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斐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测定的意义
- 2006年
- 王爱莉李晓斐
- 关键词:肝硬化甘油三酯脂蛋白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为了解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HCV5’NC和HCV-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间的差异。本文对采自147例各型内肝患者和7例有偿供血者的共154份HCV 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了HCV5’NC和HCV-NS5b两个区域酶切分型研究结果显示,两区域的HCVⅡ(1B)型感染分别占82.5%和83.1%;在各临床类型中,肝硬变患者的HCVⅡ(1b)型占91.3%,高于其它临床类型.提示HCVⅡ(1b)型为青岛地区HCV感染的优势株,并且可能和肝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HCV-5’NC区和HCV-NS5b区酶切分型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互对应关系。
- 侯青顺樊立人张娴李晓斐李建忠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基因型基因分型
- 中国北方汉族人HLA-Ⅰ、Ⅱ类基因与HBV水平感染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分别对102名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实验1组)、76名急性HBV感染者(实验2组)及1383名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作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将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HLA-DR9、DR12在实验组(实验1组+2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LA-DR8在实验1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P<0.01);HLA-DR13,DR15在实验1组中的频率明显低于实验2组(P<0.01,P<0.05)。结论HLA-DR9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感染;HLA-DR8,DR12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持续感染,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DR15可能有助于宿主对HBV的清除,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抑制作用。
- 李长缨赵林李建忠吴振军李晓斐焦淑贤
- 关键词:HLA基因
- 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讨
-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利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2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Lr 谷氨酰基移换酶...
- 王爱莉李晓斐
-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重型肝炎生化指标
- 文献传递
-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被引量:4
- 2006年
-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作为现代分子生物检测的先进手段之一,为多种疾病提供了核酸的诊断依据。但PCR技术是一种基因扩增技术,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其灵敏度达到fg级,细微的变异会带来极大的误差,因此在建立PCR实验室时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如:人员的正规培训、实验室设施和环境的规范、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准的操作规程、检测盒的评价、样本的处理、记录的建立保管、建立室内质量控制(IQC)及参加全国的室间质控(EQA)等。
- 李晓斐张萍刘庆丽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的意义
- 1998年
-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因其在白细胞介素2(IL-2)介导的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大量研究发现,许多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均有升高,且与病情变化等相关.为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12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 李晓斐侯青顺于发吉王世凤
-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清SIL-2
- 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与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具有密切关系,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脏损害3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为了探讨TBA在肝炎患者中的意义以及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现对287例肝炎患者的TBA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测定结果和各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李晓斐王爱莉
- 关键词:肝炎血清学检查总胆汁酸酶比色法
- 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 DNA>104拷贝/ml的慢性HBV感染者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7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26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HBV前-C区1896位变异和BCP区1762/1764位变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CC组和LC组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率、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HB组,但HCC组和LC组间无显著差异。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变异组。结论 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形成有关,机制是否与HBV变异和TNF-α水平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建忠柳富会侯青顺李晓斐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 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2007年
- 王爱莉李晓斐
- 关键词:血液标本
- 流行性出血热生化指标结果分析
- 目的研究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CA、BUN、CR、B2MG的动态变化及与HFRS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血清中的各生化指标结果上述CA、BUN、CR、B2MG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的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呈...
- 李晓斐于发吉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生化指标动态检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