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文斐

作品数:1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小说
  • 4篇清初
  • 4篇话本
  • 4篇话本小说
  • 3篇气质
  • 3篇男权
  • 3篇男性气质
  • 2篇三言
  • 2篇社会
  • 2篇理欲
  • 2篇理欲之辨
  • 2篇佳人
  • 2篇果报
  • 2篇才子
  • 2篇才子佳人
  • 1篇代理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感
  • 1篇的士
  • 1篇底本

机构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施文斐
  • 2篇刘锋焘

传媒

  • 3篇安康学院学报
  • 3篇山东女子学院...
  • 2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0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性别、男权统治与社会契约论——重读盖尔·鲁宾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盖尔·鲁宾在《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并促成了女权主义视野下"社会性别"理论的迅速崛起。然而,这一女权主义核心范畴的本源实际上却是有着鲜明男权立场的社会契约论。为了避免认识上的混乱与理论上的尴尬,鲁宾在建构理论框架时有意避开本源不谈,致使许多重要的论述都无法深入到底。只有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大背景对鲁宾的这篇论文加以重新解读,才有可能使问题的阐述真正落到实处,使妇女从属地位的根源性探究真正成为可能。
施文斐
关键词:社会性别社会契约论父权制
“理欲之辨”与清代前中期的女性婚姻道德生活——以“贞节观”及其引发的诸种道德困境为探讨对象
2016年
相较于对宋儒理学的照单全收,清人更趋向于以原始儒学为参照,对宋儒之"理"加以辩证审视,并试图于"理"之外寻求新的道德标准,原始儒学那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关怀于是成了这一意图的重要指向。这一富于人性化的思考维度在清人论及"贞节观"的相关问题以及由"贞节观"引发的诸种道德困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从中体现出了"以理顺情"的道德情感化倾向。
施文斐
关键词:从一而终寡妇再嫁
《金瓶梅》的遗留问题与清初白话小说创作格局之形成被引量:1
2016年
《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模式实为本土信仰与外来佛教结合后的产物。本土信仰,即易学思维下相生相倚的循环论导致了其果报论的不彻底性,而为色空思想所笼罩的"欲望与自我救赎"这一创作主旨也在作者对世俗"色相"的过度描写中极大地偏离了"自我救赎"的终极旨归,并最终导致了原初的制欲意图以失败告终。作为《金瓶梅》的遗留问题,制欲机制的失败及其背后所隐含着的深层信仰危机为其后的清人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并对清初白话小说(以两性关系为题材)的创作格局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施文斐
关键词:因果报应易学思维
性别隔离与男权话语中的权力运作被引量:1
2017年
性别隔离发源于古老的女体禁忌,最初仅为出于生命安全忧虑而向特定女性实施的周期性隔离措施。男权话语通过提炼女体禁忌中的歧视"因子"、预设虚构的话语前提以及实施种种话语策略等一系列的话语权力运作,巧妙地将原本保持中立立场的安全保障措施置换为歧视女性、压迫女性的性别政治工具。而且话语权力运作的隐蔽性,使得性别隔离直至今日仍在社会性别分工、性别角色定位等方面保持着强大的现实干预力,职业性别隔离更可视为传统性别隔离在现代职场中的变相延伸。明确男权话语于其间的具体运作将有助于我们充分认清性别隔离的本质,以及时至今日仍"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从而对女性解放的现状保持更为清醒的认识。
施文斐
关键词:性别隔离话语权话语权力
试论明末短篇话本小说中的军事色彩与对男性气质的重塑被引量:1
2017年
明末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极大地促发了话本小说家们的军事热情,战乱题材的介入与军事见解的表达使得这一时期的话本小说呈现出强烈的军事色彩。军事色彩的增强势必会对男性气质的书写提出新的要求。被"三言"所推崇的文人气、女子气于此时遭到了贬低,而一直被贬低的武人气或者说男子气概则受到了追捧。男性气质书写上的一系列变化受制于时代语境的变迁,这一观点可从本文的论述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施文斐
关键词:男性气质
《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
乾隆中晚期燕京地区的士优(知识分子与戏曲演员)交往状况是本篇论文考察的重点所在,而清代陈森撰写的长篇小说《品花宝鉴》恰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因此我便将这部小说作为本篇论文的主要切入点,同时参考了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为主...
施文斐
关键词:《品花宝鉴》知识分子戏曲演员同性恋
文献传递
宋元明话本小说中的性别书写与价值观念变迁研究
性别研究在近些年来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中颇为“时髦”,其集中探讨的是关乎人类生存之根本的性与性别问题。即以本论文考察的文本范围——宋元明话本小说而论,反映两性关系与两性情感生活的情欲故事、艳遇类故事、私情类故事大量存在,并...
施文斐
关键词:性别书写时代语境男性气质
文献传递
从“主情论”到“情教论”——从“三言”的私情类故事看冯梦龙思想的转变
2017年
对晚明以来尚情思潮的接受使得私情类故事成为冯梦龙"三言"的表现重点,但冯氏学术渊源的复杂性又使得对此类故事的书写总是以"私情+婚姻"的"半截子"模式告终,冯氏的主情论因此而显现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不彻底性"。对这一所谓"不彻底性"的真正认识只有将其置放于冯氏从"主情论"到"情教论"这一思想转变的背景中才能实现,而对"三言"私情类故事的解读将会为这一认识的实现提供生动的注解。
施文斐
关键词:主情论私情不彻底性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男权文化阐释——兼及对女权主义的启示被引量:1
2017年
从意识形态(阳具崇拜)到思维逻辑(从生殖力的父性归属推导出性别权力的男性归属),再到男权制的两大保障机制("乱伦禁忌"与"族外通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说内置了一整套完整的男权文化系统。男权立场的预设使得古老的男权文化在生理解剖学—临床心理学的科学外衣下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复活,同时又由其必然导致的反女权主义倾向不可避免地使得弗洛伊德学说成为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矛头所指。但论证思路的错误并不能诋毁科学研究本身的认识价值,弗洛伊德的许多富于创建性、革命性的临床发现对于女权主义自身的理论反思乃至于今后的理论发展走向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辩证的科学态度将有助于对弗洛伊德学说的重新审视与重新发现。
施文斐
关键词:性别权力乱伦禁忌社会建构
江南情结及清初才子佳人题材的别样意味
2017年
清初才子佳人题材故事隐含的江南情结以及与之相关的江南才子形象的塑造,于八股时文之外'诗才'这一新标准的确立,对科举考试的复杂态度等并不应单纯地从文人作者的补偿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解读,而应置放于这一题材故事普遍流行的'清初之际'这一大背景、大气候中,唯其如此,才能将隐藏于深处的华夷之辨、遗民情绪等政治内涵发掘出来。
施文斐
关键词:江南情结诗才华夷之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