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征
- 作品数:73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骨桥切除术治疗创伤后桡骨远端骺早闭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报告应用骨桥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骺早闭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7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共有11例患儿接受骨桥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骺早闭并得到随访。其中女2例,男9例,治疗时年龄(10.1±1.8)岁(7~13岁),均有明确的桡骨远端骺损伤病史。自原始损伤至骨桥切除手术时间平均(22.8±3.2)个月(22~41个月)。6例在导航辅助下切除骨桥,5例在X线透视下切除骨桥,切除后局部空腔用骨蜡填充,其中5例在切除骨桥的同时行尺骨远端螺钉骺阻滞术。术后平均随访(3.7±1.6)年(1~9年),复查内容包括临床检查局部畸形情况和X线确认骺开放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伤口愈合满意,未出现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在最终复查时,4例骨桥切除成功,畸形矫正满意,此4例的X线片显示术前的高密度骨桥在复查时已经被空腔替代;1例畸形未加重,仍在观察中。6例畸形继续加重,进行了截骨矫形术。导航组6例中3例成功,X线透视组5例中1例成功。结论桡骨远端骺早闭的治疗充满挑战。在部分病例中,骨桥切除术可取得良好效果,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 傅刚张骥徐刚吕学敏杨征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髓内延长钉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髓内延长钉,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髓内延长钉包括支撑套筒、牵引套筒、牵引组件和磁力驱动组件;牵引套筒的一端插设在支撑套筒内,支撑套筒背离牵引套筒的一端与患者股骨的近端连接,牵引套筒背离述支撑套筒的一端与...
- 杨征杨豪聂振国鲁明傅刚李思杰
- 可视化旋转截骨持骨装置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视化旋转截骨持骨装置及系统,包括:截骨持骨结构和位姿采集结构,位姿采集结构紧固在截骨持骨结构上;其中,截骨持骨结构用于夹持目标对象的截骨块进行旋转;位姿采集结构用于采集截骨持骨结构的当前位姿,并将当前位...
- 黄聪王玉琨李强周源董轶非杨劼吕学敏杨征
- 采用Evans跟骨延长术治疗儿童特发性痛性扁平足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儿童痛性扁平足Evans跟骨延长术的矫正作用和效果。方法患儿人选标准:负重及非负重情况下足内侧纵弓均降低或消失且合并疼痛症状者。本组自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治疗18人23足,男11人,女7人,年龄11~14岁,平均12岁8个月,采用Evans跟骨截骨延长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诊2年5个月,范围7个月至3年3个月,均为特发性病例,以前均进行过保守治疗且无效。术前、术后均拍照负重下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临床评价采用Dogan标准,X线评价包括7个参数,对术前、术后各项均值进行成组的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评价优22足(96%),良1足(4%)。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项X线参数的均值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术后各项指标均数都在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值范围内。术后8周跟骨延长处开始愈合,术后1年塑形完成。跟骨平均延长8.0mm(范围5~10mm)。未发生植骨块移动,无过度矫正,术后所有患儿均恢复正常跖行足负重行走。结论对于有症状的儿童扁平足,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跟骨截骨延长术可以从临床和X线两个方面有效地矫正后足和前足畸形并缓解疼痛。
- 闫桂森朱振华张建立杨征董轶非郭源
- 关键词:扁平足跟骨截骨术
- 肢体发育异常基因检测组合物及应用、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肢体发育异常基因检测组合物及应用、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组合物能够一次性检测460个肢体发育异常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的±20bp的相关基因突变,覆盖425种肢体发育异常疾病。...
- 杨征于超计王倩玉冯超徐云峰张骥李闪魏星
-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石膏矫形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对石膏矫形治疗的可行性及指征进行探讨。方法对2006-2009年就诊的患者采用系列石膏矫形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共8例11膝,年龄1-25个月,其中完全脱位10例,半脱位1例,合并畸形6例。1-2周更换1次石膏,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度,达到复位者以支具维持至膝关节稳定。结果经平均5次石膏矫形后,成功复位9膝,失败2膝。失败者就诊时年龄为20个月,合并多发关节挛缩症,且患儿对石膏耐受性差。结论对2岁以下患者,可试行采用系列石膏结合支具固定的方式来恢复关节对位,可有效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打击;而对于4个月以内的患儿,无论是否合并畸形,均应尝试保守治疗。
- 杨征鲁明郭源
- 关键词:先天性膝关节脱位
- 对肱骨远端等腰三角截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观察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采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03~10.01(6.26±1.96)岁。术前内翻畸形8.45°~40.28°(19.27°±7.66°)。术前测量双侧提携角,计算所需矫正角度,在PACS系统上进行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设计。患儿均行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和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69.1±12.1)min。术中即刻提携角为14.63°~20.51°(16.59°±1.97°)。15例患者均获得6~20(10.1±3.4)个月随访。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6.7±0.5)周。末次随访时提携角为14.36°~20.06°(16.53°±1.81°)。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3.33%。结论 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是矫正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一种简易、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徐云峰张骥徐刚宋猛杨征吕学敏尤海峰闫桂森
- 关键词:肘内翻截骨术
- 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下移治疗儿童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Goldthwait术式)联合近端重排(Green术式)手术治疗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患儿10例(12膝)。术中行近远端重排手术,远端重排时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后带线锚钉固定于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术中C型臂透视确定髌骨下移位置。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无感染、再脱位及其它不稳定表现,无低位髌骨及膝关节活动受限,未见骺板早闭现象,伸膝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75.00±5.24)分上升至术后(93.00±4.82)分,Insall-Salvati指数从术前1.40±0.09降至术后1.12±0.08(P〈0.001)。结论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联合近端重排手术治疗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可以降低髌骨高度,预防再脱位,改善膝关节功能。
- 冯超于文浩万世奇杨征郭源
- 关键词:髌骨脱位内固定器带线锚钉
- 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股骨近端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9.2岁(范围:5~16岁),其中1例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15例患儿为首次手术,11例患儿为翻修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儿童髋钢板固定。观察26例患儿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中11例行翻修手术患儿的畸形复发原因。结果行初次手术的15例患儿中,13例行截骨或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病灶刮除+异体骨植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行翻修手术的11例患儿中,9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年(范围:1.0~3.5年),患儿截骨或骨折端愈合良好,畸形矫正满意,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1例,局部骨吸收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1例翻修患儿在既往16次手术后复发,复发原因包括带锁髓内钉远端失效6例次,带锁髓内钉近端失效3例次,钢板固定失效5例次,病灶刮除人工骨植骨术后复发2例次。结论截骨矫形辅以坚强内固定支撑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带锁髓内钉最为常用。由于生长发育、疾病进展等原因导致内固定失效是畸形复发导致翻修的主要原因,需术后密切随访。
- 边臻郭源朱振华吕学敏傅刚杨征
- 关键词:儿童截骨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复发
-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5°±6.9°(20°~45°),初始Risser征2.2±1.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每日佩戴时间等信息;影像学资料:初始、佩戴支具即刻和随访的系列脊柱全长X线片。通过佩戴支具即刻X线片计算初始支具矫正率。评估治疗后结果:Cobb角减少≥6°定义为“改善”,Cobb角变化5°以内定义为“稳定”,Cobb角增大≥6°定义为“进展”,前两者为治疗成功。观察初始支具矫正率在各组结果中的差异;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畸形严重程度(20°~29°,30°~39°及40°~45°三组)、Risser征(0~4)和侧凸类型(胸弯、胸腰弯/腰弯、双主弯三种类型);并分析影响初始支具矫正率的可能因素。结果:49例患者平均治疗2.0±1.0年,所有患儿每天支具佩戴时间在18~20h以上,依从性良好。随访2.0±1.0年(1~5年),末次随访时年龄14.6±1.4岁,Risser征4.2±0.6,末次随访Cobb角28.5°±9.6°;其中畸形改善31例,畸形稳定14例,支具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8%(45/49);畸形进展4例,其中3例畸形超过45°。初始支具矫正率平均(64.9±23.6)%,其在改善组、稳定组和进展组分别为(69.5±23.2)%、(61.5±23.7)%和(42.5±10.0)%,初始支具矫形率和各组结果存在中等强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18,P=0.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支具矫正率对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发现:畸形严重和骨骼成熟度低是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6和P=0.010),不同侧凸类型的畸形进展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4),但4例进展患儿均发生在胸段侧凸(3例胸弯,1例双主弯),胸腰弯/腰弯无进展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畸形程
- 边臻郭源傅刚杨征吕学敏朱振华肖斌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