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 作品数:2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新的坝下河段泥沙冲淤估算方法研究
- 一直以来,泥沙的淤积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关键在于泥沙淤积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影响泥沙淤积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从大方面来说,主要是由于枢纽建成后改变了下游原有的水沙条件、原河道的造床流量以及水流的造床作用等等;从小方面...
- 曾强
- 关键词:泥沙淤积水流挟沙力摄动理论
- 文献传递
- 景观桥(“龙隐桥”玻璃景观桥)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景观桥(“龙隐桥”玻璃景观桥)。;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作景观桥。;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蔡晓艳曾强
- 建筑物桥梁(千米级钢拱桥)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建筑物桥梁(千米级钢拱桥)。;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作为建筑物桥梁使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5.左视面、右视面、仰视面已...
- 曾强孟凡超曾昱棋蔡晓艳吴曦
- 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传统回归之路何在被引量:8
- 2006年
- 包豪斯的教育方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取道港台传入中国大陆,那种在当时看来相当新颖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吸引了大批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纷纷模仿,还有为数众多的人甚至去欧美“取经”。神话里的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而现在不少设计师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然而取经未取成却成了邯郸学步,忘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某些艺术设计教育者和设计师过分推崇西方的一些东西,不再对传统的中华人文精神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不再对本土文化进行再思考、再创作、再提高,而是拿西方的大旗回来做虎皮,用别人的眼光来评价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一来,自己就丧失了评判的标准.丧失了基本立场、丧失了民族审美趣味。基本立场一旦丧失,即便标榜自己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但在设计过程中,传统精神和艺术形态也就慢慢地变味了、流失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就基本上失去了自我的特色,也会导致当前中国艺术设计的原创性严重匮乏。
- 曾强
-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西方文化中华人文精神
- 工业设计专业“B+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B+CDIO"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构想—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思路,开展"B+CDIO"人才培养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 林立陈婷李伟湛时新曾强
-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工程教育
- 桥(中国尊造型桥塔)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桥(中国尊造型桥塔)。;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建筑物桥。;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 孟凡超曾强李伟湛蔡晓艳
- 一种桥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涉及路桥建设领域。桥梁包括第一拱体、第二拱体、第三拱体、桥体本体和桥墩。第一拱体包括第一拱顶、第一拱脚和第二拱脚,第一拱顶连接第一拱脚和第二拱脚。第二拱体包括第二拱顶、第三拱脚和第四拱脚,第二拱顶连...
- 孟凡超曾强杨渡军杜柏松蔡晓艳
- 文献传递
- 时尚箱包设计的造型与装饰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所谓时尚即时代所崇尚,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选择上的阶段性倾向,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精神.时尚箱包作为时代潮流的最典型代表不但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更是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品,甚至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影响时尚箱包设计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材质、制作工艺、色彩、流行文化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说,造型与装饰的设计是时尚箱包设计研究的重点.通过优美的造型与适合的装饰可以使时尚箱包强化潮流感、增加文化感,甚至形成经典性的设计作品,促进时尚产品的消费发展.结合我近年来的时尚箱包设计实践经验,我在下文中将从造型与装饰方面展开阐述.
- 曾强
- 关键词:艺术设计装饰社会生活方式
- 一种桥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涉及路桥建设领域。桥梁包括第一拱体、第二拱体、第三拱体、桥体本体和桥墩。第一拱体包括第一拱顶、第一拱脚和第二拱脚,第一拱顶连接第一拱脚和第二拱脚。第二拱体包括第二拱顶、第三拱脚和第四拱脚,第二拱顶连...
- 孟凡超曾强杨渡军杜柏松蔡晓艳
- 文献传递
- 轨道交通站房建筑艺术设计的在地性表达被引量:1
- 2022年
- 在交通建设迈入品质化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站房作为公共交通设施,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价值,还具有满足人们审美、文化、情感等精神需求的价值与意义。针对轨道交通站房建筑因个性缺失、地域特色模糊带来的问题,文章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车站站房建筑艺术设计实践为例,对站点所在地自然、人文等地域特色元素与经济发展、功能需求、审美倾向等时代因素进行结合性地分析阐释,通过在地性的思考方向与创意设计表达满足轨道交通站房的特色实践和多元需求。
- 曾昱棋吴曦曾强
- 关键词:轨道交通艺术设计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