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琴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内障手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虹膜松弛综合征通常出现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多发生在术前使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表现为三联征:虹膜松弛涌动;虹膜易从主切口或侧切口脱出;术中进行性瞳孔缩小。目前多采用术中前房注射肾上腺素、黏弹剂以及使用虹膜拉钩、瞳孔扩张环等方法处理。本文从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虹膜松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朱剑琴马忠旭
- 关键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白内障摘除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和普通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自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60例,60只眼,术后裸眼视力大于等于0.8。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植入YA-60BB人工晶状体组,30只眼;对照组植入AR40e人工晶状体组,30只眼。术后一个月检查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畏光蓝视和色觉等主观视觉症状。结果(1)YA-60BB人工晶状体组对比敏感度和AR40e人工晶状体组相比,术后一个月昼眩光状态1.5cpd空间频率下,和夜眩光状态1.5、3cpd空间频率下,两组对比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滤过组明显高于非蓝光滤过组。其余状态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一个月两组间畏光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晶体间色觉相比也无明显差异。蓝视症状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滤过组的术后蓝视症状明显少于非蓝光滤过组。结论植入YA-60BB人工晶状体可提高眩光状态下低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蓝视症状,而对色觉无负面的影响。
- 朱剑琴刘汝瑜马忠旭张玲
- 关键词:白内障蓝光滤过型
- 不同部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波前像差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右眼),依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2组,颞侧10∶00点钟位切口组,共46例(46眼),上方12∶00点钟位切口组,共45例(45眼)。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角膜波前像差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组切口处角膜厚度、切口角度及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近期切口区域内口哆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上皮水泡、内皮水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UCVA、BCVA、散光、慧差及三叶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近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颞侧切口较上方切口局部水肿轻,其构型更有利于形成密闭性切口,降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远期颞侧切口所致手术源性散光小,角膜波前像差小,视觉质量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部位。
- 张玲马忠旭刘汝瑜解士勇朱剑琴张伟
-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切口波前像差
- Tecnis Z9003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非球面设计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Tecnis29003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视功能。
方法:临床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IOL100只眼,裸眼远视...
- 朱剑琴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视觉质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