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中 作品数:47 被引量:16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功能变化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肾功能变化,为预防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功能受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老年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移植血管数、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浆用量和异体红细胞悬液用量,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血液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肝素、鱼精蛋白、异体血浆及异体红细胞悬液用量大于观察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血中尿素氮水平在术后3 d之内均逐渐升高,而肌酐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略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术后逐渐升高,观察组患者肌酐清除比对照组快。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较体外循环CABG患者快,对肾脏损伤小。但基于本研究样本较小等原因,这两种术式的优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妙云 朱卫中 曾嵘 陈寄梅 庄建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肾功能 右心房压力增高状况下5mm可调式房间隔造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2001年 庄建 张镜芳 陈寄梅 岑坚正 朱卫中 宋兴荣 陈萍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输血与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围术期输血和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心脏移植术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排除标准最后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3±12.9)岁。将20例心脏移植术后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患者作为RT组,另外将没有使用CRRT的43例患者作为非RT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输血资料及临床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基线特征基本一致。两组在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和血浆量、术后24 h出血量、是否再次手术探查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损伤程度与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呈正相关(r=0.6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52~0.995,P<0.001)。经ROC曲线计算发现围术期输注红细胞超过18 mL/kg将增加心脏移植术后AKI发生率。结论围术期输血和心脏移植术后AKI密切相关,临床中输血越多肾损伤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建议可开展多种节约用血措施。 曾晓东 雷黎明 熊卫萍 吴怡锦 黄劲松 庄建 陈寄梅 朱卫中 罗丹东关键词:心脏移植 输血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急性肾衰竭腹膜透析76日 2008年 1病例报告
新生儿,女,23d,3.8kg,因“唇周发绀18d,加重1d”于2008—02—26入院。 彭文英 庄建 陈寄梅 朱卫中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腹膜透析 心脏手术 婴儿 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矫治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对SSS进行手术矫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9例。CHD类型主要包括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等。患者矫治CHD时的年龄:4个月(15 d^5岁11个月);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时的年龄:5岁3个月(1岁~15岁3个月)。患者行SSS矫治与CHD矫治的相隔时间:4年10个月(8个月~13年1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79(39~1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22~124)min。术后住院时间7(5~9)d。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个月~4年4个月)。所有SSS患者术后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正常,随访过程中无死亡。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逐渐加重,再次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结论继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主动脉瓣下狭窄极少见,其发生原因考虑CHD矫治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其发生时间与继发先心病手术类型无法预测,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对SSS矫治简单、有效,但术后左心室流出道仍有可能再次狭窄并加重。 罗丹东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朱卫中 吴岚 庄建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主动脉瓣下狭窄 心脏手术 全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 被引量:7 2019年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约2/3患者可出现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的动态的梗阻,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1]。对于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的患者,行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Morrow Procedure)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2]。传统的经主动脉入路安全并有效,在数十年来已得到充分验证。同时,随着创伤最小化的趋势,微创手术已在国外少数医疗中心进行,并逐渐取代传统的经正中开胸的Morrow术式。 马介旭 郭惠明 刘健 唐亚捷 袁海云 方亮正 张煜源 陈钊 魏培坚 曹忠明 朱卫中 谢斌 黄焕雷 陈寄梅 庄建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胎儿心脏肿瘤的外科救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1例胎儿心脏肿瘤外科救治的临床经验。方法患者32岁,孕30+周,发现胎儿心脏占位性病变2天,胎儿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单发不均质性占位病变,位于右心房,大小2.85 cm x2.25 cm,不能确定来源于心包还是心房内;三尖瓣环已受压50%,大量心包积液,在胎儿心脏受压明显的胎位时,出现胎心减慢现象。孕32周时实施胎盘支持下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外科救治手术。产科医师完成孕妇剖宫、胎儿脱离子宫、保留脐带和胎儿循环。胎儿正中开胸,打开心包,放出约30 ml清亮的心包积液,术中证实为右心房巨大肿瘤;由于产时子宫外胎儿手术时间有限,不能耐受体外循环,因此暂时保留右心房肿物,不缝合胸骨,确保有效缓解胎儿心脏受压情况,成功完成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手术后断脐娩出胎儿。生后第2天体外循环下切除右心房肿物,修补缺损的右心房。结果术后孕妇恢复良好;早产儿在心脏肿瘤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生长逐渐接近足月儿。心脏肿物的病例报告为良性血管瘤。结论通过多学科协助,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可以安全进行产时胎儿心脏干预治疗。 庄建 温树生 周成斌 潘薇 韩凤珍 孙云霞 陈寄梅 梁杰贤 朱卫中 王树水关键词:胎儿 心脏肿瘤 婴儿法在洛四联症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行TOF矫治术后机械通气≥48 h的患婴(年龄≤12个月),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AP组34例、非VAP组96例。VAP诊断根据2008年CDC/NHSN制订的VAP诊断标准执行。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130例患婴中34例诊断为VAP,发生率26.2%。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包括术前缺氧发作、术前肺炎、术前使用呼吸机、体外循环延长、气管插管重插管、肺不张、胸腔积液、机械通气延长、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输注浓缩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体外循环延长(OR=1.020)、气管插管重插管(OR=16.111)、肺不张(OR=8.13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OR=7.649)、机械通气延长(OR=1.014)为TOF术后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预测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5%,精确度为93.5%。结论婴儿TOF矫治术后VAP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多且复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曾晓东 罗丹东 朱卫中 熊卫萍 陈纯波 吴岚 张崇健 张勇 李晓华 庄建 陈寄梅关键词:婴儿 法洛四联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理想的血糖控制范围和方法。方法住院行先心病矫治术后、年龄≤6个月的小婴儿82例。将8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大组:胰岛素控制血糖组(A组)及非胰岛素控制血糖组(B组),每组随机分成三小组(A1、A2、A3和B1、B2、B3)。A组患儿进行胰岛素控制血糖策略,B组患儿采用非胰岛素控制血糖策略,使每组达目标血糖值。术后72小时抽股静脉血查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乳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并统计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A2组和B2组患儿的股静脉血WBC、CRP、乳酸、ALT、Cr水平均低于同大组内其他两小组,A2组与A3组、B2组与B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与B2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A1、A3组,B2组与B1、B3组比较,ICU停留时间更短,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A2组ICU停留时间与A3组和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过高的血糖可增加肺部感染率,但过于积极的控制血糖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疗效,反而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陈妙云 朱卫中 曾嵘 陈寄梅 庄建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血糖 延迟关胸对小儿心脏术后伤口清创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延迟关胸在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及对胸骨正中伤口清创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医院491例延迟关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3例、女158例,年龄1 d至153.37个月(5.68±17.24)个月;比较延迟关胸患者和非延迟关胸患者清创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54例患儿术毕延迟关胸,37例ICU紧急床边开胸后延迟关胸。延迟关胸患儿中392例痊愈出院,8例患儿因家庭原因自动出院,91例死亡。延迟关胸患者中伤口清创术发生率高于非延迟关胸患者(χ2=6.693,P=0.010)。结论延迟关胸是重症心脏手术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会提高胸骨正中伤口清创术的发生率。 李晓峰 罗丹东 朱卫中 熊卫萍 庄建关键词:延迟关胸 小儿 心脏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清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