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玲

作品数:29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泉州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术后
  • 7篇疗效
  • 6篇中医
  • 6篇临床疗效
  • 5篇肛瘘
  • 4篇愈合
  • 4篇肛周
  • 4篇创面
  • 4篇创面愈合
  • 3篇痔科
  • 3篇手术
  • 3篇术后创面
  • 3篇术后创面愈合
  • 3篇脓肿
  • 3篇清凉膏
  • 3篇混合痔
  • 3篇挂线
  • 3篇肛门
  • 3篇肛周脓肿
  • 3篇便秘

机构

  • 29篇泉州市中医院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9篇李小玲
  • 27篇王坚
  • 25篇魏晓丹
  • 21篇罗观洋
  • 15篇吴荣发
  • 14篇陈惠文
  • 10篇杨洁
  • 8篇王美容
  • 3篇赖江龙

传媒

  • 5篇中外医学研究
  • 4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型王氏清凉膏治疗肛窦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改良型王氏清凉膏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肛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予本院自制的改良型王氏清凉膏10 ml,用甘油注射器做直肠保留灌注,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药10 ml注入肛内,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王氏清凉膏治疗肛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与应用。
王坚魏晓丹李小玲罗观洋吴荣发陈惠文王美容
关键词:肛窦炎临床疗效
泉州地区痔病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 研究分析泉州地区痔病证素规律,探寻其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四诊资料采集,应用证素辨证,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整理泉州地区痔病患者的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分析其常见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结果 饮食不合理是造成泉州地区痔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嗜食辛辣为主要原因;在病位证素中,大肠平均积分和热病性证素积分最高(P〈0.05);大肠湿实证指标和湿邪困脾证指标所占比率最大(P〈0.05);从证素因子方面来看,主成分Z1与大肠、热、湿显著相关,Z2与气滞、血瘀显著相关,Z3与脾、气虚、湿关系密切。结论 在泉州地区痔病证素规律中,大肠实热证最多,病位证素也以大肠为主,病性证素以热、湿为主,根据上述指标能够针对泉州地区痔病患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王坚李小玲魏晓丹罗观洋吴荣发陈惠文
关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现状
2023年
混合痔以便血、肛内肿物脱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又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难免会破坏肛周的血管和淋巴循环,从而导致术后出现创面疼痛、水肿、出血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延缓。因此,正确认识和学习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治疗混合痔的关键。本文旨在正确认识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并对近5年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阐述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希望对临床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有所启发。
林媛媛王坚李小玲
关键词:混合痔痔术后并发症中西医
灸法联合八正散治疗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灸法联合八正散治疗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III、IV期环状混合痔患者96例,给予PPH术式治疗,术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术后给予抗感染、预防水肿、止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灸神阙法联合中药八正散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91.67%,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7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性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联合八正散口服治疗PPH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吴荣发王坚王美容陈惠文李小玲魏晓丹
关键词:灸法神阙八正散PPH术后
基于泉州王氏中医痔科“轻创护肛”法择期紧线治疗后马蹄形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泉州王氏中医痔科“轻创护肛”法对后马蹄形高位肛瘘进行择期紧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马蹄形高位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瘘管、挂线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泉州王氏中医痔科“轻创护肛”法择期行紧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6.67%(2/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d,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30d,治疗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d,治疗组肛门主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口愈合后,治疗组肛门裹指功能及精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泉州王氏中医痔科“轻创护肛”法择期紧线治疗能减轻后马蹄形高位肛瘘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改善肛门功能主观症状,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缩短愈合时间。
罗观洋王坚杨洁李小玲魏晓丹沈旭艳杨少峰
关键词:挂线法肛门功能
滋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润肠方治疗阴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泉州市中医院肛肠科进行诊治的阴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按门诊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滋阴润肠方治疗,对照组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分别为(0.33±0.75)分、(0.80±1.48)分、(0.47±0.86)分、(0.87±1.25)分,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2.668、-2.708、-2.183,P=0.023、0.008、0.007、0.029)。结论自拟滋阴润肠方用于治疗阴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变患者大便干燥的性状,缩短便秘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增加患者排便的频次,使患者排便通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魏晓丹王坚罗观洋李小玲杨少峰沈旭艳杨洁王依薇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排便频率粪便性状
清热利湿止痒方外洗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止痒方外洗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泉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16例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清热利湿止痒方外洗,对照组给予皮炎平软膏外敷。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肛门瘙痒症状评分、肛门瘙痒发作间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肛门瘙痒症状评分和肛门瘙痒发作间隔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利湿止痒方外洗可以缓解肛周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降低瘙痒发作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魏晓丹王坚李小玲罗观洋杨少峰沈旭艳高裕阳
关键词:肛门瘙痒临床疗效外洗
泉州王氏中医痔科的流派源流被引量:1
2022年
泉州王氏中医痔科从清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历十四代三百余年,是福建省乃至全国中医肛肠学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特色专科。本文从其流派形成特点、流派学术思想、传承脉络及近现代代表性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该流派的学术思想,包括注重立心为本、以仁御术,重视脏腑辨证,强调内外同辨、内外同治的整体观,坚持从湿从瘀论治痔病的学术特点,轻创护肛,重视盆底及全身功能锻炼的治未病思想,独树一帜的外治法。
沈旭艳王坚李小玲罗观洋魏晓丹杨少峰杨洁
关键词:学术流派学术思想
肛瘘挂线术中两种术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挂线术中挂紧线术式与挂浮线术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肛肠科住院需接受挂线术的73例高位肛瘘患者,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挂紧线术式,观察组38例采用挂浮线术式,观察两组术后疮面愈合情况及肛门功能状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疮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7.38±2.56)d,对照组疮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55±3.12)d,观察组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测定两组术后2个月肛门直肠压力,观察两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较术前变化情况,观察组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术前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位肛瘘挂线术中,挂浮线术式术后疮面恢复快,可以较好地保留肛门功能。
吴荣发王坚王美容陈惠文李小玲魏晓丹
关键词:高位肛瘘
中医外治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后创口开放、肛管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细菌多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中提高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是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晶晶王坚罗观洋李小玲杨洁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