),后期皮瓣坏死32例(15.0%),相比较明显下降。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合理选择切口,适当厚度的皮瓣,术中慎用电刀,无张力缝合,保护皮瓣血运,术后引流通畅,适当加压包扎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措施。
- 刘国泉许学杰林力生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皮瓣外科手术
- 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60例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6月乳腺纤维腺瘤60例资料。年龄13~19岁,平均17.3岁。单侧肿瘤54例,双侧6例。肿瘤数1~13个,平均2.5个。肿瘤最大径3~10 cm,平均4.0 cm。采用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结果60例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64.9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并发症5例(8.3%)。术后3个月BREAST-Q量表中社会心理健康评分从79.2±8.9升高到83.4±9.9(P<0.001)。结论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对于多发性或巨大纤维腺瘤的青春期患者安全有效,切口隐蔽。
- 陈海英李航郑子芳郑佳英蔡志银苏思盈林力生
- 关键词:青春期多发性纤维腺瘤
- 健侧乳房对称成形术在乳腺癌术后假体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报告一种健侧乳房对称成形术,以解决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时双侧乳房不对称的问题。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1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4~64岁,平均49.6岁。左侧5例,右侧6例。病理诊断:浸润性癌3例,导管原位癌8例。肿瘤直径0.2~4.1 cm,平均2.5 cm。病程1~15个月,平均6个月。乳房下垂程度根据Regnault分度标准:轻度7例,中度4例。术中患侧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后,健侧乳房行折叠上提乳头乳晕成形术。结果手术时间144~188 min,平均158 min;住院时间6~9 d,平均7.5 d。术后1例患侧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专家组对乳房美学对称性评分为8~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双侧乳房对称性评分为8~10分,平均9.1分。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后,通过健侧乳房对称成形术可获得较满意的双侧乳房外观及对称性。
- 简陈兴林力生吴黎敏李航郑子芳宋玉成刘伟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再造对称性成形术
- 乳腺癌ER、PR、Her-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排第一位。据美国癌症协会(ACS)估计,美国2010年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有209060例,死于乳腺癌的患者将有40230例。
- 刘国泉许学杰林力生李永良
- 关键词:PRHER-2
-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在10岁和40岁高发,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表现,术前均未明确诊断,行肿瘤扩大切除术13例,改良根治术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局部复发率11.1%(2/18),愈后良好。结论:辅助检查对乳腺叶状囊肉瘤定性诊断帮助不大,确诊要靠病理检查;治疗以肿瘤扩大切除术为主,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 许学杰刘国泉林力生林志君
- 关键词:乳腺叶状囊肉瘤
- 来曲唑与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ORR)为46.88%,与对照组的5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5.26±1.20)个月,与对照组的(5.31±1.22)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雌二醇、孕酮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上升发生率34.38%高于对照组的9.3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9.38%、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疼痛、乏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疗效、PFS、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当,但依西美坦不会对血脂水平造成较大影响,而来曲唑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如患者为高脂血症则建议选择依西美坦,如存在肝肾功能损伤,则建议选择来曲唑。
- 林力生李魁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依西美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