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莹

作品数:45 被引量:61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气候
  • 19篇灾害
  • 17篇降水
  • 15篇气象
  • 15篇气象灾害
  • 9篇天气气候
  • 9篇气温
  • 8篇天气气候事件
  • 8篇气候事件
  • 8篇暴雨
  • 7篇气候特征
  • 5篇中国气候
  • 5篇高温
  • 4篇铁路
  • 4篇小时降水
  • 3篇气候概况
  • 3篇主要气象灾害
  • 3篇卫星
  • 3篇夏季
  • 3篇极端高温

机构

  • 44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45篇李莹
  • 12篇叶殿秀
  • 11篇高歌
  • 10篇王有民
  • 10篇赵珊珊
  • 9篇王国复
  • 9篇朱晓金
  • 8篇钟海玲
  • 8篇黄大鹏
  • 7篇蔡雯悦
  • 7篇侯威
  • 7篇赵琳
  • 6篇曾红玲
  • 6篇邹旭恺
  • 6篇艾婉秀
  • 5篇王凌
  • 5篇李威
  • 5篇陈峪
  • 5篇王遵娅
  • 5篇张颖娴

传媒

  • 12篇气象
  • 4篇中国防汛抗旱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灾害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知识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3年华北、黄淮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437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制作的日平均再分析数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3年6—7月我国华北、黄淮高温天气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6—7月华北、黄淮地区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明显高于常年同期,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黄淮地区有2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有1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河北井陉、河南林州、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6月21日至7月9日的华北、黄淮地区高温过程的综合强度,在近33年的中国历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中排名第1。诊断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这次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持续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孙林海赵琳李威艾婉秀邹旭恺李莹代潭龙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特征
30年来中国干旱时空规律演变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摸清我国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和新变化,对干旱防灾减灾应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历史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采用特征指标及统计方法,对30年来全国及十大流域干旱气候特点、年代际及总体变化趋势、极端特征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1991—2020年平均年干旱强度全国有两个高中心,分别位于黄淮、江淮、江汉大部一带,以及华南南部和云南、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等地;干旱日数多发区与强度高中心基本一致。(2)虽然近3个年代干旱强度总体呈现逐渐减少态势,但干旱极端偏强年份时有发生,干旱强度高中心空间位置及范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范围最广。(3)空间变化趋势,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干旱呈现增强趋势,而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及华南西部则呈减弱趋势,仅部分站点趋势显著;就十大流域而言,北方流域干旱减弱,南方趋强,西南诸河流域趋重明显。(4)云南中东部、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海南等地为最强连续干旱强度和最长连续干旱日数高值中心;北方大部分流域年干旱强度和日数极端最强、最多的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而南方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则出现在近5年之内。
高歌李莹陈逸骁冯爱青
关键词:干旱
基于时空统计降尺度的淮河流域夏季分月降水概率预测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并存的问题,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气候模式的集合回报数据集(1991—2014年),建立时空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提前1—3个月预测该流域夏季分月降水,应用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评分评估比较了不同集合预测方案的预测技巧。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数取18、20、22、28时,集合预测方案对3、4、5月三个起报时次预测的夏季各月降水技巧预测均高于模式预测技巧。2015—2017年的独立样本检验进一步表明该统计降尺度模型能够明显降低3月、5月起报的6月和8月的降水预测偏差。认为可尝试将该降尺度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及进一步的流域水文预测。
刘绿柳杜良敏廖要明李莹梁潇云唐进跃赵玉衡
关键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
202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被引量:3
2023年
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0.13℃),是第五暖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加速上升趋势明显。北极海冰面积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韩国、印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东部、巴西和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北非地区和东非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欧洲、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遭遇创纪录的高温热浪;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地;全球共生成40个热带气旋,数量和强度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成因分析表明,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异常强大以及欧洲上空持续的极强暖高压,西欧地区整个对流层盛行下沉气流,造成欧洲多地出现破纪录的高温热浪;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且偏西,孟加拉湾地区东部的水汽输送路径折向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在南亚和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低层水汽辐合极为强盛,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长时段维持和严重洪灾的发生。
刘远李莹郭增元张颖娴陈逸骁丁婷王国复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高温热浪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被引量:76
2013年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d,西部地区基本在5d以下.霾日数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12月是霾日数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霾日数的2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7 d/10a),霾日数显著增加时段主要在1960年代、1970年代和21世纪初,在197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了明显均值突变.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霾日数呈增加趋势,而东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霾日数呈减少趋势.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比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增加更为明显.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在中东部地区基本以负相关为主,中东部冬半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4d/10a),表明降水日数的减少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霾日数与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静风日数则以正相关为主,冬半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小,静风日数增加,表明风速减小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更易形成霾天气.
宋连春高荣李莹王国复
关键词:冬半年降水日数风速
一种适用于暴雨灾害对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暴雨灾害对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整合高铁线路信息及逐时降水量格点数据,该方法旨在准确描述不同暴雨条件下高铁运行的风险,并具体通过高铁线路信息的收集、逐时降水量格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小时...
李莹高歌陈涛孙劭周星妍黄大鹏
2004—2019年中国干旱多承灾体灾损风险特征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年干旱灾情和社会经济资料,对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指标及其灾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开展不同承灾体的干旱灾损率风险评估,为摸清近十几年的干旱风险格局,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指标的年干旱灾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和人口受灾率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增加、年干旱累积强度和干旱日数减少以及防灾抗旱能力增强为主要原因。农作物、人口和经济不同承灾体的干旱风险格局存在差异。出现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时的旱灾可能性不高,仅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超越概率达较高等级,出现人口受灾率≥30%和直接经济损失率≥1%时的旱灾可能性更低,超越概率小,无省份达高、较高可能性等级。年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及湖北、湖南、浙江、海南。年人口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位于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安徽、山西、内蒙古。年直接经济损失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中部、西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海南。
高歌李莹陈涛赵珊珊黄大鹏
关键词:干旱承灾体风险评估
不同数字滤波方法在风暴轴研究中的性能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比较了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和不同截断方式下的对称滤波器在风暴轴研究中对天气尺度瞬变波动的滤波性能。理论分析表明:当n≥9时,在天气尺度为2.5~6.0d的定义下,对称滤波器对天气尺度瞬变波动的滤波性能优于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针对逐日观测资料,对称滤波器在研究天气尺度瞬变波动问题时取截断参数n=15相对最优。在此截断参数条件下,正弦截断对称滤波器的滤波性能优于梯形截断对称滤波器,且两者均优于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这种优势在风暴轴偏强的厄尔尼诺年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样本序列较短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天气尺度瞬变波动,利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并选取带通滤波参数为2.5~8.0d的做法是可取的。
李莹朱伟军
关键词:风暴轴性能分析
1961~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23年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长期趋势和相互关系,给出了基于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面积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估结果。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及以南地区是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相对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是高温干旱复合风险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2)在局地复合事件持续时间增加以及上游复合事件风险增大的叠加作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周边水文干旱风险可能增加。(3)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复合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极端,特别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流域东南部最为显著;高温事件增加是复合事件增加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干旱事件与高温关联;长江上、中游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高温事件强度对复合事件强度起主要贡献的年份明显增多。(4)从综合危险性来看,长江全流域强高温事件并发的年份较多,而严重干旱常在上、中、下游中的两个区域内发展演变;21世纪以来,6~10月发生高危险性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且影响范围覆盖长江全流域的有2006,2013,2019年和2022年。研究成果可为认识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规律提供支撑。
梅梅高歌李莹王国复代潭龙陈逸骁
关键词:综合风险评估
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与致灾危险性研究被引量:37
2022年
利用最新的全国洪涝灾害损失资料以及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678.6亿元。尽管洪涝灾害造成的全国直接经济损失有增加趋势,但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损坏房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及黑龙江、河北、甘肃、广西等地是洪涝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死亡人口和损坏房屋呈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而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呈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除了死亡人口外其余各项损失均较上个10年增加,其中黑龙江和河北增加幅度较大。同时,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尤其是黑龙江、河北等地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加幅度较大,加剧了相对脆弱的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李莹赵珊珊
关键词:洪涝灾害灾害损失降水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