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日野光兀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DLA模型
  • 1篇三维模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分形
  • 1篇DLA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2篇首钢集团

作者

  • 3篇日野光兀
  • 3篇李宏
  • 2篇王新华
  • 2篇温娟
  • 2篇张炯明
  • 2篇佐佐木康
  • 1篇郭洛方
  • 1篇潘永红
  • 1篇宁林新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分形理论模拟钢中夹杂物粒子凝聚行为的研究
作者应用分形理论的DLA模型,对钢水中夹杂物粒子在无外力影响条件下的凝聚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描述了钢水中夹杂物粒子在集团凝聚模式和单体凝聚模式下的凝聚行为,揭示了这两种模式下凝聚结果与浓度等其他物理因素的关系,对凝聚...
李宏温娟宁林新张炯明王新华佐佐木康日野光兀
关键词:DLA模型
文献传递
应用DLA模型对钢中夹杂物凝聚过程的三维模拟被引量:7
2009年
应用分形理论的DLA模型,在三维条件下模拟了钢水中夹杂物的自然凝聚行为.结果表明,三维条件下的凝聚过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凝聚体平行于X-Y平面分层切割,各个断面上形状都有很大的区别,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夹杂物应该与模拟结果类似;单体凝聚模式下,随粒子间距离增加,两粒子的平均凝聚比率都按照乘幂曲线下降;集团凝聚模式下,凝聚体数量随凝聚时间的分布类似于随机理论中F分布曲线,单体粒子的数量在凝聚过程中逐渐减少;无外力条件下出钢脱氧后夹杂物粒子的平均凝聚速度要比TD和LF后期大20倍左右,中间包里小夹杂物自然凝聚成为大夹杂物的可能性不大;由集团凝聚过程可凝聚条件的探讨可知,夹杂物粒子能否凝聚取决于粒子浓度和扩散系数的组合关系,粒子凝聚曲线呈指数形式.
李宏郭洛方潘永红佐佐木康日野光兀
关键词:DLA模型三维模拟
应用DLA模型模拟钢中夹杂物集团凝聚被引量:22
2006年
为探索钢水中大量粒子的凝聚过程,应用分形理论的DLA模型,对粒子集团凝聚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凝聚体与钢中簇状类型夹杂物的形状相似.根据分形理论可以认为它们的凝聚过程遵守同一规则.大量粒子凝聚时先是各自凝聚成小集团,然后再合并成大集团.形成相等尺寸的粒子集团所需时间不同,初始条件相同形成的粒子集团形状不同.粒子凝聚速度随其移动步长和粒子浓度增大而加快,夹杂物粒子平均移动步长主要受钢水粘度和粒子尺寸影响.粒子集团大小分布随凝聚时间和粒子平均移动步长而变化.
李宏温娟张炯明王新华佐佐木康日野光兀
关键词:DLA模型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