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成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妊娠并发假性胰腺囊肿3例
- 2003年
- 戴恩成
- 关键词:妊娠假性胰腺囊肿
-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27
- 2018年
-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两种疾病均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多种诊疗方案,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病灶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等。但是对于年轻、有保留子宫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病灶剔除术后的两年复发率较高,二次手术的实施有较大的风险及损害。
- 郎景和陈春林向阳刘萍杨鹰王绍光戴恩成马奔艾志刚郭建新蒋芳段慧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次全切除术育龄期妇女生殖系统肿瘤
- 围分娩期子宫破裂26例分析
- 2003年
- 戴恩成
- 关键词:围分娩期子宫破裂外科手术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导管TUAE治疗。结果术后痛经完全缓解25例,明显缓解14例,6个月后复发1例。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5.2%±17.5%,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栓塞后6个月,腺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8.1%和39.6%,28例12个月平均缩小60.3%和44.8%。术后彩超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后者减少更为明显。结论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 戴恩成殷桂云刘瑞磊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子宫动脉栓塞术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特殊病例——两例子宫肌瘤治疗后的不同转归思考
- 2017年
- 例1,35岁,G1P1L1,无再生育要求。因月经量增多4个月入院。MRI检查提示:子宫形态饱满,肌层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回声及肿块影,最大位于宫体左侧壁,大小约4.5 cm×3.3 cm,诊断子宫肌层多发异常信号,考虑子宫肌瘤(图1)。
- 戴恩成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转归病例月经量增多生育要求
-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宫颈妊娠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3例宫颈妊娠患者分别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并结合清宫术治疗。结果 3例患者栓塞术后均一次性终止妊娠,24h后清宫术中出血量50~80mL,刮出绒毛样组织10~25g,病理检查结果为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结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宫颈妊娠疗效可靠,满意度高。
- 戴恩成
- 关键词:宫颈妊娠子宫动脉栓塞
- 在体骨盆及腹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入路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术(CTA)原始数据集构建的在体骨盆及腹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入路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CTA检查获取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在体骨盆、腹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测量各级动脉长度、分叉角度及相对位置,并进行UAE术前的入路规划.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在体骨盆及腹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左右髂外动脉、左右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右侧子宫动脉在臀下动脉开口以下15.91 mm处发出,左侧子宫动脉在臀下动脉开口以下15.21 mm处发出,均与膀胱上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相邻.同时,能精确测量各级动脉的长度及分叉角度,腹主动脉分叉位于第5腰椎体上缘,角度为66.58°;右侧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为46.23°,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51.43 mm;左侧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为36.45°,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67.50 mm.根据术前的入路规划,导丝越过臀下动脉至其下方15.00 mm处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球管,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向外,转动导丝,比较容易进入子宫动脉.结论 基于CTA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符合临床要求的在体骨盆及腹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子宫动脉介入手术前的入路规划提供依据.
- 刘瑞磊戴恩成陈春林刘萍
- 关键词:骨盆
- FOLEY氏尿管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 2001年
- 戴恩成刘京丽
- 关键词:中孕引产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殷桂云戴恩成
- 关键词:保留生育功能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
- ⅡA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筛选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及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通过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对两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初步筛选纳入ⅡA2期子宫颈癌1575例,腹腔镜组394例,开腹组1181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和5年无瘤生存率(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48%vs.83.33%,P=0.505;DFS:78.02%vs.78.76%,P=0.578);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89例和74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62%vs.83.79%,P=0.612;DFS:78.52%vs.79.25%,P=0.772);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2)进一步限制纳入手术类型为QM-B型或QM-C型子宫切除的病例后,腹腔镜组379例,开腹组1067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11%vs.84.53%,P=0.573;DFS:79.02%vs.79.81%,P=0.58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71例和71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27%vs.86.00%,P=0.382;DFS:79.48%vs.81.89%,P=0.36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子宫颈癌患者死亡以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从手术途径方面进行多层次对比分析显示,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无差异。
- 陈春林赵卫东陈晓林段慧王倩青詹雪梅戴恩成刘瑞磊范辉健陈嘉铭黎志强宾晓农郎景和刘萍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