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CVB3 VP1直接作用的细胞蛋白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以CVB3VP1为诱饵蛋白,筛选与CVB3VP1直接作用的人心脏cDNA文库基因,并对阳性cDNA克隆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方法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经阳性克隆的表型确定、PCR扩增cDNA插入片段和Alu I酶切等试验将阳性克隆归类,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α-半乳糖苷酶活性定量分析VP1与各阳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在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到5个阳性克隆,分别为:MNAT1(CAK装配因子),GOLGA2(高尔基体基质蛋白GM130),PHR1(视网膜PH结构域蛋白1),LDB1(LI M结构域结合蛋白1),NADH脱氢酶亚单位4。将筛选的GOLGA2cDNA新序列提交给NCBI GenBank数据库,获得Accession Number:AY823636;α-半乳糖苷酶定量分析试验进一步证明了MNAT1、GOLGA2、PHR1和LDB1等4个基因与VP1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地运用了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VB3VP1为诱饵蛋白,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获得5种不同类别的阳性基因:MNAT1、GOLGA2、PHR1、LDB1和NADH脱氢酶亚单位4。
- 刘发娣余克花罗达亚徐秋芳莫冰罗军刘晶星黄孝天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柯萨奇病毒CVB3VP1
- 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为进一步探讨CVB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I为5的CVB3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VP1和GM130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观察细胞高尔基带的变化;同时,选择CVB3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Bradford法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测定VP1、GM130和GRAS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HeLa细胞中GM130和GRASP65免疫荧光呈带状分布,高尔基体结构正常;而CVB3病毒感染HeLa细胞3h后,GM130的荧光呈现散点状分布,高尔基体结构损伤。与此同时,GM130和GRASP65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而VP1蛋白表达量持续上升,且6h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CVB3感染引起HeLa细胞蛋白GM130和GRASP65表达量下调,导致GM130和GRASP65荧光带弥散,高尔基带断裂,这可能是CVB3感染导致宿主细胞高尔基体结构损伤的机制之一。
- 金桂林莫冰刘发娣徐秋芳刘昕应颖赵颖洁罗军黄孝天
- 关键词:CVB3高尔基体VP1
- 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研究
- 目的 研究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为进一步探讨CVB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MOI为5的CVB3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VP1和GM130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观...
- 金桂林莫冰刘发娣徐秋芳刘昕应颖赵颖洁罗军黄孝天
- 关键词:CVB3高尔基体VP1
- 一起多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聚集性腹泻事件的病原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和同源性,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聚集性腹泻事件,参照WS271-2007附录B3分离检测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毒力基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17种药物敏感度,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次事件分离得到2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0株来源于患者肛拭样品,1株分离自餐厅从业人员肛拭样品;以O3:K6 15株(71.43%)为优势血清型,均为耐热直接溶血素、toxRS-new、orf8-up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oxRS-old阴性;O4:K8 4株(19.05%);O3:KUT和O4:KUT均仅有1株,各占4.76%。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种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PFGE分型按100%相似度分为7个型别。结论该次聚集性腹泻事件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株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 施怡茹陈洪友卢晓芸赵锦江高红梅马英徐秋芳
- 关键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调查一起家庭婚宴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溯源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该起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患者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样本及剩余食品和环节样本,采用传统细菌检测的方法进行常规鉴定和血清分型后,对所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次事件报告确诊发病人数为28例,共检出12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从患者肛拭样本中分离出10株,剩余食品样本中检出2株,血清型均为O4:K8,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3型之间只有2~4条电泳条带的差异,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此起食物中毒事件由PFGE型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
- 徐秋芳童锐费琼陈敏陈洪友高红梅马英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食物中毒同源性分析
- CVB3 VP1基因真核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 刘昕赵颖洁徐秋芳刘发娣金桂林莫冰应颖罗军黄孝天
- 关键词:CVB3VP1真核载体
- 89株蜡样芽孢杆菌食品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PFGE分型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参照GB4789.14-2014对729份食品样品(包含熟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学生午餐、酱料、蔬菜)进行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生化分型;应用PCR对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9种腹泻毒素毒力基因和1种呕吐毒素毒力基因检测;使用PFGE分型方法及BioNumerics5.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72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89株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12.21%,其中熟制米面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数最多、检出率最高(35株,16.83%),生化分型以2型为主。9株菌株携带所有腹泻毒素毒力基因,14株携带呕吐毒素基因ces。PFGE结果显示,89株菌株可分为85个带型,NotⅠ酶切可得5~12条DNA片段,存在带型完全一致菌株。结论上海市青浦区熟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学生午餐等食品中均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且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存在同地点采样不同样品受相同菌株污染的情况,需加强食品的常规监测,预防食品受污染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排除潜在食源性风险。
- 卢晓芸施怡茹吴丽珠高红梅郁晞庄源张红芝徐秋芳
-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溯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离鉴定病原菌,查明食物中毒原因;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进行溯源性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学检测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毒素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病原溯源。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患者肛拭样中分离出3株,从餐厅从业人员肛拭样中分离出1株,均携带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PFGE分型为同一带型,属同一克隆。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产SEA型肠毒素的同一克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 施怡茹徐秋芳陈洪友卢晓芸
- 关键词: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
- 青浦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与分子分型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青浦区部分市售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于不同季度,分别从酒店、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采取鱼类、虾和贝类等标本,参照GB 4789.7,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的检测。结果 144份水产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8份,阳性率为47.00%,虾类、贝类和鱼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65.2、291.0、146.1MPN/g;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TDH和TRH 2种毒力基因,68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共分为63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青浦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该地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
- 徐秋芳卢晓芸陈洪友施怡茹
- 关键词: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上海市青浦地区成人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地区成人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某三级医院所有初诊疑似细菌性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多病原分离,对实验室检测收集到的沙门氏菌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群。结果7 307例腹泻患者中,330例检出沙门氏菌,分离率为4.52%,其中259例(3.54%)为单一感染,71例(0.97%)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占沙门氏菌检出例数的21.52%(71/330);沙门氏菌血清型以B、C群为主(63.03%),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2-11月均有发生,流行以夏秋季多见,60岁以上年龄组(6.38%)和农民(6.46%)的检出率最高;临床症状以水样便腹泻为主,伴随脐周阵发性腹痛和恶心等症状;混合感染以C群沙门氏菌多见(29.11%);与单一感染相比,混合感染发热率较低,呕吐、腹痛和恶心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浦区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较高,且临床症状较单一感染严重,有特有的流行特征和优势血清型,应强化重点人群健康行为的教育与干预,以降低沙门氏菌腹泻病的发生。
- 徐秋芳卢晓芸施怡茹张相猛徐兴兴赵锦江
- 关键词: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