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晴
作品数:
3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合作作者
张景鸿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艺术
主题
1篇
学科
1篇
义工
1篇
隐喻
1篇
人文
1篇
人文学
1篇
人文学科
1篇
社会分工
1篇
史观
1篇
主义
1篇
资本主义
1篇
资本主义工商...
1篇
自然科学
1篇
文学
1篇
近代自然科学
1篇
呼唤
1篇
工商业
1篇
分工
机构
2篇
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2篇
杨晴
1篇
张景鸿
传媒
1篇
电影评介
1篇
艺术评论
年份
1篇
2011
1篇
2010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呼唤大美术史观
2011年
专业化的观念伴随近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追求生产效率出现社会分工而日渐强化。专业化的技术理性精神随着现代性的推进而蔓延全球,从而渗透于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方面,这种“知识爆炸”时代的专业化意识将原有的古典人文学科分裂到至微至小,以致巨细铺陈,这便是“学科壁垒”式的专业化。在这一过程中,
张景鸿
杨晴
关键词:
近代自然科学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史观
人文学科
社会分工
生与死的隐喻——解读《想飞的钢琴少年》
被引量:1
2010年
《想飞的钢琴少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天才"的电影,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教育与心理"的电影,毋宁说这是一个关于being human的寓言。"天才"之谜成为进入生与死隐喻世界的关键,由自杀事件突转为象征性自杀,生——死借由隐喻进入日常生命体验,个体生命的当下意义感在维特一系列的生命事件中露出端倪。
杨晴
关键词:
隐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