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 作品数:73 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研究及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各亚型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 30例MDS患者各亚型 36例次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 ,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髓系细胞抗原表达明显异常 ,早期髓系细胞抗原CD13,CD33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 ,较成熟细胞抗原CD15阳性表达率减少 ;单核细胞抗原CD14及淋巴细胞抗原CD7,CD10无显著异常 ,干 /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的RAEB/RAEB t组显著增加 ,RA和RAS组则增加不明显 ;早期红系细胞及各增殖期细胞抗原CD71在MDS各亚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多系异常 。
- 王建英李晓明李发菊陈新贵
- 关键词:骨髓细胞免疫表型MDS免疫酶标法
- 免疫荧光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 2004年
- 目的 :探索免疫荧光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PL患者PML -RARα融合蛋白。结果实验组PML -RARα融合蛋白阳性 ,对照组PML -RARα融合蛋白阴性。实验组采用ATRA诱导治疗后 ,达CR者PML -RARα融合蛋白全部转阴 ;未达CR患者 ,其PML -RARα融合蛋白持续阳性。结论 :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L -RARα融合蛋白在APL诊断中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根据PML -RARα融合蛋白变化可以判断APL疗效。
- 黄纯兰羊裔明李晓明韩丽英黄丽
- 关键词:免疫荧光技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蛋白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高莉李晓明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BCR/ABL融合基因恶性克隆性疾病信号传导途径
- 恶性血液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 1997年
- 恶性血液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龚玉萍刘红王建英李代瑜韩丽英李晓明陈新贵吴惠如我们检测了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恶性血液病患者58例,系1995年—1996年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骨...
- 龚玉萍刘红王建英李代瑜韩丽英李晓明陈新贵吴惠如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抗心磷脂抗体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被引量:11
- 2015年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多继发于肿瘤、感染、严重损伤和病理产科等多种疾病;以全身性凝血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为特征;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本文就DIC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何光凤李晓明
- 关键词:血液凝固静脉血栓形成
- 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未缓组、完全缓解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 2R含量高于正常 ;完全缓解组sIL 2R恢复正常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缓解组sIL 2R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未缓解组sIL 2R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 2R高于正常人 ,其变化与白血病的活动有关。
- 韩丽英李晓明张晓容陈新贵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 不同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0例APL患者,按照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维A酸组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以及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通过比较三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复发率,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结果维A酸组与ATO组患者CR均优于化疗组(P<0.05),患者获得CR所需时间均短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患者普遍出现口干头痛,部分患者存在骨髓抑制、皮疹等不良反应;维A酸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高白细胞血症为主,同时出现维A酸综合征;ATO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化疗组患者复发率高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5年总生存率低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维A酸组与ATO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A酸联合化疗药物或ATO均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及近期疗效。
- 景莉王秦袁凯锋吴鹏强李晓明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三氧化二砷
- 乌苯美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不含M3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乌苯美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诱导治疗;对照组22例单独给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反应率[76.0%(19/25)]高于对照组[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T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及NK细胞(CD16+、CD56+)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感染、出血、心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卡氏评分,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体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治疗反应率较高,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使老年患者更能耐受化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 冯林李晓明
- 关键词:阿糖胞苷
-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报告1例被引量:4
- 2014年
- 多个凝血因子同时缺乏致凝血功能异常系获得性因素所致,部分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即抑制物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而其致Ⅷ、Ⅸ、Ⅺ凝血因子同时缺乏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收治了1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20+年前因碰撞致双大腿内侧形成血肿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出血不止,发现凝血异常,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
- 李书坛黄纯兰李晓明
- 关键词:出血不止抗体滴度输血前检查凝血异常免疫吸附病情控制
- 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白血病
- 1990年
- 本文试用小剂量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白血病11例(急非淋7例,急淋3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1例),结果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总有效为7/11。临床观察认为,大剂量是细胞毒性作用,小剂量则有诱导分化作用。
- 朱清泰刘红王剑英李晓明
- 关键词: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类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