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诱发躯干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其TCT、BBS、MBI评分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辉李岩顾旭东傅建明吴华陈迎春陈晓军
- 关键词:脑卒中
- 早期骨盆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许多患者经抢救治疗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临床上常注重肢体功能的治疗,往往忽略骨盆控制能力的训练,
- 李岩顾旭东姚云海吴华俞志良李辉王伟张雄伟
- 关键词:偏瘫患者骨盆日常生活活动康复治疗
-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 陈迎春李岩李辉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
- 关键词:脑卒中减重平板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痉挛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6年
-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 李岩陈迎春顾旭东何雯雯李辉劳方金傅建明吴华
- 关键词:减重平板训练功能性电刺激STIMULATION步态训练
- 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障碍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大脑感觉运动皮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偏瘫侧运动感觉功能评定及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系统,进行全脑扫描。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患侧踝部(非穴位处)进行全脑扫描,以获得针刺刺激的脑功能激活图。两组患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G)激活增多,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可以引起躯干感觉皮质及大脑感觉皮质区的兴奋性改变反应。fMRI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吴华顾旭东吴彩虹姚云海李岩李辉尹汉逵马勤卫
- 关键词:脑卒中电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每日1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5d,连续训练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步行能力(FAC)、双侧平均步长、健侧和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的FMA、FAC、双侧平均步长、健侧和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FAC分级、双侧平均步长、健侧和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6min步行距离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FMA为(28.12±5.23)分,FAC为(3.92±0.86)级,健侧平均步长为(0.52±0.06)m,患侧平均步长为(0.53±0.05)m,健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为(51.73±1.33)%,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为(48.26±1.33)%,6min步行距离为(373.78±23.46)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态。
- 李岩顾旭东时美芳李辉傅建明吴华
-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运动想象疗法步态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人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辉傅建明顾旭东李岩时美芳吴彩虹
-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心理干预脑卒中抑郁
- 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指导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评定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指导前后患者的SCL-90得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吴华吴彩虹顾旭东李辉陈迎春童仕高王伟俞志良
- 关键词:脊髓损伤心理干预
- Thera-Band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8年
- 目的 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对偏瘫侧肌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以及GaitWatch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24.54±2.47)分]、Berg评分[(39.21±2.25)分]、FIM评分[(12.46±1.06)分]、步频[(79.00±8.08) steps/min]、步幅[(59.75± 3.31) cm]、步速[(40.29±5.04) cm/s]以及对照组的FMA评分[(20.67±2.65)分]、Berg评分[(28.92±2.90)分]、FIM评分[(11.92±0.97)分]、步频[(69.17±8.11) steps/min]、步幅[(56.38±3.46)cm]、步速[(36.08±4.84) cm/s]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评分以及GaitWhatch步频、步幅、步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步行能力.
- 何雯雯李岩顾旭东李辉傅建明劳方金史岩
- 关键词:肌力训练步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