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莹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黎族人群
  • 5篇动脉
  • 5篇多态
  • 5篇血脂
  • 4篇蛋白
  • 4篇血脂水平
  • 4篇位点
  • 4篇酶切位点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多态性
  • 3篇脂蛋白
  • 3篇瘦素
  • 3篇酶切位点多态...
  • 3篇汉族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血流
  • 2篇瘦素抵抗

机构

  • 8篇贵阳中医学院
  • 6篇海南医学院
  • 5篇海南医学院附...
  • 4篇海南省三亚市...
  • 4篇三亚市人民医...
  • 2篇海南省干部疗...
  • 1篇陵水县人民医...
  • 1篇昌江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李莹
  • 6篇张云波
  • 5篇顾申红
  • 5篇姚震
  • 3篇张勇
  • 2篇陈林
  • 2篇何喜民
  • 2篇王雅纯
  • 2篇罗显云
  • 2篇孙民增
  • 2篇曾望远
  • 2篇褚丽秀
  • 2篇马骏
  • 2篇刘月丽
  • 2篇马瑞莲
  • 2篇宋艳玲
  • 1篇王天松
  • 1篇李天发
  • 1篇李林江
  • 1篇蔡望伟

传媒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祛瘀活血中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及对内皮素-1、P-选择素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祛瘀活血中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给予西药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9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活血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ET-1、v WF及P-选择素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胸闷、呕吐痰涎、舌胖大苔腻及脉滑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ba PWV、cf PWV、ET-1、v WF及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活血中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血管功能,并有助于下调ET-1、v WF及P-选择素水平。
曾望远顾申红袁勇纪新博王雅纯李莹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内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调脂类药物、营养心肌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组23例补阳还五汤(生黄芪40g,当归尾、赤芍各10g,地龙9g,川芎12g,桃仁、红花各9g,丹参20g,桂枝9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9.0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4.55%。症状、心电图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陈林王天松何喜民刘月丽罗显云张云波李莹孙民增褚丽秀姚震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补阳还五汤心电图医林改错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瘦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瘦素(Leptin)亦称消脂素,是由肥胖基因(ob gene)编码、脂肪组织或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瘦素受体在许多组织器官内均有表达。能引起食欲降低,能量的摄取减少,同时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的消耗及抑制脂肪的合...
顾申红李莹李天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瘦素抵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文献传递
海南黎族人群脂蛋白酯酶PvuⅡ酶切位点及载脂蛋白CⅢSst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脂蛋白酯酶基因(LPL) PvuⅡ酶切位点及载脂蛋白CⅢ(AopCⅢ) Sst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居...
李莹
关键词: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
瘦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2011年
瘦素(Leptin)亦称消脂素,是由肥胖基因(ob gene)编码、脂肪组织或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瘦素受体在许多组织器官内均有表达。能引起食欲降低,能量的摄取减少,同时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的消耗及抑制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堆积而减轻体重。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表现出病态的心血管活性,如:交感活活性、升压作用、调节血管功能、胰岛素抵抗、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导氧化应激、调节炎性反应及促血管生成等,这种病态现象主要出现在瘦素抵抗的状态下。瘦素抵抗是指机体对瘦素作用不敏感或无反应的现象,当机体发生瘦素抵抗时,血浆瘦素水平升高,其正常生物学效应下降,而其心血管活性增强高。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可降低动脉保护因子载脂蛋白M和脂联素水平,也可以诱导或者加剧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因子的表达。除此之外瘦素本身也有促AS的作用,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目前认为瘦素可增加反应性氧介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及产量;剂量依赖性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转录增加;高瘦素血症可引起大量NO的释放,而高浓度的NO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凝血机制障碍;通过浓度及时间依赖的方式磷酸化并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生肥大、血管重塑;增强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增加氧化应激,促进人巨噬细胞及鼠巨噬细胞脂蛋白脂酶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产量;促炎症作用,瘦素和C反应蛋白独立相关;瘦素可作用于血小板,并下调血栓调节素的表达,而它是一种抗血栓形成蛋白,从而加速AS瘢块的形成等。
顾申红李莹李天发
关键词:瘦素受体动脉粥样硬化瘦素抵抗心血管活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毒性作用
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
顾申红宋艳玲麦华德李莹王雅纯林芸芸
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为观察组,选取该期间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员110名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浆瘦素(LP)、血脂水平、hs-CRP、NO和内皮素-1(ET-1),给予AS患者服用辛伐他汀40 mg,1次/d,观察并分析服用前及服药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AS组患者除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外,血清瘦素水平Lp、hs-CRP和ET-1水平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而NO水平低于对照组;AS患者在应用辛伐他汀40 mg,1次/d,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瘦素、LDL-C、hs-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NO浓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降低LDL-C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瘦素、hs-CRP,升高NO浓度,多重机制干预AS的进展。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延缓AS的发展,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顾申红李莹宋艳玲麦华德曾望远王雅纯
关键词:辛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
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血脂水平调查
张云波姚震张勇李莹马骏
海南黎族人群脂蛋白酯酶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otein lipase,LPL)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94例样本LPL Pv...
李莹姚震林玲
关键词:LPL酶切位点海南黎族酯酶基因
文献传递
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血脂水平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黎族人群的血脂水平,比较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分析其与生活方式以及血脂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择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聚集的黎、汉两民族年龄在20-84岁之间人群各50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的建议》的规定测定血脂4项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黎族人群TC、TG、LDL-C与汉族人群的基本一致,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同性别中,黎族女性HDL-C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女性(P<0.01)。汉族男性TG值明显高于黎族男性(P<0.05),30-39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阶段黎族人群的HDL-C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5)。结论海南地区黎、汉族人群血脂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海南地区的黎族人群大多生活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市县,生活水平较低,饮食较为清淡;同时,不同族群之间血脂基因的多态性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张云波姚震张勇李莹马骏
关键词:血脂水平流行病学调查黎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