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伟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 28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Possum评分。将手术时间纳入Possum评分系统中,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建立改良Possum(T-Possum)评分系统。同时比较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预测结果。结果共有51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手术死亡18例。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T-Possum评分方程为:ln〔R1/(1-R1)〕=-6.18+(0.24×生理学得分)+(0.15×手术侵袭度得分);ln〔R2/(1-R2)〕=-7.92+(0.15×生理学得分)+(0.13×手术侵袭度得分),其中R1为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R2为手术死亡发生概率。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059,P=0.1105)。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手术死亡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554,P=0.0000);其中Possum评分预测值与T-Pos-sum评分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87,P=0.000);Possum评分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75,P=0.0000);T-Possum评分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3,P=0.5238)。结论 T-Possum评分在预测手术死亡方面优于Possum评分,与实际值更接近,可用于预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 杨立伟王洪琰白世祥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
- 手术联合术中化疗治疗贲门腺癌132例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219例贲门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87例)和术中化疗组(132例),后者术中用5-FU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3、5 a生存率。术中化疗组1、3、5 a生存率分别为83.3%、53.8%、34.8%,单纯手术组分别为56.3%、26.4%、13.8%。两组5a生存率比较,P<0.05。认为术中化疗对提高贲门癌的远期生存率有一定帮助。
- 孟宪利刘庆熠王洪琰杨立伟平育敏
- 关键词:贲门癌手术疗法
- 肺鳞癌引流区域淋巴结细胞对自体肿瘤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肺癌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 lymph nodes,TDLN)细胞对自体肿瘤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时取肺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2~4枚,制备细胞悬液,分别用IL-2(I-TDLN)、IL-2+GM-CSF+IL-4(G-TDLN)刺激后,对建立人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的裸鼠进行免疫干预,检测不同组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和Bcl-2、Bax、survivin、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荷瘤裸鼠癌组织的凋亡率为(6.07±3.31)%,IL-2处理组的凋亡率为(12.11±1.19)%;LAK细胞组的凋亡率为(21.42±1.82)%。I-TDLN细胞组的凋亡率为(24.60±0.96)%,G-TDLN细胞组的凋亡率为(32.76±4.46)%。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肿瘤组织的凋亡差异显著(P〈0.001)。Fas及FasL蛋白在空白对照组及IL-2、LAK、I-TDLN、G-TDLN干预组移植瘤细胞表达的FI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246,P=0.528)。然而经LAK、I-TDLN、G-TDLN干预后。移植瘤细胞Bax蛋白的表达FI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IL-2作用组(P〈0.001);而Bcl-2蛋白在IL-2、LAK、I-TDLN和G-TDLN干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中的表达FI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同样survivin蛋白在LAK、I-TDLN和G-TDLN干预组移植瘤细胞中的表达FI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IL-2作用组(P〈0.001)。结论:肺癌引流淋巴结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可能与凋亡蛋白有关。
- 何明单保恩李启亮杨立伟国建飞蔡建辉
- 关键词:淋巴结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总结五十多年来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经历并发症的发生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出对策,提高外科治疗水平。 方法:分析1952年9月—2005年12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20796例,术后并发症种类和不同年...
- 平育敏何明孟宪利白世祥陈新刘庆熠杨立伟张明道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适应证
- PROLENE补片用于胸壁修补
- 2004年
- 何明陈新杨立伟白世祥
- 关键词:胸壁肿瘤手术方法
-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各100例分成2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时,实验组采用薇乔带针可吸收线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丝线缝合吻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实验组未发生吻合口瘘,轻度吻合口狭窄4例,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8例,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程度也较轻。
- 陈新杨立伟刘庆熠孟宪利何明王雷
- 关键词:胃食管吻合术
- 食管癌引流淋巴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抑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食管癌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体外培养结果及其抑瘤作用。方法术中切取食管癌患者的TDLN进行培养,分为3组:A组,培养基中添加IL-2;B组,添加IL-2+IL-4+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于培养第1、7、14、21天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DLN细胞的CD3+、CD4+、CD8+、CD5+6、CD8+3;MTT法测定各组TDLN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对自体瘤细胞的抑瘤率。结果每1.0 g淋巴结组织培养第7、14、21天收获细胞数三组间差异不显著;A组第14天细胞明显多于第7天和第21天(P<0.01),第7天和第21天之间无明显差异;B组、C组结果类似。三组间CD4+、CD8+、CD8+3细胞数相比,P<0.05。未经培养的TDLN细胞、LAK细胞和各培养组TDLN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DLN细胞通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成熟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培养基中添加GM-CSF和IL-4的TDLN培养后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最高。
- 杨立伟国建飞倪晓晨王洪琰何明白世祥
- 关键词:淋巴结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
- IL-2、IL-4、GM-CSF对食管癌引流淋巴结细胞生长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剂对食管癌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生长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术中切取TDLN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中添加刺激剂不同分为三组,A组:添加IL-2;B组:添加IL-2+IL-4+GM- CSF;C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肿瘤细胞抗原(tAg)。计数培养第1、7、14、21天的细胞数,采用FCM测定TDLN细胞中CD_3^+、CD_4^+、CD_8^+、CD_(56)^+、CD_(83)^+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和NO水平。结果三组间收获细胞数相似(F=1.689,P=0,127),第14天收获细胞数明显多于第7、21天(P<0.001),第7天与第21天相似(P>0.05)。收获的细胞中,三组CD_4^+、CD_8^+、CD_(83)^+细胞比例差异显著(P<0.05)。三组TNF-α水平相近(P=0.302),但在第14天明显高于第7、21天(P<0.05),第7天与第21天时相似(P>0.05)。三组的IFN-γ、IL-12和NO含量比较,P<0.05。三组的IFN-γ水平在培养第14、21天均明显高于第7天(P<0.05),第14、21天相似(P>0.05);B、C组IL-12、NO含量在培养第14天明显高于第7、21天(P<0.05),第7、21天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TDLN细胞通过培养可以获得成熟DC和T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GM-CSF和IL-4可以收获更多的成熟DC和CD_8^+,培养第14天时细胞因子含量最高。
- 杨立伟国建飞何明白世祥
- 关键词:淋巴结树突细胞细胞因子
- CHD5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16^(INK4a)/RB通路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5(CHD5)在肺腺癌(LUAD)中的临床意义及对LUAD细胞增殖、凋亡和p16^(INK4a)/RB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UALCAN、K-M数据库分析CHD5在LUAD中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LUAD组织、癌旁组织和各细胞系(H1299、H1650、H1975、A549)及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CHD5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UAD组织中CHD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HD5基因的sgRNA载体感染H1975和A549细胞作为过表达组(CHD5-OE组),同时设置空载体感染细胞为阴性对照组(Ctrl-OE组)、未感染病毒细胞为空白组(NC组),并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UNEL凋亡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CHD5表达上调对LUAD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HD5表达上调对p16^(INK4a)/RB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显示CHD5在LUAD中显著低表达,且CHD5低表达与更差的总生存时间(OS)显著相关;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CHD5在LUAD组织和癌细胞(H1299、H1650、H1975、A549)中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5.7%的LUAD组织样本中CHD5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吸烟及远处转移无关;CHD5低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更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HD5表达可作为LUAD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01)。CHD5过表达明显抑制体外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CyclinD1、CDK4、p-RB、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9、p16、RB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HD5在LUAD中表达下调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CHD5过表达可抑制LUAD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
- 栾艳超梁超韩青松刘佳坤杨立伟李志峰
- 关键词:肺腺癌
- 食道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机对MIE术中胸腔部分手术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食道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机对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术中胸腔部分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新辅助化疗后行MIE术患者51例,其中新辅助化疗2周后行手术25例,新辅助化疗4周后行手术26例。对比2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胸腔部手术时间为(90.4±9.5)min vs(79.27±9.0)min(P=0.810),胸腔术中出血量为(138.1±11.0)ml vs(122.7±14.0)ml(P=0.228),淋巴结清扫数为(21.4±3.4)枚vs(21.5±3.8)枚(P=0.950),胸腔引流量为(910.2±84.3)ml vs(829.8±65.7)ml(P=0.248);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为(5.6±1.2)d vs(5.3±1.2)d(P=0.793),住院时间为(11.0±1.8)d vs(11.3±2.3)d(P=0.642)。结论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对胸腔部分手术的影响没有差异。
- 韩青松栾艳超李志锋聂蕴韬陈再利杨立伟
- 关键词:食道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