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表现,探讨MAS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4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MAS患儿中男性11例(45.8%),女性13例(54.2%),平均年龄(7.51±4.01)岁。原发病包括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jic arthritis,sJIA)20例(83.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例(12.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c lymphadenitis,HNL)1例(4.2%)。临床特征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细胞降低、红细胞沉降率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血清铁蛋白升高为主。MAS患儿好转20例,死亡4例。死亡组出血表现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高于非死亡组(100.0%比15.0%、100.0%比40.0%,P均<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非死亡组[26171.73(17274.18~34118.66)μg/L比2890.78(1728.42~10330.80)μg/L,Z=-2.789,P=0.005],但NK细胞比例低于非死亡组[3.50%(2.25%~5.50%)比9.00%(5.00%~14.00%),Z=-2.024,P=0.043]。结论MAS是儿童风湿性疾病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MAS患儿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出血表现、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及NK细胞比例降低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赵芮李小青马凯南楠
- 关键词: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风湿性疾病
-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男18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3∶2。发病年龄(7.57±2.48)岁,其中最大13岁,最小2岁。此30例患儿符合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诊断条件。其中可疑致敏药物包括:抗菌药物15例,占50%;抗癫痫药8例(苯巴比妥4例、卡马西平2例、丙戊酸钠2例),占26.7%;非甾体抗炎药5例(布洛芬4例、阿司匹林2例),占16.7%;无明确致敏药物2例,占6%。30例患儿均有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受累,并发角膜溃疡1例;外阴及生殖器受累10例。30例均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其中3例因脏器功能明显受损,病情进展快行血液净化治疗。4例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中3例加用环孢素治疗。1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为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行康复治疗2个月后恢复。结论对于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多数患儿合并肝脏功能异常,最易引起致敏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及抗癫痫药物,在早期识别后,尽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如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生物制剂及血液净化等。
- 冯媛南楠耿玲玲李小青
- 关键词:渗出性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致敏药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环孢素儿童
- 肠道病毒71型VP1蛋白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 2014年
- 目的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全长基因大肠杆菌原核系统表达载体,诱导重组VP1融合蛋白表达。方法自EV71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总RNA,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编码VP1蛋白的全长基因片段(891 bp),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转化E.coli.Rosseta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工程菌株。经诱导培养,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了含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的正相阳性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VP1融合蛋白。结论重组工程菌可表达VP1融合蛋白,对研究EV71发病机制及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 李小青何威段明月李丹冯媛
- 关键词:VP1蛋白
- 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16例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对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免疫科住院的16例活动期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改用或加用托珠单抗治疗52周后临床病情活动指标及安全性。对所有观察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托珠单抗治疗2周、12周、5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实验室指标提示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25、145.70、517.96,P<0.05)。经托珠单抗治疗前及治疗2周、12周、52周后JADAS 27分别为(23.09±3.46)分、(8.19±2.63)分、(4.25±2.86)分、(2.63±1.54)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儿出现不良反应,2例出现皮肤异常,1例白色糠疹,1例皮肤感染;3例出现肝酶异常;2例出现WBC降低。结论托珠单抗能快速且明显改善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病情,中长期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托珠单抗治疗疗程周期应谨慎评估。
- 耿玲玲苗峰周扬李小青
- 关键词:儿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2、IL-4、IL-10的含量。结果:在ITP患儿PBMNC中,miR-15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和IL-2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IL-4和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miR-15a表达水平与IFN-γ和IL-2含量呈反比(r=-0.793,r=-0.842),与IL-4和IL-10的含量呈正比(r=0.813,r=0.783);过表达miR-15a后可显著抑制IFN-γ和IL-2的产生,促进IL-4和IL-10的生成。结论:miR-15a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参与调控Th1/Th2细胞的失衡,提示miR-15a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 冯媛耿玲玲李小青南楠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
-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儿,男性,10岁10个月,以“发热7 d、颈部包块5 d、皮疹3 d”于2018年6月30日入院。患儿于7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0℃,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2天,具体名量不详,发热反复,体温最高39.5℃,间隔12 h复升,3天前发现患儿左侧颈部包块,约豌豆大小,质软,无触痛,表面不红,2天前患儿背部及臀部出现少许淡红色片状皮疹,高出皮面,无痒感,继续原治疗,发热间隔时间较前缩短,约8 h体温复升,患儿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且皮疹增多,遍及颜面部、躯干及四肢,呈淡红色片状皮疹,高出皮面,部分皮疹中间可见淡染区,颈部包块较前增大。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 王利耿玲玲李小青
- 关键词:颈部包块颜面部物理降温输液治疗
- 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头颅影像学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头颅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4例初诊SL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情况分为头颅影像学异常组和头颅影像学无异常组,对2组SLE患儿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肺间质病变、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铁蛋白(FER)、血清补体(C_(3)、C_(4))、抗心磷脂抗体(AC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等指标进行描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初诊SLE患儿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52例、CT 22例,异常36例(48.6%),包括MRI 27例(51.9%)和CT 9例(40.9%)。36例头颅影像学异常SLE患儿中,MRI以脱髓鞘病变及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CT以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1例,包括头痛17例、头晕11例、抽搐3例、昏迷1例。2组SLE患儿比较,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例头颅影像学异常的初诊SLE患儿合并肺间质病变20例,其中4例出现肺出血;38例头颅影像学无异常的初诊SLE患儿中合并肺间质病变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Hb、ESR、FER、C_(3)、C_(4)、ACA、ALT、AST、TG、HDL、LDL、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SLE头颅影像学异常特别是MRI异常出现较早,可发生于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之前,并与血液系统异常及肺部病变等重要脏器损害相关,早期发现有可能改善短期预后。
- 耿玲玲王利李丹冯媛南楠马凯李小青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性狼疮肺间质病变
- 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西安市儿童医院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CD3+T、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50.4±6.2)%、(35.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5.6)%、(30.4±5.2)%,CD8+T淋巴细胞水平为(25.3±4.2)%,低于对照组的(29.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和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 冯媛李丹李小青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免疫功能疗效
- 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合并川崎病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因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HFMD)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4例HFMD合并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分析可能病因。结果 4例患儿均有发热、手足臀部皮疹、口腔内疱疹、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的HFMD典型表现,且病原学检测均为EV71感染。同时,患儿伴有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指趾端硬肿的KD表现。患儿血液检查显示,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小板进行性升高,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明显升高,细胞免疫CD3^+,CD4^+不同程度升高。4例患儿均于发热10 d内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 g/(kg·d),连用2 d,治疗2 d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活化或紊乱为HFMD合并KD患儿的主要发病机制。
- 冯媛李丹张翠李小青
- 关键词:手足口病川崎病
- 儿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 周扬李小青张翠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