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勤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额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被引量:1
- 1997年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时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为此许多脑外科医师都在寻找更好的手术方式。根据颅内容积代偿原理和CSDH的发病机制,我们设计了额部钻孔引流术,从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治疗40例,与同期采用标准钻孔引流术治疗的49例相比,并发症减少,报道如下。
- 金心施秋勤
- 关键词:引流术硬膜下血肿慢性钻孔引流
- 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
- 陈杰单国进章威袁坚列施秋勤刘继红吴晓华王珏基周格知鲍翔
- (1)项目来源: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背景:脑卒中造成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急性心肌梗塞死的死亡率,是其6倍左右,占我国城市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国每年新发的或复发的脑卒中患者大约有二百万人左右。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自发性蛛网膜...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瘤破裂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腰池持续引流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
- 王珏基袁坚列陈杰单国进章威施秋勤刘继红吴晓华周格知鲍翔李茹芳
- 项目根据脑脊液外引流方式将101例Hunt-HessⅠ-Ⅲ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外引流、术后腰大池外引流两组。结果显示:术前腰大池外引流组在术中动脉瘤破裂、慢性脑积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术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行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起病3d内)采用显微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HHS)病情分级结合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其治疗结果,其中显微手术128例(HHS Ⅳ~Ⅴ级占30例),经血管内栓塞86例(HHS Ⅳ~Ⅴ级占17例).结果 98例HHS Ⅰ~Ⅲ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6例,4分(轻度残疾)13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1例;69例HHS Ⅰ~Ⅲ级血管内介入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54例,4分9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两组HHS Ⅰ~Ⅲ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HHS Ⅳ~Ⅴ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8例,4分6例,3分8例,2分4例,1分4例;17例HHS Ⅳ~Ⅴ级血管内栓塞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2例,2分4例,1分7例,两组HHS Ⅳ~Ⅴ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HS Ⅰ~Ⅲ级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Ⅳ~Ⅴ级动脉瘤患者倾向于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 袁坚列周格知章威单国进郭晓华鲍翔施秋勤刘继红吴晓华王珏基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 HPET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应用价值
- 2005年
- 施秋勤王珏基陈杰
- 关键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保守治疗手术失败顽固性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施秋勤王珏基陈杰
-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救治颅脑损伤病人颅内高压致残率
- 垂体腺瘤p53基因Ki-67细胞增生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p53基因和Ki-67细胞增生抗原表达的变化与肿瘤侵袭行为、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标本67例,按影像学显示的肿瘤大小分为A,B两组(<2.5cm为A组,>2.5cm为B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35基因与Ki-67的表达,临床随访1 ̄3年,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A组39例中p53阴性11例,低表达28例,Ki-67均为低表达,3年内肿瘤复发4例;B组26例(达到侵袭性标准),p53均显示高表达,Ki-67中度表达10例,高表达16例,其中11例肿瘤3年内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p53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而Ki-67的高表达还与肿瘤的复发有关。
- 陈杰单国进刘继红施秋勤章威袁坚列王利霞
- 关键词:垂体腺瘤免疫组化P53基因KI-67
- 人脑星形细胞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 2004年
-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标本按病理分级分成A组、B组,A组为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Ⅰ级~Ⅱ级,B组为Ⅲ级和Ⅱ级~Ⅲ级,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测定P-糖蛋白免疫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阳性率为45.45%(5/11),B组阳性率为70.0%(7/10),其中强阳性3例(P<0.05).结论:MDR的表达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 陈杰施秋勤单国进王利霞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多药耐药P-糖蛋白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血清、脑脊液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 2004年
- 陈杰单国进刘继红施秋勤袁坚列许瑞龙袁坚列
-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血清脑脊液C-反应蛋白脑积水
-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及阶梯式治疗重度双侧额叶脑挫伤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持续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对双侧额叶脑挫伤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及阶梯式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38例重度双侧额叶脑挫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odman脑室型监测导管,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术,术中及术后根据颅内压持续监测结果。病程中采取:1即刻开颅手术干预;2阶梯式治疗;3内科保守治疗下颅内压仍未达标时手术干预。结果10例患者即刻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19例采取阶梯式内科保守治疗,9例保守治疗无法达到目标颅内压,采取开颅去骨瓣手术。预后GOS评分5分23例(60.5%);4分8例(21%);3分4例(10.5%);2分2例(5.3%);死亡1例(2.6%)。结论对于GCS评分8分以下的双侧额叶脑挫伤患者入院即刻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并通过阶梯式治疗及辅助以开颅手术干预的方法,维持适当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可避免不必要的开颅手术,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 蒋烽烽章威施秋勤刘继红
- 关键词:颅内压双额叶脑挫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