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娜

作品数:35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病毒
  • 9篇疫情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疫苗
  • 5篇流感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细菌性
  • 3篇接种
  • 3篇聚集性
  • 3篇基因
  • 3篇发热
  • 3篇腹泻
  • 3篇暴发疫情
  • 3篇病原
  • 3篇病原学
  • 3篇传染

机构

  • 30篇北京市通州区...
  • 7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30篇杨艳娜
  • 17篇李洪军
  • 8篇崔燕
  • 4篇佟玲
  • 4篇邹林
  • 3篇苏彦萍
  • 3篇赵春艳
  • 3篇张铁钢
  • 3篇崔富强
  • 3篇赵立平
  • 3篇李秋虹
  • 3篇甄博珺
  • 3篇孙晓伟
  • 2篇解艳涛
  • 2篇王艳春
  • 2篇刘波
  • 2篇张冲
  • 2篇王宝兰
  • 2篇高翔
  • 2篇卢庆彬

传媒

  • 9篇疾病监测
  • 4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健康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大学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调查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传染来源和可疑的传播途径,并对致病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方法根据暴发调查步骤建立病例定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采用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搜集到152例疑似病例,全校罹患率为2.4%,宋内志贺菌为导致疫情的病原体,可疑传播方式是首发病例发生后接触传播引起。结论对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和校内公用场所的定期消毒工作对防止疫情发生有重要作用。
李洪军杨艳娜杜娟王帅卢庆彬崔富强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同源性分析
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强化免疫前后2年麻疹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州区2010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麻疹发病情况。结果通州区2009、2010、2011和2012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77例、157例、9例和3例;2011-2012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比2009-2010年下降了95.34%;麻疹发病仍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地区分布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主,强化免疫后各地区发病率下降均达到了88.02%以上;麻疹发病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8月龄儿童病例和〉15岁的成人病例组成,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更为明显。结论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短期效果显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降低人群易感性,达到快速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成人、麻疹常规免疫前儿童和流动人口成为防控麻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解艳涛王宝兰赵立平赵春艳马燕玲杨艳娜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流行病学特征
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疫情规模及流行特征,为流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报告的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Mapinfo 10.0空间分布软件绘制流感聚集性疫情地理分布图。结果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流感聚集性疫情296起,涉及病例3273例,平均罹患率为26.05%。流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中心城区的发生数量高于农村地区,发生疫情最多的场所为小学(194起,占65.54%),其次为托幼机构(74起,占25.00%)和中学(28起,占9.46%)。2016—2019年流感聚集性疫情检出的流感病毒型别不断变化,且不同场所发生的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感亚型不同(χ^(2)=72.863,P<0.01)。发生疫情的班级平均接种率为21.81%。疫情规模以5~15例病例为主(255起,占86.15%)。疫情发生至报告的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96,P<0.01),疫情持续时间与规模呈正相关(r=0.528,P<0.01)。结论流感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对学校等聚集场所的流感疫情监测,尽早发现和报告疫情,以减少疫情的扩散传播。
杨艳娜郗璐张国峰李洪军侯思宇
关键词:流感聚集性疫情
2019年北京市某幼儿园1起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2019年北京市某幼儿园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幼儿园聚集性呼吸道发热疫情的病例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进行核酸筛检。对肠道病毒筛查阳性的标本利用肠道病毒VP1区特异性引物进行VP1片段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在收集的5例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4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其他呼吸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检测均为阴性。VP1序列BLAST结果显示,4例肠道病毒均为柯萨奇病毒A6型(CVA6)。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病毒与中国云南2018年的1株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毒株高度同源。结论北京市该起呼吸道聚集性发热疫情是由肠道病毒CVA6型引起。
李洪军邹林杨艳娜郗璐甄博珺佟玲张铁钢张国峰
关键词:肠道病毒血清型
一起腺病毒3型引起的小学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一起腺病毒3型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类似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制定病例定义,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确定致病原。结果 2015年11月4—17日累计发现病例3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咽拭子标本检测确认为腺病毒3型感染,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为主,伴有咳嗽(64.71%)、头痛(32.35%)、咽痛(23.53%)等症状。结论该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学校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时空分布呈现明显聚集性,传播途径可能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首发病例发病后晨午检未发现继续上课是造成这次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学校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做好教室通风和消毒工作。
解艳涛杨艳娜李洪军李秋虹陈立新
关键词: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北京市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对北京市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分析,为此类疫情处理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5—20日,采集病例及厨师粪便/肛拭子样本,以及水样、外环境等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构建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分型树状图。结果共分离到16株宋内志贺菌和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志贺菌均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萘啶酸、阿奇霉素、多西环素耐药,且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均为ST152型,是国内常见型别。其中1株宋内志贺菌全基因组中存在insA插入序列,而在其他志贺菌全基因组中未发现,与其同时分离到的ETEC全基因组中发现有该插入序列。结论本次疫情是由多耐药宋内志贺菌引起。在病原溯源研究中,全基因组数据分析是PFGE分型的必要补充。
吕冰田祎杨艳娜甄博珺贾蕾林长缨张新黄瑛曲梅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全基因组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10-2019年通州区60岁及以上人群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9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9.65/10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_(趋势)<0.001),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波动变化。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年龄均以60~74岁为主,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01)。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丙类传染病发病前2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人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防控重点。
孙晓伟苏彦萍杨艳娜
关键词:老年人法定传染病
接种流感疫苗护卫老幼健康
2018年
16世纪以来,全球发生多次流感大流行,每两次间隔10—50年不等。20世纪最近的两次大流行均起源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健康带来灾难性打击,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杨艳娜
关键词:流感疫苗接种经济带
北京地区一起3型腺病毒引起发热暴发疫情的实验室确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北京地区一起呼吸道发热疫情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收集此次呼吸道发热疫情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进行核酸筛检。对腺病毒筛查阳性的标本,利用腺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3个基因片段(Fiber、Hexon和Penton)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在收集的14份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14份腺病毒阳性。Fiber、Hexon和Penton 3个基因序列BLAST结果显示,14例均为3型腺病毒。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病毒与美国1株2007年流行的3a51型腺病毒(GenBank登录号为KF268123)高度同源。结论北京地区该起呼吸道发热暴发疫情,是由3a51型腺病毒引起的。
邹林高翔王建国张冲佟玲杨丽丽杨艳娜王艳春李洪军张铁钢张国峰
关键词:人腺病毒基因型
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发病1245例。以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94.12%;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分别占35.30%和29.41%;秋季是高发期,占41.18%;事件集中在乡镇学校,但城区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乡镇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6,P<0.01);乡镇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城区幼儿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5);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乡镇。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应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师生防病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校外培训学校监管,切实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
孙佳丽毛海泉杨艳娜赵春艳石晶刘波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描述性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