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疗效,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40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CRRT技术,监测患者在CRRT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平均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生化血气分析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40例MODS患者经CRRT治疗后,生命体征好转。(2)中心静脉压、氧分压、PH值、HCO3等指标有明显改善。(3)炎症因子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在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提高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李辉 刘加明 汪学琴 金鑫 唐娜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心静脉压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平均血压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撤机效应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ALI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全程应用BIPAP通气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1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LI患者均采用BIPAP通气模式,观察通气48h后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在撤机阶段,按先后顺序随机予以BIPAP和PSV模式,比较两组血气、呼吸力学指标。结果:通气48h后BIPAP组的PaO2、SaO2、OI均显著高于通气前(P<0.05),HR显著低于通气前(P<0.05),PaCO2高于通气前(P<0.05),MAP、pH值较通气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撤机过程中两组的PaO2、PaCO2、PH值、SaO2、HR、VTe、PI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LI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全程应用BIPAP通气治疗是可行的,临床效果满意。 李辉 陈健 张义强 李永生 王平关键词:双相气道正压 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变化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早期高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并可以被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谢伟 刘俊明 黄文军 李辉 李科关键词:高血压 肱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 实施干预对综合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成本效益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研究ICU实施干预前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及经济成本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2011年所有ICU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ICU患者为干预组,对两年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期间各项费用及与感染直接费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ICU2012年较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及医院感染病例中多重耐药菌构成比均有明显降低,感染期间各项总费用及感染相关费用均有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环节质控,持续实施干预措施能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轻医疗保险负担,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的符合率。 张淑敏 朱熠 庄建文 潘颖颖 李辉 邹建文 唐娜关键词:干预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作用和成效。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848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集束化干预策略,评价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848例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了机械通气,其中26例患者确诊为VAP,VAP发生率为3.07%。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格拉斯评分<9、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20、应用抑酸剂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后VAP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操作规范率和SOP的落实率均有改善。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与高龄、机械通气时间、基础情况和抑酸剂的使用存在相关性。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抬高床头、洗必泰口腔护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每日撤机评估能有效降低VAP感染率。 朱熠 赵霞 庄建文 潘颖颖 李辉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感染 集束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两种再灌注治疗后近期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2007年 黄文军 刘俊明 李辉 谢伟 高霞 李科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离散度 间期 再灌注治疗 右室梗死 梗死部位 急性心梗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急性心梗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同期急性心梗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在CK峰值、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且预后不良。 谢伟 刘俊明 黄文军 李辉 李科关键词:心肌梗死 预后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6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分离出86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079株(70.00%),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24.05%。革兰氏阳性球菌1901株(21.8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占6.6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超过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超过50.00%。检出的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为100.00%。结论本院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临床应重视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临床医生应及时掌握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最新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朱熠 赵霞 潘颖颖 庄建文 李辉关键词: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2008年 谢伟 刘俊明 黄文军 李辉 李科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左心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 左室功能 心室重构 造影方法 血小板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07年 1 GPⅡ b /Ⅲ a 的分子结构和功能GPⅡ b /Ⅲ a 是血小板膜表面最多的糖蛋白分子,其结构是α、β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GPⅡ b 由α主链和β轻链以二硫键而成。GPⅡ ba 暴露在血小板表面,含4个重要的具有钙调素Ca2+结合部位氨基酸序列特征的片段。Ca2+能结合于这4个钙结合部位是Ca2+调节Ⅱ b /Ⅲ a 构型及复合物形成的主要机制。 黄文军 刘俊明 谢伟 李辉 高霞 李科关键词: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血小板激活 药理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