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芙蓉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德育
  • 2篇思政
  • 2篇农村
  • 2篇农村教师
  • 2篇主体性
  • 2篇网络
  • 2篇网络环境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2篇高校
  • 1篇德育模式
  • 1篇德育问题
  • 1篇新课改
  • 1篇育人
  • 1篇育人策略
  • 1篇院校
  • 1篇融媒体
  • 1篇少年
  • 1篇思政课
  • 1篇内源

机构

  • 4篇太原大学
  • 4篇太原学院

作者

  • 8篇李芙蓉
  • 1篇梁勇

传媒

  • 4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求知导刊
  • 1篇当代教研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校思政课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24年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搭建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章提出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路径:结合教学目标,课堂立体化;结合高校实际,社会实践立体化;借助现代科技,网络课程立体化。
李芙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论网络环境下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
2017年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青少年传统德育在经历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建构主体性德育模式势在必行。文章从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源建构及外在支持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塑造德育主体。
李芙蓉
关键词:网络环境主体性德育模式
对农村教师培训问题的探析被引量:4
2010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战略目标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针。当前,教师培训院校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培训院校需要更新理念、转变培训目标;注重教师差异、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者素质;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李芙蓉
关键词:教师培训院校农村教师培训新课改
韩非子政治思想体系初探——法、术、势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各领风骚。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思想为秦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将从三者的内涵入手来分析三者的关系问题。
李芙蓉
农村教师在职短期培训中的主体性教学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主体性教学是最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它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超越,更加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它的出现为农村教师培训方法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阐述了农村教师在职短期培训中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主体性教学的主张。
李芙蓉
关键词:农村教师主体性教学主动性
浅析智慧融媒体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红色文化育人策略
2023年
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出的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而在智慧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使其无法在高校课程思政中更好的发挥出自身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智慧融媒体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其次,对智慧融媒体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红色文化育人存在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智慧融媒体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策略。
李芙蓉
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生成机理研究
2022年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的生成机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则来进行构建。深入分析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生成机理是对于构建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现实路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话语生成的必要性、可能性、过程性和策略性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探求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生成机理。
李芙蓉
关键词: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消解与重构——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这也给传统的青少年德育带来了影响。当传统的德育环境不断被网络所侵入,青少年德育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依托传统德育优势,利用网络这一新载体,更新教育内容,提高青少年德育的主动性,同时利用技术与法律的手段,为青少年德育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李芙蓉梁勇
关键词:消解网络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