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苏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标准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血液
  • 7篇医疗器械
  • 7篇色谱
  • 7篇器械
  • 7篇相色谱
  • 6篇血液透析
  • 6篇液相色谱
  • 6篇高效液相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透析器
  • 4篇血液透析器
  • 4篇氧合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溶出
  • 4篇溶出量
  • 4篇色谱法
  • 3篇阳性
  • 3篇阳性率
  • 3篇氧合器

机构

  • 35篇广东省医疗器...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食品药...
  • 1篇宁波信远齿科...
  • 1篇成都欧赛医疗...
  • 1篇浙江新亚医疗...

作者

  • 35篇徐苏华
  • 12篇柯军
  • 9篇黄敏菊
  • 5篇梁泽鑫
  • 4篇何晓帆
  • 4篇谢新艺
  • 3篇颜林
  • 3篇杨立峰
  • 3篇王文荣
  • 3篇苗晓琳
  • 3篇肖燕萍
  • 3篇李杨玲
  • 2篇叶晓燕
  • 2篇张广湘
  • 2篇颜林
  • 2篇雷秀峰
  • 2篇刘珍珍
  • 1篇王培连
  • 1篇尹良红
  • 1篇方旻

传媒

  • 6篇中国医疗器械...
  • 4篇医疗装备
  • 3篇中国药事
  • 2篇化学分析计量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材料研究与应...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防回流阀的阻断性能测试方法探究
2024年
对比了YY 0585.4—2009和ISO 8536-12:20212个标准中对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防回流阀的阻断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根据YY 0585.4—2009进行防回流阀阻断性能测试时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操作误区,指出了ISO 8536-12:2021中防回流阀阻断性能的测试方法更加完善合理、科学有效,为标准修订及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引。
党玺芸徐苏华白雪柯军汤智冯珊林铄寒
超高通透析膜的研究与应用
2025年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延缓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对于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而言,随着透析龄的增加中大分子毒素(分子量>500 Da)的蓄积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相关并发症。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具有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能力的中空纤维膜,以能够更好地改进透析膜的性能,提高透析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基于此,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的超高通中空纤维膜,该膜对中大分子毒素(12-45 kDa)能实现较好的溶质清除。借助现有成熟透析器的工艺,利用该膜制备超高通透析器。由于超高通中空纤维膜具有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相似的溶质去除性能,其可作为HDF的替代/补充模式用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方案。研究发现,超高通中空纤维膜表面分布着大小均一的孔,断面呈现海绵状结构。采用溶质截留法,测得膜的孔径为7.01nm,整体孔径分布呈正态曲线分布。通过筛选系数研究发现,超高通透析器对/β_(2)-MG具有高达1的筛选系数,能够控制白蛋白的丢失在5g范围以内。利用氮气浓缩方式,将昂贵试剂的浓度控制在检测线可检测的范围内,从而建立体外模拟实验大分子的清除指标,确定大分子毒素α_1-MG的清除指标在30 mL·min^(-1)(允差±20%),确定YKL-40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指标在30 mL·min^(-1)(允差±30%)。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能力的透析膜,建立的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指标对改进透析膜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马永迪姜黎杨媛媛涂玉平王洪建徐苏华何晓帆黄敏菊
关键词:透析器
气质联用法测定膜式氧合器中偏苯三酸三辛酯的溶出量被引量:2
2017年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膜式氧合器中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的溶出量方法,采用70%乙醇水混合液作为浸提介质,模拟临床使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1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关系为r=0.9963,TOTM的回收率为80.89%~104.81%,RSD小于5.00%(n=3),说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本研究还通过使用10%脂肪乳作为浸提介质,对比集成式膜式氧合器在两种浸提介质中TOTM溶出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脂肪乳浸提液中TOTM溶出量几乎不随时间变化,且在允许限量范围内。
柯永乐徐苏华潘晓芳谢新艺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氧合器TOTM溶出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透析器中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溶出量被引量:1
2023年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透析器中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三种残留物的溶出量。采用超纯水作为浸提溶剂,模拟临床使用条件,在(37±1)℃的恒温水浴中对样品循环浸提6h。以乙腈-水(体积比为5∶95)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溶出物,检测波长为205nm。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0~100.0、0.2~20.0、0.2~2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461、0.011、0.019μg/m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5.13%~103.9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8%~0.67%(n=6)。该方法制样简单,适用于血液透析器中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三种残留物的溶出量测定。
陈华燕黄麒谕徐苏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液透析器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溶出量
ICP-MS测定预灌封注射器中的可提取钨被引量:6
2016年
首先,简单阐述了测定预灌封注射器中可提取钨的目的及意义;然后,针对预灌封注射器玻璃针筒中钨的提取设计了模拟实验,建立了ICP-MS测定钨含量的检测方法;最后,对钨提取含量的限值进行评价。
张广湘蓝建华徐苏华王培连雷秀峰
关键词:浸出
一种氧合器纤维膜丝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合器纤维膜丝的检测装置,包括纤维膜丝检测模块、储气容器、储液容器、连接于储气容器上的供气管道与连接于储液容器上的出液管和回液管;检测模块包括液体腔和设于液体腔内的膜丝,液体腔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液体...
徐苏华梁泽鑫许朝生黄敏菊何晓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透析器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溶出量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液透析器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溶出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作为浸提介质,模拟临床使用制备浸提液,用乙腈复溶制备供试液。色谱条件为Inertsil^■ODSSP,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乙酸铵/乙腈(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该方法在0.5~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6,MDI的平均回收率为99.88%~103.33%,RSD<5.00%(n=3)。结论该方法制样简单、重复性好、定量准确。
徐苏华柯军颜林叶晓燕梁泽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血液透析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出量
YY 0793.2-202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液体的制备和质量管理第2部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标准解读
2024年
YY 0793.2-202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液体的制备和质量管理第2部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于2023年11月22日发布,将于202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将YY 0793.2-2023与YY 0572-2015、ISO 23500-3:2019进行对比,并对部分重要条款的差异进行解读,包括标准适用范围、质量要求、微生物要求和检测方法、化学污染物要求和检测方法,最终帮助相关企业理解运用该标准。
徐苏华刘国光黄麒谕许朝生陈华燕黄敏菊
关键词:微生物化学污染物
牙科学 技工室用刃具 第2部分:技工室用硬质合金刃具
本文件规定了11种常用的硬质合金刃具的尺寸以及其他要求,这11种硬质合金刃具是牙科技工室最主要使用的刃具。本文件适用于牙科技工室用硬质合金刃具。
陈贤明方旻徐苏华许慧伍倚明张力扬曾志雄阮志孟
口腔修复用金属三维打印件中夹杂物和孔隙率问题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用金属三维打印件中夹杂物和孔隙率不合格原因,为三维打印口腔金属修复体的加工制作过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4批次钴铬合金和钛合金激光选区熔化(SLM)修复体3D打印件,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测定夹杂物和孔隙的面积分数,分析打印件的孔隙特征和产生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夹杂物和孔隙的面积分数>2.8%的有16批次,不合格率为36.4%。44批次检测样品中未见明显夹杂,不合格均由孔隙面积分数超过2.8%导致。结论目前口腔修复体加工制作行业对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掌握尚不成熟,加工工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肖燕萍谢胜芬徐苏华陈小君陈能
关键词:3D打印孔隙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