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材忠

作品数:11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区老年人群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群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多发性肌炎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律
  • 1篇性疾病
  • 1篇血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凝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前白蛋白
  • 1篇医院感染

机构

  • 10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海南口腔医院

作者

  • 11篇朱材忠
  • 8篇韩坤元
  • 5篇周晓莉
  • 3篇谢屏东
  • 3篇王好问
  • 2篇林道勇
  • 2篇刘凯
  • 1篇仝珊
  • 1篇夏豪
  • 1篇李倩
  • 1篇陈英
  • 1篇江帆
  • 1篇陈小庄
  • 1篇江帆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老年人群口腔运动能力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口腔运动功能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居住在海口市的1118名年龄≥70岁的老年人(445名男性,673名女性)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口腔运动功能与认知衰退的相关性。结果口腔运动功能中咀嚼性能、咬合力和舌压与MMSE评分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年限、可摘义齿的使用、舌压和口腔轮替运动能力(ODK)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路径分析显示:舌压和ODK降低与MMSE评分降低直接相关。结论舌压和ODK与社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舌压和ODK减弱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韩坤元曾欣朱材忠周晓莉林儒峥谢屏东
亲和色谱法从兔胸腺中纯化Jo-1抗原
本实验试图建立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的方法,用于临床检测Jo-1抗体,提高我国Jo-1抗体临床血清检测水平,促进我国PM/DM诊治水平的提高。 研究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简便、廉价的亲和色谱法,从兔胸腺中纯化出...
朱材忠
关键词:可提取性核抗原
文献传递
奥美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消化道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消化道溃疡是发生出胃与十二指肠的常见病之一,虽然溃疡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但酸性胃液对黏膜消化作是诱发溃疡的基本因素,所以被称为消化道溃疡[1]。大出血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受血管溃破、黏膜组织损伤的影响,消化道溃疡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符益朱材忠吴素江李堪董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溃疡大出血蛇毒血凝酶临床疗效奥美拉唑十二指肠
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病、生活自理能力、留置尿管、吞咽困难等因素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中的差异,探析引发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为328例(35.7%),医院感染例次数为425例(4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42.58%)最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70岁、住院时间≥15 d、基础疾病≥2种、留置尿管、吞咽困难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赖是判断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可采取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等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降低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韩坤元朱材忠周晓莉林儒峥谢屏东
关键词:老年痴呆医院感染病原菌
冠状动脉肌桥严重程度与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MB)的形态学严重程度与乙酰胆碱(ACh)激发试验引起的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92例无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的左前降支(LAD)患者行冠脉内ACh激发试验。血管造影冠脉血管痉挛定义为由ACh激发诱导的全部或次全闭塞。MB在冠脉血管造影中产生"挤奶效应"。定量分析LAD中MB的总桥接长度和最大收缩压缩比。结果:LAD中的心肌桥患者有140例(36%),大多数在中段。LAD合并MB患者与无MB的患者相比,并发血管痉挛及ACh激发试验阳性者明显增多。桥接长度与MB的收缩压缩百分比正相关(r=0.37,P<0.001)。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桥接长度和收缩压百分比均能显著预测LAD痉挛的发生(AUC:0.74,P<0.001;AUC:0.68,P<0.001)。多元回归分析证明这些因素是激发LAD痉挛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心肌桥,特别是形态学上严重的心肌桥,可能诱发更大的冠脉痉挛。
刘凯夏豪韩坤元周晓莉朱材忠郑杨侯晓晓
关键词:冠状动脉肌桥血管痉挛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肝损害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以及肝损害与病情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SLE患者131例,检测每名患者的肝损伤相关酶、胆红素、血浆蛋白浓度、肝脏B超及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IgG、补体C3等,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肝损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31例SLE患者中,SLE相关性肝损害32例,发生率为22.5%。自身抗体及补体C3降低发生率在SLE相关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增高发生率在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相关性肝损害与SLE活动性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中肝损害比较常见,SLE相关性肝损害与自身抗体和SLE病情轻重无相关性。
朱材忠李倩韩坤元陈小庄王好问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度
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26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分析。使用社会人口统计调查问卷、简易日常生活挑战应对(COPE)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并收集数据。结果2620例老年人中,抑郁障碍99例,患病率为3.78%。在99例抑郁障碍的人群中,不同年龄、居住状态、宗教信仰、慢性病患病情况的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状态、收入状况的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障碍组的积极应对、计划、幽默的使用率较无抑郁障碍组低,行为脱离和接受的使用率高于无抑郁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75岁、离婚/分居、丧偶、有慢性病和行为脱离是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宗教信仰、积极应对的应对方式是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社区居住的年龄≥75岁、离婚/分居、丧偶、有慢性病以及行为脱离的应对方式的老年人群,可能是抑郁障碍的高发人群,需加强社区的心理干预和管理。
刘凯陈英周晓莉江帆韩坤元朱材忠仝珊
关键词:老年抑郁障碍患病率
斑点印迹法检测抗-Jo-1抗体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检测抗-Jo-1抗体的方法。方法用丙酮沉淀兔胸腺中的总蛋白制成兔胸腺丙酮粉,从兔胸腺丙酮粉中提取可提取性核抗原(ENA),ENA经亲和色谱纯化出Jo-1抗原,将纯化的Jo-1抗原制备成斑点印迹(DB)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和正常血清中的抗-Jo-1抗体,探讨各种血清中抗-Jo-1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DB试剂盒共检测92份血清中的抗-Jo-1抗体。各种风湿性疾病血清69份,其中多发性肌炎(DM)20份,阳性6份(30%);其他风湿性疾病49份,无阳性。健康对照23份,无阳性。该试剂盒对诊断DM的敏感度为30%,特异度为100%。结论 DB试剂盒检测抗-Jo-1抗体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开发应用价值。
朱材忠韩坤元林道勇王好问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风湿性疾病
腹水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1例
2013年
患者.女,28岁,因反复上腹痛伴腹胀、腹泻2个月而入院,排便3~5次/d,不成形,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无黏液脓血便。院外行腹水B超示大量腹水。既往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止泻、抑酸、抗炎”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易反复。有食物可疑过敏现象。入院查体:
江帆王好问林道勇朱材忠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腹水型反复上腹痛里急后重大量腹水脓血便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背景血清前白蛋白是营养和炎性状态的标志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与冠心病预后不良有关。然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预后价值尚未确定。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内AHF患者长期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的AHF患者186例,入院后24 h内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再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根据血清前白蛋白参考值,将患者分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119例)和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全因死亡、复合终点(由AHF发作引起的全因死亡或再入院)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患者全因死亡、复合终点发生率高于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与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有关(P=0.002、<0.001)。结论检测入院时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护环境下AHF患者的风险分层,且较低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AHF患者的长期不良预后有关。
韩坤元郑扬朱材忠周晓莉林儒峥谢屏东
关键词:心力衰竭前白蛋白重症监护病房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