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旭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弹体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温成形
  • 2篇合金
  • 2篇杯形
  • 2篇杯形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正挤压
  • 1篇润滑
  • 1篇润滑剂
  • 1篇塑性
  • 1篇体温
  • 1篇坯料
  • 1篇坯料形状
  • 1篇汽车
  • 1篇汽车车轮
  • 1篇力学性能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车轮

机构

  • 5篇中国兵器工业...
  • 4篇中北大学
  • 3篇华北工学院
  • 2篇北京北方车辆...
  • 1篇沈阳东基工业...

作者

  • 7篇李大旭
  • 7篇张治民
  • 6篇张宝红
  • 2篇张星
  • 2篇王强
  • 1篇孟模
  • 1篇闫峰

传媒

  • 2篇弹箭与制导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轻合金加工技...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精密成形工程
  • 1篇科技创新与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成形杯形件组织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为研究杯形件温成形后的组织性能,对某杯形件进行了温挤压-引伸实验,并对所得杯形件毛坯和原材料的金属流线、晶粒度、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温成形可使杯形件晶粒细化和均匀化;采用温挤压-引伸工艺成形的杯形件毛坯金属流线完整,硬度和抗拉强度比原材料有大幅度提高,塑性略有降低;采用同样热处理工艺对温成形杯形件与原材料进行处理,杯形件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都比原材料略有提高.
张宝红张治民李大旭
关键词:温成形杯形件抗拉强度塑性
弹体温引伸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3年
用 MARC/AutoForge 软件对弹体温引伸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凹模锥角、坯料温度及凸、凹模与工件之间磨擦系数对引伸工艺的影响,为弹体温引伸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张宝红张治民王强张星李大旭
关键词:弹体数值模拟
凹模及坯料形状对弹体挤压成型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4年
用 MARC/AutoForge 软件模拟了采用不同形状凹模及坯料时弹体挤压成形过程。通过模拟得到的节点速度矢量、等效应变及力—行程曲线分析了凹模及坯料形状对弹体挤压成形的影响,提出弹体挤压时坯料直径应与凹模直径相等,凹模形状应根据挤压力的大小和模具结构的简化两方面确定。
张宝红张治民李大旭
关键词:坯料形状数值模拟
杯形件温引伸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04年
用MARC/AutoForge软件对杯形件温引伸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凹模锥角及凸、凹模与工件之间摩擦系数对引伸工艺的影响 ,为杯形件温引伸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张宝红张治民张星王强李大旭
关键词:杯形件数值模拟
高性能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被引量:5
2011年
分析了铸造铝合金车轮的铸造现状,通过对比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半固态模锻和塑性变形成形工艺,指出采用整体挤压成形工艺,车轮的轮辋和轮辐部分都可通过塑性变形提高其性能。提出了从提高使用性能方面,整体挤压成形是最佳的成形方法的建议。
孟模张治民李大旭李慧娟
关键词:汽车车轮铝合金
弹体温成形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促进温成形技术在弹体生产中的应用,对温成形的概念、特点和它在国内外弹体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温成形用于我国弹生产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材料温成形性能、模具寿命、润滑技术和润滑剂等问题,指出温成形技术可实现弹体的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生产。
李大旭张宝红张治民闫峰
关键词:温成形弹体润滑剂
正挤压对铸态AZ31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研究塑性变形对铸态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改善作用,用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了正挤压试验,并测试了原始试样和变形后试样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正挤压可使铸态AZ31合金晶粒显著细化;挤压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比挤压前分别提高22%和100%;随挤压温度升高,挤压所得试样的抗拉强度明显下降,但伸长率变化幅度较小;随挤压比的升高,挤压所得试样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均明显升高。
张宝红张治民李大旭
关键词:正挤压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