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勇
- 作品数:44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美常安)(n=40)和空白对照组(n=40),疗程60d,检测血氨浓度和进行数字连接试验来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氨浓度和NCT结果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进行治疗,其疗效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 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曹艳菊李连勇钟长青郭红媛
- 关键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
- 微小核糖核酸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以研究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方式。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 MicroRN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MicroRNA类非编码小分子将成为更好认识和攻克结直肠癌的重要突破口。
- 李连勇屈昌民梁淑文
-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结直肠癌
-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38例肝性脑病患者及42例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另选取40例同期在笔者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肝性脑病组患者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菌落数均显著低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酵母样真菌属菌落数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患者菌群菌落数酵母样真菌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均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双歧杆菌显著少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大肠杆菌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性脑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可能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策略。
- 梁淑文屈昌民王晓英曹艳菊李连勇钟长青曾伯伦谢明水
- 关键词:肝性脑病肠道菌群乳杆菌肠球菌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结果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结论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 梁淑文王晓英屈昌民曹艳菊李连勇罗治文曾柏伦谢明水
- 关键词:活动期炎性因子
- 术前风险评估在结肠高危腺瘤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
- 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陈琰钟长青罗治文李连勇
- 胃癌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和影响胃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目的:胃癌常见,但是预后较差。理论上辅助化疗可以清除残存肿瘤细胞,起到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但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几个荟萃分析发现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无益处或者仅有微小益处。胃癌辅助性化疗虽被广泛应用,但仍存争议。影响胃...
- 李连勇
- 关键词:胃癌辅助化疗
- 文献传递
- 胰腺癌内镜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2009年
-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其手术切除率不足3%,且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20%-45%。目前对胰腺癌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超声的应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线阵内镜超声的应用,使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和细针穿刺注射术(EUS—FNI)成为可能,该方法的出现无疑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工具。现就内镜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李连勇屈昌民袁群刘庆森
-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内镜超声引导进展期胰腺癌细针穿刺活检术手术切除率5年存活率
- 直肠癌预后多因素分析及MicroRN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谱
- 目的:1.在我国直肠癌预后差,发病率仍高于结肠癌。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报道不一。既往研究常将结肠癌与直肠癌作为一个病种进行分析,鲜有文献针对直肠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此外,与结肠癌不同,化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式一...
- 李连勇
- 关键词:直肠癌预后辅助化疗微小RNA表达谱
- 直肠腺瘤和直肠癌中microRNA表达谱差异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直肠癌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与直肠腺瘤miRNA的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选择2011年1~3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肠镜检查的直肠癌及直肠腺瘤进行检测,筛选直肠癌、直肠腺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癌与直肠腺瘤相比,上调的miRNA 34种,下调8种。预测ZFHX4可能为miR-375的靶基因,预测SMAD2等可能为miR-18a的靶基因。结论与直肠腺瘤相比,直肠腺癌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屈昌民李连勇梁淑文曹艳菊王晓英翟静妤宫淑娟刘庆森
- 关键词:直肠肿瘤微RNAS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谱
- 应用尼龙圈联合钛夹预防结肠息肉切除后出血
- 2015年
- 目的:评价尼龙圈联合钛夹方法在预防结肠大息肉切除后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肠镜下切除直径≥2 cm有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混合电流切除并采用钛夹预防出血,实验组采用尼龙圈套扎后混合电流切除,然后再行钛夹预防出血.对早期出血率、迟发性出血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有66例患者72枚息肉进行肠镜下混合电流切除.其中对照组42枚息肉,实验组30枚息肉.总出血发生率为6.94%(5/72),对照组有4例出现出血,出血发生率为9.52%,3例早期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实验组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3.13%,无早期出血发生.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现1例大量出血并需输血治疗.实验组肠镜操作过程较对照组时间延长(P=0.027),但住院天数明显下降(P=0.047).结论:尼龙圈联合钛夹是预防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 李连勇屈昌民曾柏伦王晓英梁淑文
- 关键词:结肠息肉尼龙圈钛夹预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