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虹

作品数:28 被引量:2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缺血
  • 20篇脑缺血
  • 15篇再灌注
  • 15篇针刺
  • 15篇缺血再灌注
  • 15篇脑缺血再灌注
  • 15篇灌注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1篇足三里
  • 11篇脑缺血再灌注...
  • 9篇足三里穴
  • 7篇细胞
  • 7篇百会穴
  • 6篇脑缺血再灌注...
  • 6篇脑组织
  • 4篇鼠脑
  • 4篇大鼠脑
  • 3篇血清
  • 3篇血性
  • 3篇炎症

机构

  • 26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8篇徐虹
  • 23篇孙华
  • 19篇陈素辉
  • 12篇张亚敏
  • 7篇王富明
  • 4篇高扬
  • 4篇杨杨
  • 2篇张丽帆
  • 2篇刘晓清
  • 2篇韩扬
  • 2篇侍效春
  • 2篇周宝桐
  • 2篇包飞
  • 2篇黄艳秋
  • 1篇叶素素
  • 1篇洪礼传
  • 1篇许少侠
  • 1篇王道海
  • 1篇邓国华
  • 1篇司英奎

传媒

  • 8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针灸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EPO介导的JAK2/STAT3信号的影响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
徐虹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百会穴足三里穴
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miRNA-32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是否能通过microRNA途径调节实现,进一步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后3组造模后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1天、3天、5天和7天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以q PCR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miRNA-29、miRNA-320表达。结果: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下调miRNA-29表达,除血清7天时间点,电针组miRNA-29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高于药物组(P<0.05)。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320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上调miRNA-320表达,电针组miRNA-320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下调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的表达,上调miRNA-32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亚敏徐虹孙华陈素辉王富明杨杨
关键词:针刺百会穴足三里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小核糖核酸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通过某些途径如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造成细胞坏死;线粒体、内质网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的激活及直接的DNA损伤等导致细胞凋亡;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调节等途径造成细胞死亡。目前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抗氧化剂、细胞凋亡抑制剂、抗炎、干扰细胞信号调节的药物以及中医药针灸等,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王富明徐虹孙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再灌注后时间分为12 h、24 h、48 h、72 h、96 h和144 h等6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IL-1β在针刺组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以24 h组和96 h组最显著(P<0.05);IL-6在针刺组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24 h和48 h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可抑制脑缺血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延缓组织损伤。
张亚敏陈素辉孙华徐虹包飞王道海高扬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
综合性医院279例住院患者针灸会诊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针灸会诊现状,为针灸学科在综合性医院的发展及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接受针灸会诊的279例住院患者,从科室来源、患者例数、会诊次数、治疗次数、会诊原因、西医诊断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26个科室申请针灸会诊,包括内、外、妇、急诊等各科,神经内科申请会诊居于首位,会诊病症分布广泛,主要以胃肠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尿潴留、呃逆、痛证为主。结论:针灸适应证广泛,弥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在综合性医院辅助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针灸应与其他科室加强沟通和合作,以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和西医同行对针灸的了解和应用。
张亚敏孙华陈素辉徐虹包飞
关键词:住院病人针灸治疗会诊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12、24、48、72、96、144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正常组6只。针刺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min。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IL-1β在脑缺血大鼠患侧脑区呈双峰表达,模型组峰值时间为48h和96h,针刺组为72h,针刺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IL-1β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除72h组外,针刺组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TNF-α在患侧脑区呈单峰表达,模型组和针刺组峰值时间均为72h,针刺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TNF-α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
陈素辉孙华徐虹张亚敏高扬李沙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在针刺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2010年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当前核医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PET技术在针刺临床治疗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陈素辉徐虹孙华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针刺
孙华应用“维筋相交”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经验
2025年
介绍孙华教授运用“维筋相交”理论指导的针刺方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证经验。“维筋相交”指维络全身骨节的筋经是左右交叉的,出自《灵枢·经筋》对足少阳经筋的论述,是经筋病“交叉取穴”原则的体现。针刺运动疗法是将针刺与运动结合的针刺治疗方法。孙华教授认为足跟痛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其标为外邪痹阻经脉;治疗上,首先在“维筋相交”理论指导下针刺健侧颔厌穴,得气后配合针刺运动疗法以达到气至病所目的,同时重视脏腑经络辨证取穴。
陈素辉徐虹张亚敏邓培颖张琼琼孙华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足跟痛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干扰素α功能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旨在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α(IFN-α)的情况,以探究其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单核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6例,同期选取与之年龄相匹配的HBV携带者16例和健康人18例。采集血样,分离PBMC,分别与含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2216(CPG ODN2216)、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共培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其分泌IFN-α量。结果经ODN2216刺激后,CHB组患者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31.20(7.33~44.04)pg/ml,HBV携带者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9.91(13.74~240.27)pg/ml,健康对照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7.95(48.59~227.33)。CHB患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91,P=0.007)。CHB患者组显著低于HBV携带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6,P=0.027)。经poly(I:C)刺激后,三组PBMC分泌IFN-α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8,P=0.427)。结论较HBV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CHB患者体内PBMC中树突状细胞分泌IFN-α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分泌IFN-α量无显著性降低。
程兆晶周宝桐张丽帆侍效春韩扬张月秋徐虹刘晓清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干扰素Α免疫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大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4 h和72 h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线栓,固定在布袋20 min,不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日固定同假手术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日1次,留针20 min。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以免疫蛋白印记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上调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及基因水平,电针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可能与上述调节相关。
张亚敏孙华徐虹陈素辉司英奎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再灌注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