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阳阳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替罗非班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8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与观察组(45例,采用微量泵输注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BI指数)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更低;BI指数均上升,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表现出色,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疗效,并减少并发症,为治疗优选.
- 王莹峰崔丹戴阳阳冯利娜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神经功能安全性
- 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丹参酮AⅡ磺酸钠60mg;对照组6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辅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自由基、控制血压、降糖药等常规治疗。以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价、ADL、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丹参酮AⅡ磺酸钠组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Barthe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综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 吴纪霞刘洁一王莹峰戴阳阳高峰徐志树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 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应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应用LY-1型一次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定时用尿激酶冲洗,术后给与常规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7 d,出院时按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8例;Ⅱ级:部分恢复44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7例;Ⅳ级:卧位但保持意识5例,Ⅴ级:死亡4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快捷、疗效高,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
- 刘洁一吴纪霞王莹峰高峰徐志树戴阳阳
-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外科手术微创性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为临床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例进行观察,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39例,其中A组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d进行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40 mg/d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14 d后NIHSS评分、Barthel Index指数以及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NIHSS评分和Barthel Index指数显著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幅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A组,C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C组降低最为显著,其次为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水平,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且安全性好。
- 戴阳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
- 以腕管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肢端肥大症1例
- 2015年
- 肢端肥大症是缓慢发展的以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过多引起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关节病是肢端肥大症一种常见的表现,是导致病人功能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病人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产生很大影响,故早期发现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肢端肥大症性关节病临床表现、
- 王兆平戴阳阳刘洁一庄雷王莹峰吴纪霞
-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腕管综合征病例报告
- GP1B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阿司匹林浓度/剂量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不同GP1BA基因型与阿司匹林浓度/剂量(C/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6至12月收治的CI急性期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8.06±7.34)岁。检测GP1BA基因多态性将患者分为:CC基因型组(61例)、CT基因型组(23例)、TT基因型组(9例)。测定3组患者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并计算C/D比值,对比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参数,并对比3组患者持续服用阿司匹林1周、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的阿司匹林C/D比值。结果3组间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及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3组间TC、TG、LDL-C、HDL-C、FPG、CRP、WBC及PL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用药1周、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间点各GP1BA基因型患者的阿司匹林C/D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组的阿司匹林C/D比值显著高于CT组和TT组(P<0.05),且CT组与TT组的组间阿司匹林C/D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T组和TT组(P<0.05),CT、TT基因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概率分别为CC基因型的0.038和0.076倍(P<0.05)。结论不同GP1BA基因型显著影响CI急性期患者的阿司匹林C/D比值;CC基因型ACI患者的阿司匹林C/D比值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C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T组和TT组,且CC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CT组和TT组;临床阿司匹林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戴阳阳庄雷王莹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 普通肝素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泵与低分子肝素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泵治疗组60例,每日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2 500U肝素12h泵入,连用5~7d;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0例,每日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 000U,2次/d,连用7d。治疗期间2组均辅以活血化瘀、神经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自由基、控制血压、降糖药等常规治疗。评定终点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价、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凝血4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肝素泵组第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和增加出血性事件。结论肝素泵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优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
- 刘洁一吴纪霞戴阳阳徐志树高峰王莹峰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