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菊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血小板
  • 1篇大血小板比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小板体积
  • 1篇血小板体积分...
  • 1篇异型淋巴
  • 1篇异型淋巴细胞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布宽度
  • 1篇平均血小板体...
  • 1篇紫癜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性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儿童

机构

  • 2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2篇曾菊
  • 2篇陆丹
  • 1篇胡兴文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儿童EB病毒感染与异型淋巴细胞相关性的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否升高。方法分三组EBV感染组、住院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异淋比值。结果EBV感染组异淋为(3.7±3.8)%,与住院对照组(3.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241,P<0.001);与健康对照组(1.0±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469,P<0.001);住院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442,P<0.001)。100例EBV感染组中有8例异淋高于10%,100例住院对照组中有1例异淋高于10%,100例健康对照组没有一例异淋高于1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58,P<0.01)。在EBV感染组,有50.0%(50/100)异淋≤2.0%,也就是有一半的EBV感染者异淋没有升高。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中多数并没有引起异淋的升高,只有少数导致异淋的异常升高。
陆丹胡兴文曾菊
关键词:EB病毒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MPV、PDW、P-LCC等参数联合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大血小板数目(P-LCC)、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儿童ITP患儿63例作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组7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3例和极重度组28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PLT、MPV、PDW、P-LCR、P-LCC和WBC等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对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LT、P-LCC降低,PDW减小,而MPV、P-LCR和WBC升高(P<0.05);P-LCC在随着病情严重度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指标P-LCC诊断儿童ITP的灵敏度最高,为95.6%,MPV+PDW+WBC+P-LCR+P-LC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和92.9%,较单项指标明显增加。结论MPV、PDW、WBC、P-LCR、P-LCC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儿童ITP的诊断价值。
郝英婵程莉曾菊陆丹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