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凤
- 作品数:80 被引量:13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试论《千金要方》版本异文的研究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以《千金要方》3种版本理、法、方、药的异文为例证,分析异文所蕴含的学科性内涵的差异,提示传世医书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内容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千金要方》版本异文所展示学术思想的差异,提供了考镜源流、甄别正误的有效依据,有助于厘清某些长期以来莫衷一是的模糊问题;以异文作为对宋校《千金要方》深入研究的切入点,既可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帮助,又可为深化中医学术发展史及相关思想史研究提供参考。
- 范璐曾凤
- 关键词:千金要方
- 从宋校《千金要方》管窥宋代中医学术思想之演变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对《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中药治疗方法的逐一比对,发现宋人或依据主治病证、或根据宋代对病因与疾病分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对方药功效新的理解等,对原书中药治疗方法的编排次序进行了全面调整。这种对中药治疗方法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体现了宋代对中药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使《千金要方》的治疗体系更为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使全书的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从中可见宋代中医学术思想之演变。
- 李楠曾凤
- 关键词:宋人千金要方编排体例学术体系
- 《千金要方》备急本与新雕本方剂文献异同考
- 《千金要方》30卷为传统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唐·孙思邈著,成于公元652年。该书现存两种重要传本,一是北宋校正医书局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校定刊行的《备急千金要方》30卷(以下简称“备急本”),此为目前所用...
- 曾凤
- 关键词:千金要方
- 试论理学对古籍整理的影响及宋校本《千金要方》的特点被引量:3
- 2010年
- 理学是传统儒学吸取非儒思想使自身理性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提供严密的理论依据,以保证封建秩序的正常运行。宋儒以探求人先验的内在道德原则为目的,构建了以求“理”循“道”为根本的本体论,形成了以“格物穷理”为主导的认识论。
- 曾凤
- 关键词:理学古籍整理千金要方
- 《千金要方》开心散剂量的文献考证被引量:9
- 2020年
- 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开心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方在《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中剂量差异的考证,参考两版本各自成书的特点,比对考察宋校本同一卷中其他方剂的载录方式,并以同时代的《医心方》"开心散"的记载为佐证,推论出开心散的药量应为"远志、人参各四分(一两),茯苓二两,菖蒲一两"。按照《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研究》及对方寸匕的研究结果,折算出本方的现代剂量为远志13.8 g、人参13.8 g、茯苓27.6 g、菖蒲13.8 g,再结合其散剂的服用方法,计算得知日服量为远志3 g、人参3 g、茯苓6 g、菖蒲3 g。
- 张林曾凤
- 关键词:开心散经典名方千金方医心方
-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名异同考被引量:2
- 2011年
- 宋校本指现今《千金要方》之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30卷),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国家设立的校正医书局整理校定并雕版印刷。在该版本新增的前序、后序及凡例中,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从不同角度自叙了修定该书的方法,主要包括正讹谬、补遗佚、删重复、缉事类等。可见,除了一般性的校勘之外,
- 曾凤
- 关键词:千金要方方剂名称
- 宋校本《千金要方》增补文献初考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通过《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的对校研究,发现宋人整理《千金要方》时增补了大量新文献,其中有些与宋校《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方论》、《脉经》、《针灸甲乙经》等书中的相关内容相合,推断宋人校订这5本医书的时间虽异,但其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推测是宋人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用以修订、补充其所校之医书,此为考察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莉媛曾凤
- 关键词:《金匮要略方论》
- 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对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文献的对比研究,发现宋本对《千金要方》原书的方剂文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动:一是通过章节次序调整及方剂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使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二是对方剂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注重方剂配伍理论在组方时的指导作用,将方剂配伍理论作为考察方剂组成的重要指标,使得方剂学理论体系更为规范。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方剂学学术发展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陈锋曾凤
- 关键词:《千金要方》方剂
- 古病名解诂
- 1999年
- 人们在给某一事物赋予一个特定的专用名称时,总是建立在对事物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名与物之间关系密切。一般而言,古代中医文献中,对于各种病证的命名,都是根据其病机、病理及病证特点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因而可以说古病名蕴含着丰富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疾病的某一特?..
- 曾凤
- 关键词:中医学
- 试析《太素》杨上善注望文生训的主要特点
- 2001年
- 曾凤
- 关键词:《太素》黄帝内经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