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键

作品数:27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9篇切除术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5篇糖尿病大鼠
  • 5篇腹腔
  • 4篇袖状
  • 4篇袖状胃切除术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旁路术
  • 4篇胃切除
  • 4篇胃切除术
  • 4篇肥胖
  • 4篇腹腔镜
  • 3篇蛋白
  • 3篇造口
  • 3篇脂肪

机构

  • 27篇大连大学附属...
  • 4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7篇徐键
  • 25篇尹家俊
  • 19篇吴惧
  • 18篇尹敏
  • 15篇程楠
  • 6篇聂哲群
  • 5篇赵会庚
  • 3篇韩玉龙
  • 3篇林杉
  • 3篇王亚东
  • 3篇王伟
  • 2篇陈希
  • 1篇刘昕
  • 1篇白军伟
  • 1篇贺永刚
  • 1篇赵超
  • 1篇王伟
  • 1篇杨善智
  • 1篇王馨悦
  • 1篇杨毅

传媒

  • 7篇中华内分泌外...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回肠造口术后开放时的支被架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回肠造口术后开放时的支被架。本发明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可折叠结构,支架主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态,上端开口可拆卸地连接有端盖,下端开口与造口底座相连,可折叠结构具有预设的强...
程楠王鹏程尹敏尹家俊吴惧徐键林吉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腔镜外科2005年3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1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0.73±19.06)min vs(136.15±11.82)min,P=0.00]。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03.59±20.90)mL vs(201.34±28.96)mL,P=0.00]。清除的淋巴结总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3±0.85)vs(13.1±1.49)枚,P=0.183]。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86±0.51)cm vs(3.48±0.51)cm,P=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2.96±0.57)d vs(3.35±0.45)d,P=0.001]([4.91±0.82)d vs(5.67±0.95)d,P=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0.62±0.43)d vs(14.54±0.97)d,P=0.00],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59±0.71)×104元vs(2.42±0.41)×104元,P=0.00]。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27/31)vs 88.57%(31/35),P=0.286]。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上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安全且微创的治疗方式。
徐键尹家俊白军伟王伟聂哲群尹敏韩玉龙王亚东赵会庚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与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开腹与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3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金属记忆合金胆道支架分别经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组,23例)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ERCP组,12例)置入。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并达到引流目的。2组患者术后第1周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及谷氨酰转移酶(GT)均明显低于术前[开腹手术组:(211±37)μmol/L比(321±54)μmol/L,(81±16)U/L比(113±19)U/L,(46±10)U/L比(83±18)U/L,(354±81)U/L比(554±115)U/L.(241±47)U/L比(486±96)U/L;ERCP组:(254±62)μmol/L比(385±37)μmol/L,(106±17)U/L比(146±23)U/L,(82±20)U/L比(104±20)U/L,(520±I19)U/L比(596±134)U/L,(304±64)U/L比(536±133)U/L](P〈0.0l或P〈0.05);开腹手术组术前血清胆红素及术后第1周血清ALT、AST、AKP及GT明显低于ERCP组(P〈0.05)。35例患者术后第1周和第2周血清胆红素、ALT、AST、AKP、GT及术后第2周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术前[(225±46)、(179±38)μmol/L比(343±49)μmol/L,(90±16)、(73±15)U/L比(124±22)U/L,(59±15)、(54±12)U/L比(90±18)U/L,(411±94)、(297±85)U/L比(568±121)U/L,(262±53)、(219±48)U/L比(503±116)U/L,(39±5)g/L比(40±8)g/L];术后第2周血清胆红素低于术后第1周(均P〈0.05)。本研究中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共有轻度胆管炎2例,轻度胰腺炎2例及胆道m血3例,其中开腹手术组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17.4%),ERCP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
赵会庚徐键尹敏尹家俊杨毅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实时荧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24年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实时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30 min经手背静脉注射吲哚氰绿2.5 mg(1支吲哚氰绿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取1 ml),使用苏州国科美润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荧光腹腔镜系统实施手术,术中于荧光模式下辨认肝外胆道并仔细分离胆囊三角。结果 50例患者肝外胆道系统全部显影,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三管关系清晰,其中2例胆囊管并行肝总管约2 cm后汇入胆总管。结论 吲哚氰绿实时荧光导航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肝外胆道系统,能够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完美、更安全。
宋健辉尹家俊车超吴惧徐键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吲哚氰绿
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术前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MSCTA)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腹腔镜外科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MSCTA所示的肝动脉类型采用Michels法分型记录,并与术中实际肝动脉解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检测显示12例患者存在变异肝动脉,变异率20.0%。根据Michels分型,Ⅱ型3例(25.0%),Ⅲ型6例(50.0%),Ⅵ型1例(8.3%),Ⅸ型1例(8.3%),另1例(8.3%)变异类型未包含在Michels分型中。MACTA结果与术中所见肝动脉变异数(12例)吻合,MSCTA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术前MSCTA检测诊断变异肝动脉的准确率高,有助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变异肝动脉误伤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应常规行多层螺旋CT肝动脉重建。
赵阳刘香庭尹家俊吴惧徐键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变异肝动脉
结肠腺癌中微小RNA-134-5p的表达及与肝转移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134-5p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联性,探讨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34-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34-5p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38比1.55±0.42,t=6.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34-5p的表达在不同肿物最大径(1.01±0.26比1.35±0.25,χ^(2)=3.110,P<0.05)、有无脉管累犯(0.85±0.25比1.32±0.27,χ^(2)=4.990,P<0.05)、不同浸润深度(1.02±0.30比1.35±0.31,χ^(2)=3.040,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0.95±0.22比1.28±0.40,χ^(2)=3.540,P<0.05)和不同TNM分期(0.98±0.29比1.36±0.28,χ^(2)=3.980,P<0.05)的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34-5p与PCNA呈负相关(r=-0.560,P<0.05)。随访中肝转移者miR-134-5p的表达低于无肝转移者(0.78±0.11比1.44±0.32,t=6.950,P<0.05),随访显示miR-134-5p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χ^(2)=4.3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5p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iR-134-5p异常表达时可能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miR-134-5p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王伟吴俱聂哲群徐键赵会庚
关键词:结肠腺癌微小RNA增殖肝转移预后
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解偶联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袖状胃切除术(SG)对肥胖大鼠(Zucker大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重的机制。方法 30只10周龄雄性Zucke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饮食配对组,每组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取腹膜后脂肪组织,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PPARγ和UC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手术组术后6周体重较假手术组和饮食配对组明显降低,分别为[(250±5.8)、(370±10.0)、(310±9.6)]g(F=1385.62,P<0.05);手术组术后6周PPARγ和UC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和饮食配对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SG能增强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产热相关基因PPARγ和UCP-1的表达,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转变,增加能量消耗,是其减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徐键黄骄保吴惧尹敏程楠尹家俊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 MALAT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体外成瘤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肝癌细胞系Huh-7,HepG2和正常肝细胞系L-O2中的lncRNA MALAT1的表达情况。将Huh-7细胞系分为MALAT1RNAi载体的细胞株Huh-7-siMALAT1组(si-MALAT1组)、转染无关干扰序列的Huh-7-NC组(si-N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Blank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及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与体外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关键靶点PI3K及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细胞系Huh-7,HepG2中的lncRNA MALAT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O2(P<0.05)。转染MALAT1RNAi后,Huh-7、HepG2的MALAT1表达下调(P<0.05)。CCK-8结果显示:转染48h,si-MALAT1组与Blank组的OD450nm值分别为(0.881±0.05)与(1.151±0.06)(P<0.05);转染72h,si-MALAT1组与Blank组的OD450nm值分别为(1.092±0.06)与(1.578±0.05)(P<0.05)。si-MALAT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31.420±6.235)%显著低于Blank组(63.477±4.324)%(P<0.05)。si-MALAT1组体外成瘤能力(22.753±6.382)%明显低于Blank组(52.141±5.320)%(P<0.05)。与Blank组相比,si-MALAT1组PI3K、Akt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lncRNA MALAT1在肝癌细胞系中处于高表达状态,敲低lncRNA MALAT1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体外成瘤能力。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ALAT1影响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上关键靶点的表达有关。
吴惧李贺岳坤程楠徐键尹敏尹家俊余杰
关键词:肝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一种用于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大量渗液管理的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大量渗液管理的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渗液引流装置、引流管和引流袋,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第一引流段的输入端与渗液引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之间通...
程楠王鹏程徐键陈希吴惧于丹尹敏尹家俊聂哲群
2型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术后胰岛β细胞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胃旁路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是确切的,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清楚。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的功能缺陷,而β细胞数量的减少是导致胰岛功能紊乱的首要原因。我们通过观察GBP对GK大鼠胰岛β细胞增生和凋亡的调控,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徐键吴惧程楠尹敏尹家俊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胃旁路术形态学变化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