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强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尔雅
  • 6篇英译
  • 6篇《尔雅》
  • 3篇读写
  • 3篇古希腊
  • 3篇翻译
  • 2篇语法
  • 2篇思维
  • 2篇注疏
  • 2篇文本
  • 2篇文本化
  • 2篇辞书
  • 1篇典籍外译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型
  • 1篇训诂
  • 1篇译学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研究
  • 1篇英译标准

机构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朝阳师范高等...

作者

  • 17篇李志强
  • 1篇冯智强
  • 1篇徐剑
  • 1篇李涛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外国语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求索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国际汉学
  • 1篇世界历史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淮南子》英译中的训诂问题被引量:5
2016年
训诂和翻译是两个不同向度的意义解释方式,这两种释义方式在古汉语典籍英译中得到了密切融合。《淮南子》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巨著,用语精妙丰富。本文基于几部《淮南子》英译本在字词翻译上的差异,分别讨论了义项选取、涵义申说、义形考证等三种训诂方式在《淮南子》英译中对意义表达的影响。
李志强
关键词:《淮南子》训诂英译
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研究——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自汉代以降,后世对《尔雅》注疏繁多,内容丰富,构成其重要的副文本。文本分析表明,注疏可弥补原文表层信息的不足,注疏文本的正文本化,是《尔雅》正文英译的有效深度翻译手段。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分析注疏文本的正文本化在辞书英译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经过注疏正文本化之后的《尔雅·释诂》译文,被重构为包含正文本、次文本和副文本的辞书译文。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可使古汉语辞书训诂的功能、形式和语境得以充分展现和有效传播。
李志强冯智强
关键词:英译深度翻译
先秦和古希腊体系化语言研究的发端——《尔雅》和Τεχνε Γραμματικη(Art of Grammar)
2010年
《尔雅》和ΤεχνεΓραμματικη作为先秦和希腊的首部语言学著作,标志着古汉语和古希腊语语言研究体系化的发端。这两部著作的产生反映了人类语言认识过程的共性规律,标志着语言研究新阶段的开始。虽然二者在产生时间上具有对应性,但在体系化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两部著作问世之前都经历了一个语言观念的酝酿期。先秦的墨家、名家和荀子,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等人的语言观虽然没有发展成体系,但都分别为这个体系化过程进行了准备和铺垫,是最终形成两部语言研究著作差异的原因。
李志强
关键词:《尔雅》体系化语言研究
《尔雅·释诂》注疏英译的正文本化被引量:2
2021年
《尔雅》是现存最早的古汉语训诂、类名、百科著作,其历代注疏之作众多。《尔雅》为故训汇编文本,对其英译若按照普通文本处理,则译文内容不免失于简浅,难以传达《尔雅》的深层内涵。因此,本文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提出把其注疏文本"正文本化"的翻译方法。注疏文本作为《释诂》的副文本,既包含对正文词义的详细注解,又能体现汉语辞书的解经之用和训诂方法。在英译时,通过将《释诂》注疏文本"正文本化",可将《尔雅》文本内涵充分展现。调整后的译文由三种文本构成,即核心文本、辅助文本和注释文本。
李志强赵晓骏
关键词:副文本
古汉语辞书的英译三合:“义、体、气”——谈《尔雅》英译的多元标准被引量:2
2022年
《尔雅》作为古汉语辞书的代表性典籍,有其独特的复合型文本特征。要在英译时充分呈现其复合型文本特点,需要构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翻译标准。以文章翻译学“义体气”三合理论为指导,根据《尔雅》多功能文本的特点,可以从七个层面构建该汉语辞书的英译标准,即基于“义合”的汉英义素相合、注疏理据相合、术语涵义相合,基于“体合”的释义结构相合、汉字要素相合,基于“气合”的典籍文脉相合、训诂诗韵相合。《尔雅》英译的多元标准,可为其他汉语辞书典籍英译提供借鉴。
李志强徐剑
关键词:《尔雅》英译标准
《尔雅》和Téchnē Grammatike对比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对比语言学对构建普通语言学的重要意义,以历史视角的对比研究受到关注。《尔雅》和Téchnē Grammatike作为先秦和古希腊时期的首部语言研究著作,二者的对比研究对理解人类语言认知的发展历程具有重...
李志强
关键词:《尔雅》方法论
文献传递
古汉语辞书英译的文章学路径——谈《尔雅》英译文本构建被引量:3
2021年
古汉语辞书内容及体例的复杂性是其翻译难点,以《尔雅》英译为例,难点主要体现在近义字词辨析、训诂体例呈现、解经义旨传递等三个方面。文章翻译学的“义、体、气”三合之说,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路径。基于此说,《尔雅》译文可用以下八种方法加以构建:汉语原文在场、被释汉字不译、汉英义素匹配、词源语义解析、注疏文本英译、训诂气韵呈现、典籍语境溯源、辞文义旨注释。基于这八种方法所构建出的英译文本,充分传递了汉语辞书在释义、体例、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李志强方祺祎
关键词:辞书
“说”“写”之变对《读写术》的影响
2016年
语言是语法的认识对象,语言的使用影响语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古希腊,口语和书写对希腊语法的影响重点各不相同。古风时期希腊口语和修辞的盛行,催生了语法概念的萌芽。及至古典时期,书写在古希腊社会的使用开始增多,诸多语法范畴在此时得以提出。希腊化时期书写的普及以及典籍文献的整理,为语法概念的成熟和语法文本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促成了古希腊语法《读写术》的产生。
李志强
关键词:古希腊语口语语法
古希腊“心”范畴词的认知隐喻研究——以埃斯库罗斯悲剧为例
2016年
古希腊时期与"心"范畴相关的词语既具有多样性,也在语义上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认知隐喻的视角,对埃斯库罗斯悲剧中φpηv和kαpσíα两个"心"范畴词的认知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两个词语在认知特征上都表现出实体性和空间性的特点;二者的差异则具体表现为:φpηv的实体性更为明显,而kαpσíα的结构性更突出。这些语义上的共性和差异,反映出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心"范畴的认知特点。
李志强李涛
关键词:古希腊概念隐喻
西方汉学语境下《尔雅》的解读与呈现被引量:2
2021年
《尔雅》作为现存最早的古汉语训诂辞书和百科典籍,自19世纪以来逐渐受到西方汉学家的关注。高本汉、讷瑟恩、柯蔚南和卡尔四位汉学家是《尔雅》海外研究的主要代表。汉学家们解读《尔雅》文本所体现出的“他者”特点丰富了《尔雅》研究,他们研究的问题与中国的《尔雅》研究形成呼应,其文本解读方法为《尔雅》研究带来学术上的启示,其文本呈现方式为《尔雅》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参考。
李志强赖春艳
关键词:《尔雅》西方汉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