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喜

作品数:19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皮瓣
  • 5篇外科
  • 4篇软组织
  • 4篇手术
  • 4篇缺损
  • 4篇显微外科
  • 4篇股骨
  • 3篇手部
  • 3篇骨折
  • 2篇岛状
  • 2篇岛状皮瓣
  • 2篇动脉
  • 2篇再植
  • 2篇植入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神经植入
  • 2篇皮瓣重建
  • 2篇组织缺损
  • 2篇髂骨
  • 2篇髂骨瓣

机构

  • 17篇解放军第89...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9篇李庆喜
  • 13篇范启申
  • 10篇郭德亮
  • 7篇周祥吉
  • 7篇王成琪
  • 6篇魏长月
  • 5篇魏海温
  • 4篇曹斌
  • 4篇周建国
  • 3篇郑隆宝
  • 3篇孙书海
  • 3篇李东柱
  • 2篇张尔坤
  • 2篇蒋纯志
  • 2篇潘昭勋
  • 2篇李忠
  • 2篇赵雁
  • 2篇任志勇
  • 1篇孔祥鹏
  • 1篇孔祥鹏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血管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解剖与应用被引量:12
1989年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范启申郭德亮李庆喜魏海温苗开喜任志勇曹斌刘亚国徐达传钟世镇
关键词:旋髂深血管股骨头坏死
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移植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修复巨大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创面经彻底清创后,根据皮肤缺损伴骨裸露、创面具体情况,选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移植修复,皮瓣最长为70cm,皮瓣面积最大为42cm×24cm。临床应用2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全部得到覆盖,骨折愈合,保住了肢体,为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结论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能代替吻合多组血管的组合皮瓣临床应用,节时、成功率高,易于应用与推广。
范启申周祥吉李庆喜郭德亮孙书海
关键词:下肢外科皮瓣显微外科
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2
2008年
严重开放性Pilon骨折往往由高能量外伤所致,常存在严重污染、干骺端压缩及骨质丢失,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并发症发生较多,如伤口裂开、不愈合、皮肤坏死、浅部感染等,导致骨外露,进而演变成严重的深部感染(2%~30%),最终导致早期的关节融合或截肢,处理棘手,截肢率或踝关节融合率通常较高。针对开放性高能量Pilon骨折的软组织问题,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应用多种显微外科方法对24例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一期修复固定,取得了较好疗效。
李庆喜何正范启申孔祥鹏
关键词:开放性PILON骨折高能量PILON骨折显微外科修复周围软组织损伤急诊骨质丢失
指骨渗血法处理未吻合静脉的断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提高未吻合静脉的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采用指骨渗血的方法处理未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43例。结果本组34例成活,9例坏死,成活率79%。结论指骨渗血方法不但能提高未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并且有利于手功能的康复。
赵雁李庆喜魏长月
关键词:断指再植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或移植治疗骨不连被引量:5
1990年
我们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下肢短缩并髋关节半脱位、胫骨骨缺损18例,其中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14例;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游离移植4例。髂骨瓣大小约为3×2.5—6×4cm。X 线片随访,骨愈合时间为2—4个月。文中介绍了应用解剖,并讨论了该术式的优点,适应症及获得成功的关键。
范启申李庆喜张尔坤任志勇郭德亮王成琪周建国张成进黄冬达
关键词:旋股外侧血管髂骨瓣移植骨缺损
桥接法皮瓣游离移植在小腿严重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1992年
1985年10月~1989年4月我们采用健侧小腿血管为第二供区的桥接法进行皮瓣游离移植,用来修复下肢或小腿严重创伤后骨外露伴有大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7例全部成功。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适应证、供区皮瓣的选择及获得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范启申曹斌郭德亮李庆喜
关键词:皮瓣桥接小腿创伤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上肢复合伤治疗中的应用
2009年
在上肢复合伤中,常常有骨折、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和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传统治疗是在彻底清创后,进行骨折复位固定,肌腱血管神经修复,用周围组织覆盖保护血管神经,油沙覆盖创面,手术后加强换药,二期对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处理修复,其治疗周期长,更换敷料工作量大,患者痛苦,创面外露易引起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加重患者费用负担。现将笔者应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15例患者进行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李东柱姜雨李庆喜孔祥鹏高学健
关键词: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上肢复合伤
手部大小鱼际肌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1
1994年
手部大小鱼际肌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范启申,王成琪,张尔坤,李庆喜,魏海温,周建国,庞昌金,张希利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10~25岁(平均18.5岁)。病程0.5~2年。创伤6例,炸伤1例。拇内收肌及皮肤缺损1例,大鱼际肌及皮肤缺损1例,...
范启申王成琪张尔坤李庆喜魏海温周建国庞昌金张希利
关键词:手部显微外科手术
感觉神经植入皮瓣重建感觉功能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1991年
为了重建无感觉皮肤的感觉功能,对感觉神经植入皮瓣重建感觉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大白鼠下腹部两侧制成带腹壁浅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将与腹壁浅血管伴行的皮神经在进入皮下组织处切断,再植入到皮瓣中心真皮下层为实验组,将上述皮神经自股神经处切除为对照组。利用HE染色、Gless氏神经轴突镀银染色及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术后2月时植入神经周围出现再生,术后3月植入神经再生明显,术后4月植入神经基本建立了和正常相似的神经末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本组临床25例将知名感觉神经植入到皮瓣用来重建手足失感觉的皮肤感觉功能。随访1~2年,痛、温、触觉恢复正常,两点鉴别觉在手部11~20mm,足部35~40mm,有3例在植入感觉神经近端用2%奴夫卡因封闭后皮瓣感觉消失,说明皮瓣的感觉已由植入的感觉神经支配。
范启申王成琪周建国李庆喜曹斌郭德亮蒋纯志潘兆勋魏长月郑隆宝梁跃光李公宝
关键词:岛状皮瓣再植术
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5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 6 8例伴有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的感染创面 ,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 ,先进行彻底清创 ,切除感染与坏死的骨骼与皮肤 ,采用血运丰富的皮瓣覆盖全部创面 ,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使创面愈合 ;在创面感染彻底治愈与皮肤完全正常覆盖的基础上 ,行骨骼缺损的修复 ,用单腓骨移植修复 35例 ,双腓骨移植修复 2 8例。 结果  6 8例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 ,伤口覆盖的皮肤正常 ;移植的骨骼经 4~ 5年随访完全愈合 ,无因伤口感染或骨骼与皮肤缺损而截肢。 结论 在感染创面彻底清创的基础上 ,用血运丰富的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使伤口能正常愈合 ;在感染彻底治愈的基础上 ,行长段骨缺损的修复 ,能保住肢体 ,为功能修复创造条件。
范启申周祥吉郭德亮李庆喜魏海温王剑利张树明王成琪张开刚
关键词:感染性创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