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含有穿心莲内酯的共无定形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穿心莲内酯的共无定形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所述共无定形物由穿心莲内酯与组分A、组分B、组分C或组分D结合形成;所述组分A为氧化苦参碱,所述组分B氧化苦参碱和肉桂酸,所述组分C...
- 曹艳方晓萍
- 文献传递
- 基于豚鼠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达到美白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线B波段(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七白粉对模型豚鼠的美白效果,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酪氨酸酶(TYR)及脂褐质(LF)等与皮肤色素沉积相关的生化指标。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七白粉美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进行验证。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七白粉可显著改善皮肤亮度,且黑色素细胞数和TYR、LF、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七白粉通过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茯苓酸C、别欧前胡素等关键成分,作用于蛋白激酶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R)等关键靶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分子对接和SPR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标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七白粉可通过抗氧化和抑制TYR的活性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此外,七白粉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相互协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 高申蓉黄廓均方晓萍曹艳
- 关键词:美白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中药复方酪氨酸酶
- 甘遂醇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甘遂醇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体外培养MCF-7、A549、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甘遂醇提物及其环己烷、乙酸乙酯的萃取物和水溶性组分,分别与体外培养的MCF-7、A549、HepG2细胞作用48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供试品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甘遂醇提物对MCF-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2μg·mL-1;甘遂乙酸乙酯萃取物和环己烷萃取物对MCF-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52和378μg·mL-1,仅在高浓度时对A549和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甘遂水溶性组分高浓度时对A549细胞和HepG2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甘遂抑瘤成分可能存在于乙酸乙酯、环己烷萃取部位,促肿瘤生长成分可能存在于水溶性组分。
- 曹艳周云云宋成武洪怡余尚工方念伯
- 关键词:甘遂醇提取物萃取物抗肿瘤作用
- 赤石脂的本草考证、品质评价及物相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对赤石脂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功效、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整理与本草考证,结合性状鉴定、吸湿度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等综合分析,以期为赤石脂正本清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不同时期均以“赤石脂”为正名,尚有赤符、红心石、吃油脂等别名。历代本草记载的赤石脂与现代硅酸盐类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相符,其伴生矿物主要为地开石、珍珠陶土、赤铁矿、三水铝石、云母等。古代赤石脂产地主要位于秦岭,山东,河南一带,现河南、湖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历代品质评价包括“色理鲜腻”“细腻粘舌缀唇”“滑如脂”等,现代本草多以颜色、光泽、质地、吸湿性等方面评价其品质,包括色红、光滑、细腻、质软、黏性强等特征。赤石脂味甘、酸、辛,性温,无毒,归心经和大肠经,属收涩固脱剂,为久痢泄澼之要药。常用炮制方法包括火煅、水飞、醋淬等。对不同批次赤石脂药材的性状、XRD和吸湿度进行综合分析显示,市售赤石脂多以鲜红或棕红色为主,表面光滑如脂,质软滑润,断面纹理细腻,多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主要组成为高岭石中10Å(1Å=0.1 nm)多水高岭石,常与7Å多水高岭石、珍珠陶土等共生;正品吸湿度整体高于伪品,可作为分辨真伪的关键指标。赤石脂的品质评价与本草考证结果一致,“色鲜理腻缀唇”可作为其品质评价的关键特征。
- 王晓飞王友邵陈代红孙书园曹艳郑国华李娟
- 关键词:赤石脂本草考证物相分析基原吸湿性
- 通督安神方对抑郁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通督安神方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蛋白、5-HT递质及血清IL-6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安神通督方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制备抑郁模型大鼠,连续21天造模结束后对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行为学试验,检测造模是否成功。行为学检测之后大鼠进行7天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灌生理盐水,其余治疗组灌相应的治疗药物。灌胃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评价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5-HT含量及血清IL-6的水平,采用WB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表达。结果①大鼠体重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逍遥散组、通督安神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糖水偏好试验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及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③旷场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慢性应激能显著降低大鼠旷场总距离、增加大鼠旷场静止时间(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旷场总距离增加,静止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ELISA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组、通督安神方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5-H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中通督安神方组较逍遥散组升高效果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组、通督安神方组及氟�
- 许鹏周童孙易娜曹艳胡志鹏章程鹏
- 关键词:抑郁症5-HTIL-6BDNF
- 药学本科生专题实习带教体会
- 2014年
- 毕业专题实习是药学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1]。专题实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适应未来药学工作奠定基础。专题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师生如何圆满完成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笔者就近5年来本实验室带教的30多名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题实习情况,进行了整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专题实习带教思路,以供参考。
- 曹艳陈科力黄必胜
- 关键词:实习带教药学本科生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计划
- 醋炙火候对甘遂毒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醋炙火候对甘遂毒性的影响。方法:将甘遂用醋浸润后,分别用文火和武火炒干,用改良蔻氏法测定甘遂及两种醋炙甘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以半数致死量为依据设计不同剂量给药,观察其提取物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结果:武火炮制品较文火对小鼠的肝脏毒性小。结论:醋炙火候对甘遂毒性有一定的影响,醋炙甘遂工艺中有必要明确对炮制火候的要求,以武火(280℃)10 min炒干为佳。
- 曹艳巴赛胡雪峰周云云方念伯余尚工
- 关键词:小鼠半数致死量
- 苓枣片中酸枣仁皂苷A和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测定中药苓枣片中酸枣仁皂苷A和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方法:应用HPLC-ELSD法检测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采用DIONEX Acclaim 120 C_(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LSD检测雾化温度40℃,压力3.6 bar;采用HPLC检测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酸枣仁皂苷A在0.1~1.0 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7%;细叶远志皂苷在0.0625~1.0000 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苓枣片的质量控制。
- 周琴曹艳陈科力
- 关键词:酸枣仁皂苷A细叶远志皂苷
- 含有穿心莲内酯的共无定形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穿心莲内酯的共无定形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所述共无定形物由穿心莲内酯与组分A、组分B、组分C或组分D结合形成;所述组分A为氧化苦参碱,所述组分B氧化苦参碱和肉桂酸,所述组分C...
- 曹艳方晓萍
- 文献传递
- 基于半体内法研究利胆排毒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
- 2017年
- 目的:观察利胆排毒方活性部位半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强度,进一步确认抗内毒素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利胆排毒方提取液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获取活性部位。采用偶氮化显色基质法测定该部位抗内毒素活性,比较不同剂量组不同提取部位的内毒素灭活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血浆对内毒素灭活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提取液各剂量组给药大鼠血浆对内毒素有灭活作用,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溶性部位给药大鼠血浆各组也表现出对内毒素的灭活作用,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实验结果可见水溶性部位抗内毒素作用与全方提取液相当,且初步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则水溶性部位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全方提取液的有效成分,可进一步确认为利胆排毒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
- 张凡崔瑞勤黄必胜曹艳
- 关键词:抗内毒素作用活性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