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芳

作品数:35 被引量:220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死亡率
  • 9篇死因
  • 8篇死因监测
  • 7篇慢性病
  • 5篇死因顺位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血压
  • 4篇疾病监测
  • 4篇高血压
  • 4篇病监测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死亡病例
  • 3篇网络报告
  • 3篇网络报告系统
  • 3篇病例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异常
  • 2篇糖代谢
  • 2篇糖代谢异常

机构

  • 29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枣庄学院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郑州市二七区...

作者

  • 29篇李少芳
  • 18篇底秀娟
  • 17篇轩水丽
  • 11篇范雷
  • 9篇冯石献
  • 9篇冯化飞
  • 8篇周刚
  • 7篇康锴
  • 7篇杨文杰
  • 7篇高莉
  • 5篇韩冰
  • 4篇陈正利
  • 4篇马士文
  • 3篇何景阳
  • 3篇陈伟
  • 2篇马桂芳
  • 2篇朱宝玉
  • 2篇郭万申
  • 1篇王丛丛
  • 1篇赵晓静

传媒

  • 7篇河南预防医学...
  • 4篇当代医学
  • 4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2010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评价
2013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0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信息,利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合格率、审核率、审核合格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河南省县区报告率为93.45%,单位报告率为95.96%,报告合格率为82.64%;平均审核率为99.99%,审核合格率为96.34%;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有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达14.06%。结论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未报告单位和报告不合格仍占较大比例,死因编码质量较差,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李少芳陈正利陈伟底秀娟轩水丽
关键词: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
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2011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2011年死亡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居民2011年疾病监测系统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居民粗死亡率为585.07/10万。全省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和伤害3大类疾病男性构成比分别为:4.61%、85.72%和8.12%,女性分别为:4.17%、86.94%和5.91%;女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3大类疾病构成基本一致(2=2.01,P=0.367),而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2=7.12,P=0.028),城市男性和女性(2=38.57,P<0.001)、农村男性和女性(2=1.88,P<0.001)、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2=7.0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河南省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水平。
底秀娟李少芳轩水丽
关键词: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
2011年河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为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和预警结果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导出2011年河南省传染病预警信息,利用Excel 2003完成数据计算与分析。结果 2011年共收到预警信号13 546次,响应率达100%。有107次当地判断为疑似事件,疑似率0.79%。疑似事件的现场调查率为65.42%,确定为暴发流行的有18起,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13%。预警病种14种,预警次数居前3位的病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结论预警系统中与预警信号响应率很高,可以初步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但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不同病种的预警阈值,提高预警阳性率。
陈正利李少芳马桂芳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2013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河南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质量情况。方法:收集并整理2013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死亡病例信息,采用县区报告率、报告合格率、审核率、审核合格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13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县区报告率为95.27%,报告合格率为88.27%;平均审核率为99.9%,审核合格率为98.49%;编码不准确的比例为7.93%。结论: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报告的死因编码准确性较差,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有待提高。
李少芳范雷赵晓静底秀娟轩水丽
关键词: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
ARIMA模型在河南省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建立河南省梅毒月发病率预测模型,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河南省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梅毒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依据B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利用最终模型预测2012年1月至5月梅毒月发病率,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ARIMA(3,1,0)(0,0,1)12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及预测梅毒月发病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值非常接近,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可用于预测梅毒的发病率趋势,为制定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陈伟陈正利李少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关键词:ARIMA模型梅毒发病率
2013年河南省12个疾病监测县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2013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为进一步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报告的死亡数据资料,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1.77/10万。慢性病在人群中所占构成较高,为87.04%。12个全人群监测县区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累计构成比占全人群的90.56%。结论慢性病已成为河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应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李少芳范雷底秀娟轩水丽周刚冯石献
关键词:死亡率慢性病疾病监测
2014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年河南省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河南省36个全人群疾病监测地区报告的死亡资料,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河南省居民粗死亡率为564.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6.07/10万。男性人群高于女性人群(χ2=3 658.02,P<0.01);农村地区高于城市(χ2=110.34,P<0.01)。慢性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为87.10%。河南省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河南省居民的死亡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李少芳范雷冯化飞底秀娟轩水丽周刚冯石献
关键词:慢性病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
2006—2015年河南省居民死亡率与死因谱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了解2006-2015年河南省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谱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河南省2006-2015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结果,主要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描述河南省居民死亡情况;采用趋势χ~2比较死因谱10年来的变化情况。利用河南省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资料,采用国家《Death Reg2005》、《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Excel 2003、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趋势χ~2比较死因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河南省2006-2015年居民死亡率为575.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6.8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女性粗死亡率(趋势χ~2=174.343,P<0.001)和城市粗死亡率(趋势χ~2=373.766,P<0.001)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病是河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占全部死亡的86.27%,死亡率略有上升(趋势χ~2=198.670,P<0.001)。传染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和伤害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均在历年死亡原因中占据前3位,其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粗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河南省居民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病是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慢性病危害因素,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河南省居民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关键。
轩水丽党李成底秀娟李少芳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
2014年河南省主要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2014年河南省居民死亡主要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卫生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河南省36个死因监测点报告的资料,用Excel编制蒋氏简明寿命表和去死亡原因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河南省期望寿命78.26岁;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导致居民寿命损失15.85岁,其中城市和农村寿命损失分别为15.17岁和16.05岁,男性和女性寿命损失分别为14.84岁和16.37岁。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结论心血管疾病对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因此加强对心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降低居民死亡率,是提高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有效途径。
轩水丽冯化飞底秀娟李少芳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
河南省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5—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南省18个县区抽取的7 588名15~7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 河南省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16%,标化患病率为9.85%;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4.02%,标化患病率为14.4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率为5.09%,标化患病率为5.24%,糖耐量受损率为8.95%,标化患病率为9.2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0岁、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其他人员、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是河南省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0 d内和30 d前饮过酒是河南省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河南省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饮酒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是否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分级是该地区居民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范雷韩冰李少芳高莉冯化飞冯石献周刚朱宝玉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