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治疗Ⅲ、Ⅳ度痔的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8例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脱出的内痔完全消失,手术时间(20~30)分钟,术中出血(5~20)mL,术后住院时间(2~5)天,术后Ⅰ级疼痛者14例,Ⅱ级疼痛者4例,疼痛均在(1~2)天后缓解,尿潴留4例。随访(1~14)个月无出血、感染及直肠阴道瘘,无复发、肛管狭窄及大便失禁发生。结论:PPH术治疗Ⅲ、Ⅳ度痔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提高了Ⅲ、Ⅳ度痔的治愈率。 任勇刚 支永发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分析128例患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在我科行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胆囊结石患者128例,均行LC手术,其中3例并发DVC,发病率为2.3%。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易损伤。而这些因素是导致DVT的主要原因。故对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LC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术后DVT的发生。 支永发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肝胆管术后T管造影阴性患者常规胆道镜检查56例分析 2007年 我院于2003年5月~2006年10月,对56例肝胆管术后T管造影阴性患者行常规胆道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支永发关键词:胆道镜检查 阴性患者 T管造影 胆管术后 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青海红十字医院2018-05-2019-05收治的6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全胃切除术组(对照组)33例和胃部分切除手术组33例(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相关免疫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胃部分切除手术明显优于全胃切除术。 牛闻宇 康金科 支永发 周庆 马明杰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早期胃癌 疗效分析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行TLPD术的5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上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TLPD术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累积生存率为47.4%。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因素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影响TLPD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影响TLPD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生存。 牛闻宇 支永发 张义 马明杰 周庆关键词: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6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41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65例(无肝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术前肝功能分级、合并脂肪肝、脉管癌栓、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术后化疗与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有关(χ2分别为11.668、8.350、6.702、7.663、13.058、8.861、14.46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142,95%CI:1.123~1.798)、BMI≥23 kg/m2(OR=3.012,95%CI:1.301~6.973)、术前肝功能分级B级(OR=3.150,95%CI:1.702~5.829)、未合并脂肪肝(OR=0.539,95%CI:0.354~0.821)、有脉管癌栓(OR=4.212,95%:1.531~11.588)、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3.012,95%CI:1.301~6.973)、术后未化疗(OR=1.957,95%CI:1.331~2.877)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干预,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李绥邦 支永发关键词:胰腺肿瘤 肝转移 胰腺癌根治术 木霉菌醇对胃癌大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MrP4、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木霉菌醇对胃癌大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MrP4、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胃癌组、木霉菌醇组(给予木霉菌醇40 mg/kg灌胃)、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每组10只,采用生存状态积分评定各组大鼠生存状态;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抑制率;HE染色检测大鼠胃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胃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MrP4表达。结果与健康组大鼠相比,在药物干预5 d、10 d、15 d及21 d各个时间点胃癌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均降低,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与胃癌组相比,在药物干预后各时间点木霉菌醇组和白藜芦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及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大鼠瘤体体积及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白藜芦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及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木霉菌醇组,大鼠瘤体体积及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木霉菌醇组(P<0.05)。结论木霉菌醇可以抑制胃癌大鼠肿瘤的生长,下调MrP4的水平,调节胃肠激素的水平,升高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来改善胃癌大鼠胃功能,对胃癌大鼠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马明杰 支永发 周庆 张义 牛闻宇关键词:胃癌 胃肠道功能 复杂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治疗 2008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复杂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行Lc治疗复杂胆囊疾病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者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2例,LC手术成功率98.9%,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1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1.1%),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0.5%),胆囊腺癌2例(1.1%),无胃肠道损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LC手术适应证可放宽,复杂胆囊疾病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但要求手术医师应熟悉肝外胆道解剖及其变异,要有丰富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常规LC手术经验,并且具有一定处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能力。 支永发 高军林 李连生关键词:胆囊疾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PET-CT在诊断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我院及其他医院从2001年6月—2018年6月在接受P E T‑C T扫描后行腹股沟区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术的外阴癌患者共68例。通过对比PET‑CT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以分析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68例患者中共有42例证实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阳性,PET‑CT检查出有37例腹股沟区淋巴结阳性(88.1%),其准确性与病检结果无差异性。另外,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PET‑CT在浸润深度为T1与Ⅰ期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与病检结果具有差异性,而对浸润深度为T2、T3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腹股沟区转移阳性率与病检结果相似。结论:P E T‑C T在发现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中晚期患者中其作用更加突出,可以作为外阴癌患者术前分期的重要评估方法。 周庆 康金科 支永发 张义 牛闻宇 马明杰 任晓德 赵春芳 韩德龙关键词:PET-CT 外阴癌 腹股沟 淋巴结 术前营养风险指数与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与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术住院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计算NRI值.NRI是通过人体血清白蛋白(Alb,g/L)、现有体重(cBW,kg)与平日体重(uBW,kg)比值的计算公式(NRI=1.519×Alb+41.7 cBW/uBW)得出.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NRI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较轻度营养不良及正常营养状况患者低(45.3%vs.64.0%,P=0.024).术前NRI是胃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术前NR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1).结论术前NRI对胃癌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一项便捷的指标对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预后进行初步预测. 牛闻宇 康金科 支永发 张义 马明杰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