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 作品数:13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与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临床凝血指标与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气滞血瘀证与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呈负相关(OR=0.369,P=0.001<0.05);与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呈正相关(OR=13.541,P=0.000<0.05);与D-二聚体(D-dimer,D-D)呈正相关(OR=1.182,P=0.045<0.05)。肝肾阴虚证与FIB呈负相关(OR=0.121,P=0.003<0.05)。湿热蕴结证与TT呈正相关(OR=2.119,P=0.015<0.05),与FIB呈负相关(OR=0.144,P=0.002<0.05)。结论:中晚期大肠癌患者TT时间缩短、FIB和D-D升高时更易发生气滞血瘀证;FIB水平较低时,则更易出现肝肾阴虚证;TT时间延长、FIB降低时,多为湿热蕴结证。 王巍东 王晶晶 李闯 张卫群 翟建丽关键词:大肠癌 中医证型 凝血指标 气滞血瘀证 肝肾阴虚证 湿热蕴结证 FOCUS-PDCA循环法在输血反应上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中的作用。方法2015~2018年的输血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FOCUS-PDCA循环法,对2019年本院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过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新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的建立,设定目标值为100%,使用FOCUS-PDCA循环法,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执行率逐步上升至98%。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至为0.74%,分别与历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81.64,P<0.05)。结论应用FOCUS-PDCA循环法明显提高了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执行率,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王巍东 王晶晶 李闯 申家辉 李志强关键词:输血反应 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CD4+、CD4+及CD3+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张卫群 王巍东 李闯 杨根庆 武文杰 刘瑞丽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 胆囊癌 术后感染 免疫力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1、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主要用于医院检验科室,临床检验。;3、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该外观设计的外部形状。;4、指定一幅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图。;5、省略... 李闯文献传递 特定蛋白分析仪 1、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特定蛋白分析仪。;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医用检验科常用仪器,主要用来检查人体组织中的特定蛋白。;3、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该外观设计的外部形状。;4、指定一幅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 李闯文献传递 CD24联合TyG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CD24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NAFLD的50例患者作为NAFLD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27例无NAFLD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24的表达和其他实验室参数,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24、TyG指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CD24和TyG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和TyG指数均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24联合TyG指数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显著大于CD24和TyG指数单一诊断(0.774、0.877)。结论CD24和TyG指数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CD24联合TyG指数对NAFL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闯 王侠 王侠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D24 安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变化 2013年 目的探讨近20 a来安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至2012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1 94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 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73.7∶26.3,前10 a与后10 a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0 a与前10 a比较,老年组UGIB发病率升高,而消化性溃疡出血仍是UGIB患者最主要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炎并发出血呈升高趋势;对老年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也是引起UGIB的重要原因,而胃癌、食管癌引起的出血发病率则变化不明显。结论近20 a来安阳地区UGIB的主要消化道疾病谱已发生变化,EVB发病率下降;中青年及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谱亦有所差别,AGML对老年患者的危险性高于中青年患者。 石国梁 李闯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急性胃黏膜病变 血清胱抑素C、尿NA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与肌酐(Cr)比值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68例,以健康体检人群95例为对照,采用胶体金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含量,两点法测尿NAG、免疫比浊法测定尿mAlb含量,酶法测定血清Cr和尿Cr。计算尿mAlb/尿Cr。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CysC、尿NAG、尿mAlb/尿Cr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Cr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尿NAG、尿mAlb/尿Cr3者联合检测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比单项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针对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血CysC、尿NAG、尿mAlb/尿Cr指标,诊断率更高且方便快速,适合广泛推广。 王伟 张卫群 李闯关键词:糖尿病 肾损害 胱抑素C 尿NAG 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联合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联合谷丙转氨酶(GPT)和尿酸(UA)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被诊断为MAFLD的430例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58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MAFL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联合GPT和UA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MAFLD患者的TG/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TG/HDL-C是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G/HDL-C诊断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效能。TG/HDL-C联合GPT和UA诊断MAFLD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各实验室指标的单独诊断效能。结论 TG/HDL-C是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联合GPT和UA对MAFLD的预测价值更好。 李闯 康丽霞 娄运伟关键词:甘油三酯 谷丙转氨酶 尿酸 中年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中年高血压患者177例,根据是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分为血压达标组(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血压不达标组(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比较2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情况,并对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年高血压患者177例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21.5%(38/177)。血压达标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11.8%(10/85),血压不达标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30.4%(28/92),血压不达标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达标组(χ~2=8.978,P<0.05)。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体质量、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阿司匹林抵抗组较阿司匹林敏感组女性比例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女性为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时,有较多的女性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患者空腹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关。 王巍东 王晶晶 李闯 贺立山关键词:中年高血压 阿司匹林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