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亚
- 作品数:29 被引量:1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芩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理损伤的干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芩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芩柏汤高、中、低剂量组。保留灌肠治疗3周后评估各组大鼠饮食量、体质量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7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饮食量及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芩柏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地好转,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芩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L-17的表达,进而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实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变化。
- 李克亚王真权张佳敏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变化炎性因子
- 王真权从脾肠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 2025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中医学腹痛、泄泻等范畴,王真权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虚为本、病邪侵袭肠腑为标,以半从脾治、半从肠疗为其主要治法,临证予参苓白术散合乌梅败酱方加减治之收效显著。
- 周新萍李克亚刘峰王真权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名医经验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合并复杂性肛瘘1例
- 2025年
- 患者,女,43岁,因“反复肛周肿痛伴分泌物流出4年”就诊于我院。患者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伴瘙痒,搔抓挤压后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未予诊治,现肿痛范围扩大至右侧臀部。患者既往血压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服用降血压和降血糖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
- 成思宇李克亚宋艳
- 关键词:降血糖药物胆囊切除复杂性肛瘘肛周降血压
- 复方芩柏汤调控ERK/JNK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研究复方芩柏汤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利用3%葡聚糖硫酸(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肠)、美沙拉嗪组(以0.196 g/kg美沙拉嗪药液灌肠)、复方芩柏汤组(以1.092 g/kg复方芩柏颗粒剂药液灌肠),每组20只,每天保留灌肠2次,连续3周。另取20只正常饲养小鼠作为空白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且于给药结束后进行麻醉取血并取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p9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9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90RSK)、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 p-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 ERK 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p-ERK 1/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治疗的第7、14、21天,美沙拉嗪组、复方芩柏汤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光镜下,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复方芩柏汤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呈不同程度的恢复,炎症浸润减轻。给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90RSK、p-JNK、p-ERK 1/2蛋白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芩柏汤组p90RSK、p-JNK、
- 高勇李克亚王真权陈大光吕照文张晓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C-JUN氨基末端激酶
- 黄芩苷调控TUG1/PTBP1/NLRP3分子网络抑制巨噬细胞焦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黄芩苷调控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多嘧啶束结合蛋白1(polypyri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 1,PTBP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分子网络抑制巨噬细胞焦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构建U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600 mg/kg)组和黄芩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连续ig给药处理7 d,观察小鼠日常活动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结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诱导THP-1细胞分化构建UC体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100μmol/L)组、黄芩苷不同剂量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表达;流式检测结肠组织和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和细胞中PTBP1、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GSDMD蛋白C端片段(gasdermin D-C,GSDMD-C)、GSDMD-N蛋白表达;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TUGI、PTBP1、NLRP3表达。RNA pull-down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验证TUG1与PTBP1的相互作用;挽救实验进一步验证TUG1-PTBP1在UC中调控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结果体内外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能够显著降低UC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P<0.001),抑制结肠缩短,减轻结
- 李克亚肖金银罗雯鹏陆文洪贺荔枝潘燎赵建政成思宇肖俐敏王军文王真权
- 关键词:黄芩苷溃疡性结肠炎巨噬细胞
- 基于TUG1/PTBP1/NLRP3信号轴研究黄芩苷抑制巨噬细胞焦亡缓解UC的分子机制
- 目的:通过对Caspase-1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经典途径涉及的相关效应指标的检测,探讨TUG1/PTBP1/NLRP3信号轴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从而揭示黄芩苷...
- 李克亚
- 关键词:黄芩苷溃疡性结肠炎NLRP3
- 松花粉外用联合复方芩柏颗粒坐浴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相关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松花粉外用联合复方芩柏颗粒坐浴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相关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均行肛瘘切扩术,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复方芩柏颗粒坐浴+松花粉纱条换药。治疗14 d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疼痛、创面渗液、肉芽形态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生长因子EGF、VEGF、bFGF、TGF-β1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计算治疗后7 d、14 d创面愈合率,统计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并记录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9/39),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EGF、VEGF、bFGF、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血清EGF、VEGF、bFGF、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ALCT、AMCP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RRP、ARP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RRP、ARP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松花粉外用联合复方芩柏颗粒坐浴用于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的术后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渗出等临床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血清中EGF、VEGF、bFGF及TGF-β1相关生长因子的水平,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 罗雯鹏李克亚王真权
- 关键词:肛瘘湿热下注证松花粉肛肠动力学
- 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5%)及复方芩柏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6%、12%、24%),灌肠给药3周。然后,评估大鼠饮食量、体质量、结肠组织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中TGF-β1、IL-17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芩柏颗粒剂组大鼠饮食量、体质量、TGF-β1及IL-17水平、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P<0.05,P<0.01),同时可调节RORγt/Foxp3失衡,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RORγt/Foxp3失衡,从而下调IL-17表达来实现。
- 李克亚王真权张佳敏
- 关键词:复方芩柏颗粒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RORΓTFOXP3
- 乌梅丸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研究乌梅丸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式建立UC模型,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乌梅丸灌胃,阴性对照(NC)-慢病毒(LV)或NLRP3-LV尾静脉注射。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病理改变及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结果:UC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典型UC病理改变,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肠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UC病理改变改善,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低于UC组,结肠长度长于UC组(P<0.05);高剂量乌梅丸灌胃同时注射LV,NLRP3-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UC病理改变加重,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高于NC-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结肠长度短于NC-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P<0.05)。结论:乌梅丸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
- 李克亚王真权王军文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乌梅丸炎症反应
- 粪菌移植对慢性肠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初步分析粪菌移植对慢性肠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移植粪菌均来自于健康志愿者。移植方法为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间隔2 h,再次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对照组患者共移植粪便50 g,观察组患者共移植粪便100 g。对比两组患者腹泻频率、观察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1个月两组患者腹泻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腹泻频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主观幸福度及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度评分、患者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均提升,家属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与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镜检查结果以及肠道菌群检查结果均得到改善。结论粪菌移植能有效改善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赵恩春李克亚
- 关键词:粪便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