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鹏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愈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 1999年
- 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对某些有脾切指征的患儿,不采用脾切除而代之以脾栓塞术治疗。我院应用此疗法治愈1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儿男,5岁。因皮肤出血点、紫癜2年多,加重1个月入院。患儿无诱因2年前开始经常性全身皮...
- 郭志华林云鹏陈新民许有进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动脉栓塞疗法
- 100例小儿脑萎缩临床分析
- 1990年
- 小儿脑萎缩是不同原因引起脑退行性变和脑的发育不良。临床表现为中枢性瘫痪、癫痢,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等。以往对本症的诊断需靠气脑造影,但因属创伤性检查而受到一定限制。随着颅脑CT的开展,本症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症的发病原因,探讨其CT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本文将100例经CT证实为脑萎缩病例加以分析。
- 任榕娜陈新民卢晓欣林运团林云鹏叶礼燕蔡紫珍李铭山王锦良
- 关键词:儿童
- 小儿后天性脊髓病变的临床与磁共振表现
- 1998年
- 目的 总结小儿脊髓后天病变的临床表现和探讨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小儿脊髓后天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应用磁共振进行诊断。结果 磁共振在诊断脊髓病变方面存在优越性、准确性,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论 患儿脊髓病变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时间也长,早期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为脊髓病变及早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
- 郭志华林云鹏任榕娜陈新民李铭山
- 关键词:脊髓病变磁共振分析
- 全文增补中
- 75例小儿脑萎缩的CT与临床被引量:5
- 1989年
- 小儿脑萎缩是大脑损伤性疾病的后遗症。临床表现为中枢性瘫痪,癫痫及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等。以往对本症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而气脑造影的复杂性与危险性明显地影响了检查的普遍推广。随着颅脑CT的开展,本症的检出串逐渐增多,并日益引人注目。为进一步了解小儿脑萎缩的发病原因,探讨其CT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 任榕娜陈新民卢晓欣林运团林云鹏叶礼燕蔡紫珍李铭山王锦良
- 关键词:脑萎缩儿童CT
- 全文增补中
- 血液净化疗法在小儿肾功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介绍26例肾功衰竭患儿行234次血液净化疗法的情况,通过血液净化疗法,使小儿肾功衰竭的死亡率比透析前下降25%,通过临床实践及有关实验研究,提出有关小儿血液净化疗法必须遵循的特点及做法。
- 陈新民张仰奎谢福安任樒娜叶礼燕林云鹏张京茹梁萌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儿童血液透析
- 雷公藤擦剂治疗儿童肾病12例报告
- 1991年
- 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已获得可靠的疗效。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我科将雷公藤擦剂试用于临床后也获得明显的疗效,且降低了胃肠道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任榕娜陈新民林云鹏林运团卢晓欣朱英朱钦文郭风珍
- 关键词:擦剂肠道反应免疫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检查透皮治疗系统
- 小儿血液透析267例次临床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报道我院自1978年10月~1994年11月为37例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267例次血液透析,占同期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总数19484例次的1.3%。结果:痊愈14例,好转16例,死亡7例。主要并发症为失衡综合征(19.1%)、低血压(18.0%)和心力衰竭及肺水肿(1.9%)。通过血液透析,降低了小儿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根据临床实践及有关实验研究,提出有关小儿血液透析必须遵循的特点及做法。
- 陈新民叶礼燕任榕娜林云鹏林运团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儿童
- 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2例
- 1991年
- 我院自1987年12月以来共收治2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患儿,经采用血液透析治愈,疗效迅速,现报告如下。例1,女,10岁。因4天前吞服草鱼胆1个,3小时后出现腹痛、频繁呕吐、面色苍白、尿少,继而神志昏迷、谵妄。当地医院经输液等处理,3天尿量仅30ml,全身浮肿,连续抽搐两次。
- 丁超群林云鹏
- 关键词:鱼胆中毒人工肾机全身浮肿毒性肝炎面色苍白尿量
- 自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的特点及其在小儿肾穿刺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1999年
- 陈建余自华陈新民叶礼燕林云鹏谢福安
- 关键词:儿童肾穿刺
- 小儿无症状性早搏的昼夜变化及预后的远期随访:附50例分析被引量:3
- 1992年
- 对50例无症状性早搏小儿进行24小时Holter心电图监测,分析其早搏数量、级别、形态、昼夜变化规律及远期预后结果,并制订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指征及探讨可能发病机制。本组仅6例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其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按Lown及Kleiger分级均以1~2级为多。按Yanaga分类法以日间型为多。早搏高峰期与心率高峰期基本一致,夜间心率慢,早搏减少57.6%,级别严重度降低48.5%。白天活动后心率快,早搏虽增多,但无自觉症状。本组经2~10年随访,早搏自行消失或好转占65.7%,仅1例转为多源性早搏。
- 陈新民候建萍陈新河任榕娜卢晓欣林云鹏刘玉梅
- 关键词:早搏预后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