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希增

作品数:35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6篇肿瘤
  • 5篇胰腺
  • 5篇术后
  • 4篇诊治
  • 4篇直肠
  • 4篇外科
  • 4篇腺癌
  • 3篇外科手术
  • 3篇胃肠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清扫
  • 3篇间质
  • 3篇间质瘤
  • 2篇胆结石
  • 2篇腋淋巴结
  • 2篇腋淋巴结清扫
  • 2篇影像
  • 2篇粘液

机构

  • 35篇日照市人民医...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胜利油田中心...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滕州市中心人...
  • 3篇菏泽市立医院
  • 3篇烟台市毓璜顶...
  • 3篇威海市立医院
  • 2篇德州市人民医...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泰山医学院附...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枣庄市立医院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35篇惠希增
  • 14篇孙卫红
  • 10篇郑海燕
  • 9篇李叶臣
  • 9篇秦朝阳
  • 7篇郑志伟
  • 3篇曾思务
  • 3篇王刚平
  • 2篇延宏
  • 2篇宋世德
  • 2篇崔刚
  • 2篇崔庆
  • 2篇伦增军
  • 2篇路春雷
  • 2篇刘显宾
  • 2篇姜立新
  • 2篇李玉明
  • 2篇韩国新
  • 2篇孙作成
  • 2篇戴勇

传媒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当代医师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7
  • 4篇199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脾破裂自体脾组织移植138例报告
1996年
脾外伤临床多见,治疗方法多种,虽然原位保留的成功率不断增加,但由于脾脏损伤的程度及病人术中的情况不同,仍有一部分病人做了全脾切除术。而脾组织异位移植则成了保留脾功能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作者总结了近15年来138例全脾切除后自体脾脏异位移植的临床经验,对其应用问题略作探讨。
李叶臣宋世德孙卫红惠希增王均建
关键词:脾破裂创伤自体脾组织移植
术中胆道造影58例临床分析
2001年
王维举惠希增匡立山丁延东李凤荣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中胆道造影
胃上部癌手术保留脾胰清除No.10、11淋巴结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手术保留脾脏、胰腺,清除No.10、11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留脾脏、胰腺治疗62例胃上部癌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50例有淋巴结转移(80.6%),No.10转移率为19.4%(12/62),No.11转移率为22.6%(14/62);每组清扫淋巴结数为3~8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无死亡病例。结论保留脾脏、胰腺,清除No.10、11淋巴结手术操作可行,是胃上部癌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孙卫红惠希增
关键词:胃肿瘤胰腺淋巴结清扫术
胃癌组织中C-erbB-2、p53、PCNA和P-g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秦朝阳惠希增惠丰荷刘汉凤王云
该研究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癌组织中C-erbB-2、p53、PCNA和P-gp的表达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并均经病理证实。研究结果提示:C-erbB-2、p53、PCNA和P-gp的联合检...
关键词:
关键词:C-ERBB-2基因P53基因
山东省医院普外科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调查山东省部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34家大中型医院普外科5376例住院患者,用改良版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获取4843例(90%)的BMI值,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4%和17.64%,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支持率为84.0%,非必须的支持率为11.4%。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比率为3.81:1。肠内营养管饲与口服之比为1.61:1,肠外营养全和一和单一输注比例为1.55:1。结论山东省医院普外科营养风险发生率不高,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
刘凯马恒李世宽靖昌庆陈强谱亓健宋希林程序瑞惠希增孙国瑞杨明宇孙少川张洪军陈雨节张彦波王爱亮于刚孙艺铸裴昌增李鹏卜广波张钦增杨富海崔刚曹风俊牛俊波栾学荣刘世君吕其安齐宏高洪波王东升刘伟峰王敬华江军伟刘云建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住院患者
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 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 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 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 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 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 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 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
侯庆生罗文强李乐平戴勇姜立新王爱亮储宪群李玉明杨道贵路春雷姚林果崔刚林惠忠陈刚崔庆张焕虎伦增军夏立建苏英峰韩国新惠希增魏志新孙作成郭洪亮周岩冰
关键词:危险度分级外科手术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0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男101例,女102例。中位年龄55岁。术后1、3、5和10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5.0%、88.0%、82.0%和82.0%,术后1、3、5和10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3.0%、87.0%、81.0%和75.0%。高复发风险病人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89%vs.62%,P<0.05)。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RR=5.510,95%CI 1.170~5.719, P<0.05)、核分裂像(RR=6.849,95%CI 1.264~5.124,P<0.05)和肿瘤是否破裂(RR=7.349,95%CI 1.608~18.196, P<0.05)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手术方式5年总体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伊马替尼可改善术后高复发风险病人的预后。
胡玉龙李乐平戴勇姜立新王爱亮储宪群李玉明杨道贵路春雷姚林果崔刚林惠忠陈刚崔庆郭洪亮张焕虎伦增军夏立建苏英峰韩国新惠希增魏志新孙作成周岩冰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十二指肠肿瘤预后伊马替尼
胃癌组织中C-erbB-2、p53、PCNA和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免疫组化198例胃癌组织中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糖蛋白(P-gp)进行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联合检测C-erbB-2、p53、PCNA和P-gp对判断胃癌的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耐药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秦朝阳郑海燕惠希增周晓燕孙卫红
关键词:C-ERBB-2基因P53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肝胆管囊腺肿瘤二例被引量:2
2003年
惠希增郑海燕赵明春孙卫红
关键词:手术方式肝功能
肝胆管及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的CT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本院1989年1月~2002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12例,对其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胆管囊腺肿瘤5例,其中囊腺瘤3例,囊腺癌2例;胰腺囊腺肿瘤7例,其中囊腺瘤4例,囊腺癌3例。钙化2例,腹腔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其他脏器转移1例。结论: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延宏赵兴康王刚平单裕清赵记明姚卫江夏国亮徐延峰惠希增
关键词:肝脏胰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