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京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伍连德防治东北鼠疫的贡献及其轶事被引量:2
- 2007年
- 1910—1911年第一次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数达6.3万人。伍连德博士受命领导防治鼠疫,在4个月中控制平息疫情,开创了中国防疫史新的里程。召开了国际鼠疫研究会,总结防治经验,受到国外内外好评。伍连德向世界宣传中国医学的成就,向王善缘增《中国医史》一书。
- 李培京
- 关键词:鼠疫伍连德
- 单增李斯特菌1/2a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差异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检测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96孔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株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相关的12对基因(sigB,prfA,yneA,hpt,relA,flaA,recA,agrA,luxS,degU,motB,bapL)全长的扩增及测序分析,通过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单增标准菌株EGD-e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所不同,结晶紫染色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较为一致。11种生物膜相关基因在5株单增李斯特菌中的检测结果全阳性,测序结果发现部分基因出现突变位点(多为同义突变,部分为非同义突变)。bapL基因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低两株菌中为阳性,而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高的两株菌中为阴性。结论不同的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所差异,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bapL基因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不一致,11株生物膜相关基因中出现多处碱基位点及氨基酸变化等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
- 叶正兴王艳李培京刘凯叶长芸
-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基因差异
- 鼠疫疫源地的变迁
- 2008年
- 李培京李文波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源性疾病
- 琼脂糖凝胶电泳与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细菌毒力基因PCR产物的灵敏度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核酸印迹杂交法在检测细菌毒力基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10倍连续稀释的O157∶H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血清2型猪链球菌染色体提取物为模板,与志贺毒素2基因(stx2)和荚膜多糖2J基因(cps2J)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PCR产物,比较两种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结果 1%琼脂糖凝胶电泳对EDL933菌株stx2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02cfu(56.87 pg)/PCR体系,对SC84菌株cps2J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fu(12.65 pg)/PCR体系;核酸印迹杂交法对EDL933菌株stx2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0-1 cfu(56.87 fg)/PCR体系,对SC84菌株cps2J基因PCR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1 cfu(12.65 fg)/PCR体系。结论用核酸印迹杂交法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stx2基因和猪链球菌cps2J基因PCR产物的灵敏度均比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高了1000倍。
- 綦廷娜刘志广王涛李培京叶长芸
- 关键词:琼脂糖凝胶电泳猪链球菌2型
- 医院临床标本中阴沟肠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应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阴沟肠杆菌的研究(英文)
- 2017年
-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标本中阴沟肠杆菌基因群的构成比例,并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方法通过hsp60基因分型分析临床标本中基因群的构成,并以外膜蛋白基因(ompX)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及FAM探针,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阴沟肠杆菌基因群检测,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结果 237株临床标本共归为10个基因群。其中群III,VI和VIII菌株数量最多,占总菌株数的71%;群I占11%;其他6个群总共占18%。无基因群VII,X和XII。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对阴沟肠杆菌不同基因群进行特异检测:对十个基因群和群I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分别为36拷贝/μL和21拷贝/μL,对粪便模拟标本的检测下限为104个菌落形成单位/μL;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质粒标准品和粪便模拟标本检测的扩增曲线良好;结论医院临床标本中可以检测到十个基因群,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用于阴沟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 王怡倩刘凯李培京熊衍文叶长芸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
- 幽门螺杆菌作用后AGS细胞内钙离子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致病机制尚未清晰。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Ⅰ型Hp的主要毒力因子,在Hp诱导的疾病特别是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发现,Hp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的钙离子相关蛋白钙网织蛋白CRT以及钙离子结合蛋白CALNUC磷酸化程度发生改变,提示Hp可能会影响AGS细胞的钙稳态,通过钙离子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或凋亡。目的研究Hp作用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后,AGS细胞内钙离子的时序性变化,以及CagA对AGS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Hp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钙离子荧光标记示踪法,AGS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特异性地活体标记AGS内的钙离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Hp26695及其CagA缺失株(Hp26695△CagA)分别作用于AGS细胞1h、2h、3h、4h、5h、6h后,AGS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1h,胞内Ca2+部分流失,5h胞内Ca2+大量流失。1~6h内,Hp26695与Hp26695△CagA作用的AGS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p作用会导致AGS细胞内Ca2+剥夺,且与CagA的存在无明显关联性。
- 肖迪陶晓霞孟凡亮王海滨乔博何利华李培京张建中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荧光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