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品
- 作品数:159 被引量:1,20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学习档案”对医学生反思性学习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索学习档案对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作用.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3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学习档案干预研究,进行3次问卷调查,对比前后差异.结果 经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出P <0.05,说明3次测得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学习档案中的反思功能对于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刘乐乐杨立斌朴杰杨琳丽曹德品
- 关键词:学习档案反思性学习形成性考核医学生元认知
- 影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成效的关键因素被引量:19
- 2008年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成功的PBL是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过程获得多学科融合的知识,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在实践中发现,一个以系统为基础的垂直整合的课程计划,辅以适当的硬件设备,10人以下的分组规模,编写严密的案例,培训良好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于PBL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 钟照华张凤民赵文然程志张雅芳曹博曹德品
- 医学院校课程整合改革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8
- 2020年
- 医学课程整合对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胜任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概念、发展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梳理了3种较为成熟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即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和模块化课程整合模式;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设计与衔接和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指出当前医学院校课程整合改革困境。最后反思应深入剖析课程整合理念,并在实践中创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课程模式。希望能为我国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张进李庆林杨立斌曹德品
-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整合
-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开设行为科学新课程被引量:1
- 2004年
- 行为医学教育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而且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个新领域。哈尔滨医科大学初步建立起坐标轴线式行为医学教育模式 ,并按新模式在学校开展了行为医学教育活动 ,取得了初步成效。
- 朱慧全赵光曹德品王丽娟赵士斌
- 关键词:高校课程开发教学目标
-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被引量:10
- 2012年
- 100年前的《弗莱克斯纳报告》推动了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半个世纪前提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开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如今基于“培养医学卫生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目标正推进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我国医学教育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国际合作开展了全面的医学教育改革,接受了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医学教育认证,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 杨琳丽刘乐乐杨立斌赵光曹德品
- 关键词:医学教育改革医学教育认证
- 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被引量:1
- 2012年
- 七年制医学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付诸实施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此,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展了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确立了20个方面、121项岗位胜任能力,建立了七个课程群,在课程群内开展课程整合,实施了PBL教学,构建了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008年,学校将新的课程体系应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 曹德品赵光肖海朴杰
- 关键词:课程改革
- 2006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效果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我校2006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考试测试资料,检验标准化病人评价的准确度,评价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29名,由临床医师与标准化病人一起为其分别评分,采用SPSS 13.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标准化病人评分与教师评分之间没有差别。②学生临床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①本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结果是可靠的。②标准化病人对考试者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
- 苑立军乔远东赵光曹德品
-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毕业考试
- 中国康养政策三十年演进历程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我国康养政策的政策工具构成特点及演进特征,为完善康养政策以及康养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引。方法:在国务院、国家卫健委以及北大法宝官网中搜集1994年~2023年间的康养政策文本,基于政策工具、政策阶段、政策目标三个维度的研究框架,采用政策工具法对最终遴选的41份康养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归纳和编码分析。结果:康养政策分为六个阶段:起步阶段、探索康养制度体系、兴办康养服务相关产业、医养结合阶段、医养康养相结合、康养政策与实践发展阶段。现阶段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工具占47.7%,环境型政策工具占31.8%,需求型政策工具占20.92%;康养政策发文量逐步增多,且越来越聚焦于老年人健康;政策目标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占42.20%,健康支持占31.80%,康养融合占25.99%。结论:中国康养政策经历了从分散模糊到相对整合具体的演变过程。建议政府应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策略,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强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实现政策目标的平衡和协调,重点推进康养融合,制定专项康养政策,完善康养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的匹配度和有效性,确保康养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 卢凤段新宇杨晓静孙涛段孝建曹德品张淑娥
- 高等医学院校共同治理中的教师参与困境和路径选择
- 2021年
- 大学共同治理是教师和行政人员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大学关键决策,从而提高大学整体效益的制度和行动安排。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参与共同治理对于院校自主创新、医学教育改革、多学科交叉合作、医学教育的协同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探讨了教师参与治理责任意识、院校合作文化、科层体制对医学院校教师参与行为的多重影响机制,提出了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文化,细化教师参与治理机制,提升教师参与共同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等推动医学院校教师参与医学教育治理的现实路径。
- 朱丽燕张淑娥赵鑫王鸿妮杨立斌曹德品
-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参与
- 澳大利亚医学会医学教育认证程序之借鉴被引量:1
- 2010年
- 澳大利亚医学会为独立的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机构,实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医学院校的认证。我国在近几年开展的医学教育认证活动中,充分借鉴了澳大利亚医学会的认证程序。本文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医学会的认证程序以及对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工作的启示,旨在使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认证程序有所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
- 杨立斌杨琳丽曹德品赵士斌
- 关键词: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