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阿炳

作品数:36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大麦
  • 12篇花叶
  • 12篇花叶病
  • 12篇黄花叶病
  • 10篇大麦黄花叶病
  • 9篇花叶病毒
  • 9篇黄花叶病毒
  • 9篇基因
  • 7篇大麦黄花叶病...
  • 5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研究
  • 4篇大麦品种
  • 3篇性状
  • 3篇遗传学
  • 3篇啤酒
  • 3篇麦芽
  • 3篇耐铝性
  • 3篇耐酸铝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32篇杭州大学
  • 1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化工研...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作者

  • 33篇徐阿炳
  • 28篇朱睦元
  • 20篇黄纯农
  • 19篇袁妙葆
  • 13篇黄培忠
  • 10篇马俊虎
  • 10篇刘玉芳
  • 8篇秦国卫
  • 6篇赵章杏
  • 5篇赵小立
  • 3篇党本元
  • 3篇余建军
  • 3篇周建华
  • 2篇马红
  • 2篇翁醒华
  • 2篇王英杰
  • 1篇杨煜峰
  • 1篇湛小燕
  • 1篇高文德
  • 1篇许谦迎

传媒

  • 7篇杭州大学学报...
  • 5篇大麦科学
  • 3篇大麦与谷类科...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Acta B...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1篇2005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6篇1994
  • 5篇1993
  • 6篇1991
  • 3篇1990
  • 7篇198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株系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简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给抗病遗传育种带来了困难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鉴定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总结了不同国家对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结果,讨论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间的关系。
朱睦元徐阿炳黄纯农袁妙葆周建华余建军黄培忠马俊虎刘玉芳秦国卫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生物学
大麦黄花叶病毒病(BYMV)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1990年
本文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BYMV)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1)利用标志基因定位,(2)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与抗BYMV基因的关系;(3)应用三体分析进行抗BYMV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最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基因定位将碰到的问题应用前景。
徐阿炳朱睦元袁妙葆黄纯农余志隆余建军黄培忠马俊虎刘玉芳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大麦黄花叶病毒基因位点大麦品种抗源同源染色体
大麦耐酸铝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从对酸铝敏感的栽培大麦品种“早熟3号”的花药和幼胚培养物中,分别诱导了单倍体和二倍体愈伤组织。并筛选出生长快、质地松散的愈伤组织系,在不同的 pH、铝浓度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建立耐酸铝愈伤组织变异体筛选条件(pH 4.5,Al^(+3)10 ppm)。并从经5000Rad γ-射线处理和未处理的材料中筛选到耐性变异体。比较结果表明,在酸铝条件下,变异体与原始型在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呼吸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 pH4.5,Al^(+3)10—20ppm时,变异体能基本正常生长,细胞呈圆形,荧光强度测定表明细胞活力大;而原始型在同样条件下基本停止生长,细胞呈长柱形和椭圆形,荧光强度弱、活力低。两者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至今还未能从单倍体耐性变异系分化成植株,但在二倍体愈伤组织的筛选过程中直接成苗5株,3株在越夏和移栽中死亡。对存活结种子的2株后代鉴定结果为耐性,适应在酸铝红壤上生长,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还需进一步改良。最后,讨论了离体筛选技术在改良大麦耐酸铝性育种中的应用。
朱睦元黄纯农徐阿炳袁妙葆
关键词:大麦耐铝性离体筛选
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初报被引量:1
1994年
选用鹿岛麦、尺八大麦、三墩红四棱、木石港3号和嵊县无芒六棱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为亲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统计F_1和F_2发病率,来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鹿岛麦和尺八大麦的抗大麦黄花叶病基因是等位的,或者是紧密连锁的;其它品种的抗性基因彼此都是不等位的。由此可以推知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存在着4种不同的抗性基因,因而可以找到与Ym、Ym2和ym3不同的新的抗大麦黄花叶病基因。
徐阿炳朱睦元赵章杏马俊虎黄培忠刘玉芳秦国卫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
大麦耐铝性与根际pH值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1995年
本实验以小罐培养法研究了大麦耐酸铝性与根际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际pH值变化与培养液氮源的种类有关外:也反映了品种的耐酸铝性的差异.以NO_2^-为唯一氮源时,根吸收NO_3^-引起根际pH迅速上升,耐性品种83—122(B)和沪麦8号(H)的能力比敏感品种嵊县无芒六棱(S)强.以NH_4^+和NO_3^-(比例1:12)为氮源时,pH值变化出现双相现象.第一相,根际pH值下降,敏感品种S下降幅度比耐性品种B、H大,下降相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二相,pH上升,B和H上升速率最快,S最慢.在明显出现第二相后更换新鲜培养液,pH变化形式发生改变.耐性品种H,pH下降相不明显或消失,直接出现上升相,而敏感品种S的pH变化却仍为先下降后回升的状况.说明大麦品种间调节根际pH值的能力差异反映了品种耐铝性的差异,耐性品种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升高根际pH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朱睦元周建华徐阿炳
关键词:大麦耐铝性根际PH值
Zn^(2+)参与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1994年
Zn ̄(2+)在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显著。结合新近的研究资料,着重从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结构及构象、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四个主要方面来反映Zn ̄(2+)与遗传调控的相关性,并阐述Zn ̄(2+)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机理。
王英杰徐阿炳
关键词:染色质核酸基因表达锌离子
三个麦芽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就7个大麦品种的三个麦芽品质性状——α-淀粉酶活力、色度和粘度,以7×7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差异均极显著;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因而认为基因的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早熟3号、元麦114、义乌二棱三个品种分别是α-淀粉酶活力、麦芽汁色度和麦芽汁粘度较好的配合者。杂交组合“早熟3号×元麦114”、“嵊县无芒六棱×义乌二棱”、小将×义乌二棱”对α-淀粉酶活力有较高的正向SCA效应;而“鹿岛×嵊县无芒六棱”、“元麦114×小将”、“元麦114×义乌二棱”对麦芽汁色度、“鹿岛×木石港3号”、“鹿岛×义乌二棱”、“小将×木石港3号”对麦芽汁粘度分别有较大的负向SCA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麦芽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作了初步讨论。
朱睦元徐阿炳俞志隆袁妙葆黄纯农杨煜峰湛小燕余建军黄培忠刘玉芳马俊虎秦国卫
关键词:大麦双列杂交配合力麦芽品质
恒定pH系统中不同大麦品种的耐铝性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提出以相对生长率衡量耐铝性,基本上排除了系统所造成的误差.以相对生长率P衡量根的耐铝性,在恒定的pH系统(pH4.75±0.1)中3ppm铝胁迫下,经大田鉴定的一级耐性品种B和H表现了不同的相对生长率,品种B的相对生长率达28%,而品种H只有14%,中等敏感品种Z为15%,而敏感品种S可达17%.结果说明:品种H的耐铝性可能是通过升高报际PH,降低铝的解离程度而实现的.而品种B的耐铝住机制与品种H不同,其耐铝性与根际pH值调节基本无关.
周建华潘伟槐徐阿炳朱睦元
关键词:大麦耐铝性根际PH值
RFLP技术及其在大麦研究中的应用
1991年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着重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大麦研究上的应用和进展,其中包括:(1)大麦α—淀粉酶多基因族的RFLP分析;(2)RFLP标志在大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3)RFLP技术与大麦籽粒醇溶蛋白的研究;(4)构建大麦RFLP连锁图。
徐阿炳朱睦元袁妙葆黄纯农胡献明
关键词:大麦品种淀粉酶活力连锁图基因连锁抗白粉病大麦育种
引起大麦黄花叶病的两种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4年
引起大麦黄花叶病的两种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徐阿炳,朱睦元,黄纯农,赵章杏(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310012)大麦黄花叶病是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yellowmosaicvirus,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rley...
徐阿炳朱睦元黄纯农赵章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