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丽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中国人HNPCC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策略
- 施达仁孙孟红蔡三军莫善兢蔡崎徐烨陆洪芬王怡师英强张太明朱伟萍徐晓丽闵大六李小妹金爱萍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它具有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特征,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并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微卫星位点
- 乳腺单纯性粘液癌中微乳头结构的预后意义
- 徐晓丽杨文涛
- Runx2和Ezrin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Runx2在骨母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Ezrin是细胞骨架连接膜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肉瘤组织中Runx2与Ezrin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骨肉瘤活检样本石蜡组织中Runx2与Ezrin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参数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Runx2和Ez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9%和59.8%;Runx2和Ezrin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ALP水平无关(P>0.05),而与肺转移相关,有肺转移者Runx2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和96.3%,显著高于无肺转移者(分别为49.1%和41.8%)(P<0.01);Runx2与Ez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Runx2阳性表达者和Runx2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3.7%和64.3%,Ezrin阳性表达者和Ezrin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和67.7%,Runx2和Ezrin阳性表达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P<0.01)。结论:Runx2和Ezrin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相关;Runx2和Ezrin阳性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骨肉瘤预后的指标。
- 闵大六沈赞林峰徐晓丽黄文涛姚阳
- 关键词:骨肉瘤EZRIN基因肺转移
- 伴破骨样巨细胞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伴大量破骨样巨细胞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和电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成年人,其中女性3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3岁。肿瘤位于大腿皮下软组织2例,左背部、腹膜后、小肠、乳腺和子宫各1例。组织学上,所有病例均由形态相对一致、呈交织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瘤细胞和大量的破骨样巨细胞组成,后者多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之间(6例),或形成巨细胞瘤样结节(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梭形细胞程度不等地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和高相对分子质量钙调结合蛋白,破骨样巨细胞表达CD68。电镜观察显示梭形细胞具平滑肌分化特征,破骨样巨细胞则具组织细胞分化。随访6例患者,均在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其中3例带瘤生存,2例死亡。结论(1)伴大量破骨样巨细胞的平滑肌肉瘤是平滑肌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上与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诊断时应注意加以鉴别。(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电镜观察提示肿瘤内的破骨样巨细胞起源于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系。(3)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李媛徐晓丽王坚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巨细胞平滑肌肉瘤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临床诊断标准和指导纲要所筛选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5 8个家系 [符合Amsterdam标准 (AC)家系 2 4个、日本标准 (JC)家系15个、Bethesda指导纲要 (BG)患者 19例 ]收入本项临床病理研究。结果 2 4个符合A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116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90例。 15个符合J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5 4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33例。两组家系表现相似的临床特征 ,发生第 1例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6 .1岁和 5 1.4岁 ,右半结肠癌分别占 5 5 .4 %和 4 4 .8% ,同时或异时结直肠癌发生率分别为 2 5 .6 %和 18.2 %。两组共有肠外肿瘤患者 5 5例 ,以胃癌最多 (12例 ) ,子宫内膜癌次之 (8例 )。两组 39个家系中 34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比较显示 ,外生性生长较多、低分化癌比例高、克罗恩病样淋巴反应常见 ,并以Dukes分期A/B为主 (P <0 .0 5 )。家系先证者中 18例术后随访存活时间超过 5年 ,最长达 2 8年。结论 用AC和JC可将临床表现有别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亚群———HNPCC筛选出来。这部分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散发性者明显不同。肠外肿瘤以胃癌、子宫内膜癌为常见。HNPCC患者预后较好。
- 蔡三军蔡崎孙孟红徐烨莫善兢徐晓丽蔡宏王亚农师英强施达仁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调查临床病理学预后
- 胃肝样腺癌漏诊原因分析及意义
- 目的通过对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分析对肝样腺癌诊断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探讨确诊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方法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49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特点。结...
- 成宇帆盛伟琪王坚陆洪芬徐晓丽
- 关键词:肝样腺癌AFP
- 文献传递
- 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发生频率,探讨其与异时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及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上海肿瘤医院1985年~2000年病理资料完整的70例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124个存档蜡块,以及随访3年以上的35例散发性单原发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测定。PCR法检测BAT25、BAT26两个位点来判断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情况,两个位点均阳性作为判断微卫星不稳定标准。微卫星不稳定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P值<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结果]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中,25.8%的肿瘤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单原发大肠癌为5.7%(25.8%vs.5.7%,P=0.01)。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MSI阳性率为15.6%,异时多原发大肠癌为36.7%(15.6%vs.36.7%,P=0.007);40岁以下,阳性率为53.8%,40岁以上为22.5%(53.8%vs.22.5%,P=0.015);右结肠阳性率为41.2%,左结肠阳性率为15.1%(41.2%vs.15.1%,P=0.001);Dukes’A、B、C、D期阳性率分别为25.0%、33.3%、22.2%、11.1%(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分别为20.0%、25.9%、21.1%、31.6%(P>0.05)。70例患者平均随访61个月,MSI-H患者和MSS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7.14%(P<0.05)。[结论]MSI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预测异时大肠癌的发生,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判断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 董锐增蔡宏莫善兢王亚农朱蕙燕徐晓丽
- 关键词:肠肿瘤
- 乳房派杰氏病合并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背景与目的:乳房派杰氏病(Paget’s disease)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该病患者的生存情况与其下乳房内的病灶的恶性程度相关。该研究旨在探索合并浸润性乳腺癌的乳房派杰氏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方法:2002—2007年,共54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合并浸润性乳腺癌的乳房派杰氏病患者纳入该研究。由于乳腺派杰氏病大多数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研究者随机收集了同期72例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结果:25例(46.3%)研究组患者没有典型的乳头乳晕派杰氏病皮肤表现,35例(64.8%)研究组患者浸润性癌灶超过2 cm,26例(48.1%)研究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派杰氏病患者的复发事件更多(5年无复发生存率:76.4%vs 48.5%,P<0.01)。对照组复发事件多集中于术后3年内,而派杰氏患者复发风险在术后5年内持续存在。研究组的5年总生存率(61.0%)也低于对照组(80.6%,P=0.01)。结论:合并浸润性癌的乳房派杰氏病患者比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
- 凌泓徐晓丽
- 关键词:派杰氏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浸润性乳腺癌
- 应用GINI检出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新的突变基因
- 2008年
- 目的应用GINI筛选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新的突变基因。方法采用NMD抑制药物emetine(依米丁)联合actinomycin D(放线菌素D),分别处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和微卫星稳定(MSS)的大肠癌细胞株HT29,以及对照的MSS乳腺癌细胞株,以全基因组cDNA芯片检测经药物处理和不经药物处理的细胞株的mRNA表达变化。经过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在HCT116细胞中mRNA表达量特异性升高的基因,以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并在22个大肠癌细胞株及30例原发癌组织中验证。结果在MSI-H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筛选出新的突变基因ARV1和ZNF294,并在8个MSI-H细胞株中验证其突变率分别为37.5%和87.5%,在20例MSI-H原发大肠癌组织中突变率均为35%。结论基于NMD抑制的新的基因筛选方法GINI,能够相对快速、有效的检出发生突变的基因。
- 徐晓丽汪清Claudine NavarroJessie Auclair施达仁
- 关键词:大肠癌微卫星不稳突变
- 雄激素受体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12月浸润性乳腺癌标本8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GATA3、GCDFPl5、乳腺球蛋白、CK5/6、CK14的表达情况,分析AR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及相关标志物的关系。结果AR在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3%(207/215)、89.8%(378/421)、82.4%(75/91)和37.1%(53/143),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R阳性与ER、PR、HER2、GATA3、GCDFP15、乳腺球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1),与鼬.67、CK5/6、CK14的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A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主要与ER阳性乳腺癌相关。在三阴性乳腺癌中AR阳性率为最低,但AR具有成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
- 孙向洁左珂唐绍娴陆洪芬水若鸿于宝华徐晓丽成宇帆涂小予毕蕊杨文涛
- 关键词:乳腺肿瘤受体雄激素分子分型